现在郭敬明和韩寒相差在哪里?
郭敬明与韩寒,似乎是宿命的纠缠。当年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都是萌芽出来的,一个是最成功作家,一个是青年意见领袖,一个对商业感兴趣,一个对赛车更上心,一个有抄袭门,一个有代笔门,现在又都转型电影,这辈子似乎都难逃比较了。要说有什么区别,我觉得,郭敬明更幸运吧,抄袭门出来的时候,他才二十岁。而韩寒,代笔门出来,他已经三十岁了,来不及了,什么都来不及了。说谎已经成了惯性,那就不会再有什么底线。当年代笔门全程围观,感觉答案就差个法律盖章了,没想到韩寒团队还能再次转型电影,也好,虽然韩少传出片场迟到,看着昨天拍的内容喊cut之类,挂名导演比起挂名作者,更加好当。最起码,电影是个群体创作过程不是,还能掺乎两爪子。看完了配套的《告白与告别》,看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比如韩寒突然小时候就有了四个梦想,一个当科学家,一个当作家,一个当赛车手,一个当导演。定位如此精准,令人惊叹。当科学家是从前提过的,剩下三个是突然间冒出来的。这么有梦想有执行力的少年,居然是个什么都考不及格的差生,令人难以想象。反复提自己写书的时候人物形象就在眼前,反复提自己看什么几个大片萌生当导演梦想,还说之前为了说服某人投资电影猜对了所有电梯投靠的楼层,所以想说韩寒有特异功能,吹得太尴尬。说自己根本没有团队没有发什么通稿就属于侮辱智商。
我原本以为韩寒面向的是个小众市场,它是不努力也能成功的那些人的“神话”。但是看看现在中国的人受教育程度,其实这些人的数量依然不小。有不少人认为反智、低学历等等标签和其粉丝有很多交集。郭敬明是很明确的青春派,就像当年70s,80s爱看琼瑶阿姨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过了这个年纪之后八成不是其粉丝了,但青春派对年轻粉丝的吸引还是比较稳定的。从主打话题上看,郭敬明的题材可以没有节操,但是却反映了年轻人成长所必经的一些认识过程。因此这些东西再不高明,再幼稚,依然可以在台面上讲出来,主流会包容他,因此他的题材大部分公开商业化操作都是没有问题。而韩寒的话题有点反主流,虽然韩寒也有过“正义”的包装,但是很多内容其实经不起推敲。学习能力较低的人,较为偏执的人都不容易察觉韩寒传播内容中的缺陷,可到了主流这里他的问题就暴露了,这会限制韩寒作为品牌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