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是狄仁杰生前做了两件事,间接推翻了武周政权。
一、劝说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狄仁杰劝说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即将来还政于李唐王室。而武则天登基之初建立的是武周政权,自己的儿子们却姓李。在狄仁杰和众多大臣的劝说之下,改变了初衷。
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是有默契的,或者说是忠于李唐的势力和武则天之间的妥协,武则天当皇帝 死后皇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手上,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至于狄仁杰慢慢把忠于李唐的有能力的大臣提拔上来,没武则天的默许那是不可能的。
二、于无形中做好了人才网
狄仁杰利用手中的权力,暗中扶持和提携忠于李姓的人才,比如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等人。这种做法不致于使李氏大唐在权力平稳回归后出现人才断档的情况。
狄仁杰的人才布局,为可能出现的不利权力斗争做好了后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武则天的侄子继承大统,也无法掀起大浪。正如,狄仁杰的对手所评论的,“这是一位喜怒不行于色的人物。
扩展资料
举荐人才
1、两荐张柬之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狄仁杰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道:“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
2、保荐契丹降将
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将领,曾参与侵略唐朝边境,数次挫败唐军,最终兵败降唐。
法司认为二人末路来降,请求依法论罪。但狄仁杰却道:“李楷固、骆务整皆骁勇绝伦,若恕其死罪,抚以恩德,他们必会感恩戴德,为国家尽心竭力。”他不顾亲友的劝阻,请求赦免二将,并道:“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又怎能只为自己打算。”武则天遂赦免二将,委以官职,让他们征讨契丹余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狄仁杰一生丰功伟绩,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刚正廉明,对待各种案件,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聪明伶俐的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的事件,破掉了很久没有解决的案子。就在这样的一个人,帮助武则天辅国安邦,给武则天大量的建议,匡正武则天的错误的决策,可谓是个良臣。
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理所当然的他也称为了宰相。他执法不阿,以身护法。他既知人,又会用人,推荐了许多的有用之才上任当官,帮助武则天管理国家。他心系百姓,维护百姓的权益,深得民心。
但是狄仁杰却是忠于李唐王朝的,他虽然在武周获得很大的政权,但他却是竭尽全力的帮助武则天管理政事,尽心尽力在武则天的身旁辅佐。同时,他也在努力的想把政权回归到李唐。
武则天在立谁为太子这件事上十分的头疼,因为他想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侄子与自己的血缘关系很远,这也不成立。所以武则天很是纠结,好在狄仁杰出来和她说,立儿子李显为太子,并说明了利弊,武则天自然明白狄仁杰的意思。
狄仁杰不仅不断的劝谏武则天立儿子为太子,而且狄仁杰也在不断的推荐武则天重用倾向于李唐的人才。一方面,这些人个个有才能,另一方向,他们也都效忠于李唐,所以狄仁杰早就布置好,让朝堂的大部分的人都归于李唐。
这样,在武则天病倒不起的时候,张柬之便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周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