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疑心病重 过于自负
对于曹操,与他同一时代的名士许邵曾经作出过这样的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于他的性格,《三国演义》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刻画得可谓是入木三分!
曹操在《三国演义》里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惊走了陈宫,至于在现实中,他是不是真正杀过这个吕伯奢,限于史料,笔者不敢确定,但是曹操杀周不疑的事却是千真万确,实有记载的。周不疑何人?是那个和称象的曹冲共享神童之名的少年奇才,同时两人也是极好的朋友。曹操要杀他连曹丕都过来拦阻,根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太祖曰:“此人非路所能驾驶也。”乃遣刺客杀之。
曹丕是何等样人?只说一件事就能讲清楚:曹操死掉,曹丕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老爹的后宫姬妾全部接受过来,被他老娘骂为猪狗不如。就是这样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老爹这回做过头了,要出来阻止,可惜依旧没能阻止住。
那曹操为什么要杀周不疑不可呢?书里说得很清楚,有三个原因:第一,曹操想把公主嫁给他,周没敢要,这让曹操丢了面子,该杀;第二:你周不疑和曹冲是好朋友,曹冲死了你怎么可以独活?该杀;第三,周的才能太大不是曹丕能驾驭的了的,该杀!杀人不希奇,但是能以这样的理由杀人,而且冠冕弹簧的说出来,曹操之奸可见矣!
曹操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急功近利,这点在他的选兵用人上最能体现。
曹操从来没有耐心去自己训练、带领出一支高素质的子弟兵,而更乐于去收编那些现成的兵士。曹操军队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青州兵,其主体是黄巾兵的降卒;一是乌恒兵,其主体是北方异族征召的游牧骑兵。这些兵源的战斗力固然有了保障,至于军纪……那可就不是他所考虑的了。
至于用人,曹操最喜欢用的是两种人:一是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一是善长阴谋诡计的谋臣。这里固然有这些人对于曹的扩张帮助最大的原因,可多少也和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
曹操所生活的东汉时期,朝廷用人首重门第,其次德行。而曹操本人却是宦官的后代,直到他老爹开始才冒充姓曹说是开国宰相曹参的后代,家庭出身就不用说了,至于德行,谁能认为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的话的人,有多高的道德修养呢?如果不是黄巾之乱,可能他将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在这种环境下,他会产生对于这样方式的恨和不以为然,就丝毫不奇怪了。
所以说曹操的用人可以说是最不拘一格的,可他这个不拘一格实在有些不拘的过了份!在他那有名的魏武三诏令的最后一份中说的再清楚不过了:“高才异士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一句话:不管你品性如何,干过什么,只要你有能力,又能为我所用,我就用你。(言外之意:我用了你,过去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再也不会有人找你麻烦了。)这与其说是召贤令,倒不如说是黑社会的用人标准更贴切!对于罪犯和亡命徒倒是有无穷的吸引力,可这样的召贤令要真有贤人敢应倒是奇怪了,诸葛亮舍曹就刘决非无因!也正因此曹操的决策集团和那些擅长文治,德行高远如孔融、杨修之辈,从来是处不好的。曹魏后来杀嵇康,其因早种。点我试试,注意左边列表哦:
曹操 票数:0我顶
---越位者【蜀国】
--------------------------------------------------------------------------------
--------------------------------------------------------------------------------
曹操自己的为人是这样的,那的后代是怎样的呢?秦始皇赢政、明太祖朱元璋也都是属于暴君一类的人物,可他们都在继承人培养上打下工夫,从而养育出了两个温文而雅的继承人(当然,他们运气不好,扶苏让赵高害死了,朱标死在了老爹前面),可曹操呢?或许是有着诗人气度的他不屑于做这种无聊的事情,或者干脆是坏事干的太多,根本藏不住,这才有了曹丕这样一个“杰出”的儿子。
曹丕的本色可不是在曹操死后才显出来的!《世说》中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奖(曹丕的官位)已将去。”公曰:“今日破贼,正为奴!”这个甄氏就是传说中,《洛神赋》的女主角原型。父子爬灰到了这种程度,这就是曹家!或者,你说《世说》是戏说?那么,咱们再看看后汉书的记载吧: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曹丕好不容易把甄氏搞到了手里,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宠爱,甚至在登基以后,还把她立为皇后,可是人落到了曹丕这种猪狗不如的东西手里,你还能指望有个什么好结果?最后,还是被虐杀了。
至于曹丕对付兄弟的手段,更是天下闻名!曹植的七步诗就连黄口小儿都能背上两句,在世人看来,这好像还是曹丕的爱才之心发作,才会放过了他,却不知道,这都是他老娘舍命相拼的结果。老太太拼了命的指着曹丕鼻子说:“汝既杀我任城,不当复杀我东阿!”曹丕怕万一搞出什么事来,这才不得不放过了曹植,可从此,曹植也就失去了自由,到死都处于囚禁中。
曹操、曹丕父子对于汉朝宗室极尽凌辱之能事:杀大臣、杀皇子、杀皇后如宰猪杀狗一般,直到公元220年,曹丕干脆废掉了献帝自己登上了皇位。
在这里,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公元220年,曹丕接受禅让,改国号为魏,登基为帝,史称魏文帝。而仅仅过了45年,公元265年,曹家的大臣司马炎又接受了曹魏的禅让,登上了皇帝宝座——当然,此前也免不了的,要对曹家“杀猪屠狗”一番:公元260年,实在无法忍受司马氏欺压的曹髦坐上战车、拔出宝剑,带着几个内侍就要去宰了司马昭,结果,却被昭的手下贾充在众人面前,宰杀掉了。
仅仅间隔了45年的两出禅让闹剧,他们的导演都和曹操有着密切的关系:曹丕,干脆就是曹操的儿子,而司马家的奠基人司马懿(本身是曹操“不拘一格”挑选出的人才)则是他的亲传弟子。
曹操急功近利、破坏伦理,使得道德沦丧,其付出的代价,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后代和一个自己建立起的王朝!陈治平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评论道:因为曹操的矫枉过正,把礼教的堤防打破,使得魏晋南北朝社会后来更加糜烂,带来了三百年的大乱。
曹操死前,对儿子的行为早有预料,甚至于连自己的庙号都拟定了,可是等曹丕登基以后,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给老爹加上那个文字,最后只能用个武字对付了过去。(从“谥法”上讲文字优于武字)
西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时代,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曹操:正因为他敢于打破一切道德的约束,这才会诞生坐着羊车到处跑,在自己宫殿里开无遮大会的司马炎(让人惊奇的不是事情的发生,而是事情被史官记录下来,却没有人过问。)淫荡残虐、嗜权如命,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胡马南下,打开了五胡乱华历史的贾南风(没记错的话,那个把皇帝当狗来杀的贾充,不是她的父亲就是祖父。)还有被胡人抓到了床上,还在努力恭维对方性能力的羊皇后,以及她的丈夫,那个被俘虏以后拍刘渊马屁,拍到对方都面红耳赤听不下去的西晋末代皇帝。五胡的铁骑第一次让汉族人退出了中原大地,这其中,记头功的应该是曹操。(历史上,汉族四次失去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后三次中,多少有天灾的成分在,唯有这第一次,却是彻底的人祸。)
对此,史式教授曾经作出一个比喻:为求速效,不顾病人的承受能力,只求治标,不求治本,狂下剧毒猛药,当时见效,被世人当作名医,等到病人身体里面积累的毒素发作,全身溃烂,再想找他时,曹操早已经死掉多年了。
道德是把一个社会凝聚在一起的基础,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道德的内容或者会逐渐有一些改变,但这样的改变是自然而然、缓慢进行的,而不变的,是道德对于社会的地位。道德颠覆的后果,我们可以从永嘉故事中看得清清楚楚。
对于曹操,与他同一时代的名士许邵曾经作出过这样的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于他的性格,《三国演义》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刻画得可谓是入木三分!
曹操在《三国演义》里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惊走了陈宫,至于在现实中,他是不是真正杀过这个吕伯奢,限于史料,笔者不敢确定,但是曹操杀周不疑的事却是千真万确,实有记载的。周不疑何人?是那个和称象的曹冲共享神童之名的少年奇才,同时两人也是极好的朋友。曹操要杀他连曹丕都过来拦阻,根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太祖曰:“此人非路所能驾驶也。”乃遣刺客杀之。
曹丕是何等样人?只说一件事就能讲清楚:曹操死掉,曹丕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老爹的后宫姬妾全部接受过来,被他老娘骂为猪狗不如。就是这样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老爹这回做过头了,要出来阻止,可惜依旧没能阻止住。
那曹操为什么要杀周不疑不可呢?书里说得很清楚,有三个原因:第一,曹操想把公主嫁给他,周没敢要,这让曹操丢了面子,该杀;第二:你周不疑和曹冲是好朋友,曹冲死了你怎么可以独活?该杀;第三,周的才能太大不是曹丕能驾驭的了的,该杀!杀人不希奇,但是能以这样的理由杀人,而且冠冕弹簧的说出来,曹操之奸可见矣!
曹操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急功近利,这点在他的选兵用人上最能体现。
曹操从来没有耐心去自己训练、带领出一支高素质的子弟兵,而更乐于去收编那些现成的兵士。曹操军队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青州兵,其主体是黄巾兵的降卒;一是乌恒兵,其主体是北方异族征召的游牧骑兵。这些兵源的战斗力固然有了保障,至于军纪……那可就不是他所考虑的了。
至于用人,曹操最喜欢用的是两种人:一是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一是善长阴谋诡计的谋臣。这里固然有这些人对于曹的扩张帮助最大的原因,可多少也和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
曹操所生活的东汉时期,朝廷用人首重门第,其次德行。而曹操本人却是宦官的后代,直到他老爹开始才冒充姓曹说是开国宰相曹参的后代,家庭出身就不用说了,至于德行,谁能认为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的话的人,有多高的道德修养呢?如果不是黄巾之乱,可能他将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在这种环境下,他会产生对于这样方式的恨和不以为然,就丝毫不奇怪了。
所以说曹操的用人可以说是最不拘一格的,可他这个不拘一格实在有些不拘的过了份!在他那有名的魏武三诏令的最后一份中说的再清楚不过了:“高才异士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一句话:不管你品性如何,干过什么,只要你有能力,又能为我所用,我就用你。(言外之意:我用了你,过去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再也不会有人找你麻烦了。)这与其说是召贤令,倒不如说是黑社会的用人标准更贴切!对于罪犯和亡命徒倒是有无穷的吸引力,可这样的召贤令要真有贤人敢应倒是奇怪了,诸葛亮舍曹就刘决非无因!也正因此曹操的决策集团和那些擅长文治,德行高远如孔融、杨修之辈,从来是处不好的。曹魏后来杀嵇康,其因早种。点我试试,注意左边列表哦:
曹操 票数:0我顶
---越位者【蜀国】
--------------------------------------------------------------------------------
--------------------------------------------------------------------------------
曹操自己的为人是这样的,那的后代是怎样的呢?秦始皇赢政、明太祖朱元璋也都是属于暴君一类的人物,可他们都在继承人培养上打下工夫,从而养育出了两个温文而雅的继承人(当然,他们运气不好,扶苏让赵高害死了,朱标死在了老爹前面),可曹操呢?或许是有着诗人气度的他不屑于做这种无聊的事情,或者干脆是坏事干的太多,根本藏不住,这才有了曹丕这样一个“杰出”的儿子。
曹丕的本色可不是在曹操死后才显出来的!《世说》中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奖(曹丕的官位)已将去。”公曰:“今日破贼,正为奴!”这个甄氏就是传说中,《洛神赋》的女主角原型。父子爬灰到了这种程度,这就是曹家!或者,你说《世说》是戏说?那么,咱们再看看后汉书的记载吧: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曹丕好不容易把甄氏搞到了手里,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宠爱,甚至在登基以后,还把她立为皇后,可是人落到了曹丕这种猪狗不如的东西手里,你还能指望有个什么好结果?最后,还是被虐杀了。
至于曹丕对付兄弟的手段,更是天下闻名!曹植的七步诗就连黄口小儿都能背上两句,在世人看来,这好像还是曹丕的爱才之心发作,才会放过了他,却不知道,这都是他老娘舍命相拼的结果。老太太拼了命的指着曹丕鼻子说:“汝既杀我任城,不当复杀我东阿!”曹丕怕万一搞出什么事来,这才不得不放过了曹植,可从此,曹植也就失去了自由,到死都处于囚禁中。
曹操、曹丕父子对于汉朝宗室极尽凌辱之能事:杀大臣、杀皇子、杀皇后如宰猪杀狗一般,直到公元220年,曹丕干脆废掉了献帝自己登上了皇位。
在这里,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公元220年,曹丕接受禅让,改国号为魏,登基为帝,史称魏文帝。而仅仅过了45年,公元265年,曹家的大臣司马炎又接受了曹魏的禅让,登上了皇帝宝座——当然,此前也免不了的,要对曹家“杀猪屠狗”一番:公元260年,实在无法忍受司马氏欺压的曹髦坐上战车、拔出宝剑,带着几个内侍就要去宰了司马昭,结果,却被昭的手下贾充在众人面前,宰杀掉了。
仅仅间隔了45年的两出禅让闹剧,他们的导演都和曹操有着密切的关系:曹丕,干脆就是曹操的儿子,而司马家的奠基人司马懿(本身是曹操“不拘一格”挑选出的人才)则是他的亲传弟子。
曹操急功近利、破坏伦理,使得道德沦丧,其付出的代价,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后代和一个自己建立起的王朝!陈治平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评论道:因为曹操的矫枉过正,把礼教的堤防打破,使得魏晋南北朝社会后来更加糜烂,带来了三百年的大乱。
曹操死前,对儿子的行为早有预料,甚至于连自己的庙号都拟定了,可是等曹丕登基以后,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给老爹加上那个文字,最后只能用个武字对付了过去。(从“谥法”上讲文字优于武字)
西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时代,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曹操:正因为他敢于打破一切道德的约束,这才会诞生坐着羊车到处跑,在自己宫殿里开无遮大会的司马炎(让人惊奇的不是事情的发生,而是事情被史官记录下来,却没有人过问。)淫荡残虐、嗜权如命,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胡马南下,打开了五胡乱华历史的贾南风(没记错的话,那个把皇帝当狗来杀的贾充,不是她的父亲就是祖父。)还有被胡人抓到了床上,还在努力恭维对方性能力的羊皇后,以及她的丈夫,那个被俘虏以后拍刘渊马屁,拍到对方都面红耳赤听不下去的西晋末代皇帝。五胡的铁骑第一次让汉族人退出了中原大地,这其中,记头功的应该是曹操。(历史上,汉族四次失去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后三次中,多少有天灾的成分在,唯有这第一次,却是彻底的人祸。)
对此,史式教授曾经作出一个比喻:为求速效,不顾病人的承受能力,只求治标,不求治本,狂下剧毒猛药,当时见效,被世人当作名医,等到病人身体里面积累的毒素发作,全身溃烂,再想找他时,曹操早已经死掉多年了。
道德是把一个社会凝聚在一起的基础,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道德的内容或者会逐渐有一些改变,但这样的改变是自然而然、缓慢进行的,而不变的,是道德对于社会的地位。道德颠覆的后果,我们可以从永嘉故事中看得清清楚楚。
展开全部
疑心病重 过于自负
对于曹操,与他同一时代的名士许邵曾经作出过这样的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于他的性格,《三国演义》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刻画得可谓是入木三分!
曹操在《三国演义》里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惊走了陈宫,至于在现实中,他是不是真正杀过这个吕伯奢,限于史料,笔者不敢确定,但是曹操杀周不疑的事却是千真万确,实有记载的。周不疑何人?是那个和称象的曹冲共享神童之名的少年奇才,同时两人也是极好的朋友。曹操要杀他连曹丕都过来拦阻,根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太祖曰:“此人非路所能驾驶也。”乃遣刺客杀之。
曹丕是何等样人?只说一件事就能讲清楚:曹操死掉,曹丕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老爹的后宫姬妾全部接受过来,被他老娘骂为猪狗不如。就是这样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老爹这回做过头了,要出来阻止,可惜依旧没能阻止住。
那曹操为什么要杀周不疑不可呢?书里说得很清楚,有三个原因:第一,曹操想把公主嫁给他,周没敢要,这让曹操丢了面子,该杀;第二:你周不疑和曹冲是好朋友,曹冲死了你怎么可以独活?该杀;第三,周的才能太大不是曹丕能驾驭的了的,该杀!杀人不希奇,但是能以这样的理由杀人,而且冠冕弹簧的说出来,曹操之奸可见矣!
曹操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急功近利,这点在他的选兵用人上最能体现。
曹操从来没有耐心去自己训练、带领出一支高素质的子弟兵,而更乐于去收编那些现成的兵士。曹操军队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青州兵,其主体是黄巾兵的降卒;一是乌恒兵,其主体是北方异族征召的游牧骑兵。这些兵源的战斗力固然有了保障,至于军纪……那可就不是他所考虑的了。
至于用人,曹操最喜欢用的是两种人:一是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一是善长阴谋诡计的谋臣。这里固然有这些人对于曹的扩张帮助最大的原因,可多少也和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
曹操所生活的东汉时期,朝廷用人首重门第,其次德行。而曹操本人却是宦官的后代,直到他老爹开始才冒充姓曹说是开国宰相曹参的后代,家庭出身就不用说了,至于德行,谁能认为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的话的人,有多高的道德修养呢?如果不是黄巾之乱,可能他将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在这种环境下,他会产生对于这样方式的恨和不以为然,就丝毫不奇怪了。
所以说曹操的用人可以说是最不拘一格的,可他这个不拘一格实在有些不拘的过了份!在他那有名的魏武三诏令的最后一份中说的再清楚不过了:“高才异士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一句话:不管你品性如何,干过什么,只要你有能力,又能为我所用,我就用你。(言外之意:我用了你,过去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再也不会有人找你麻烦了。)这与其说是召贤令,倒不如说是黑社会的用人标准更贴切!对于罪犯和亡命徒倒是有无穷的吸引力,可这样的召贤令要真有贤人敢应倒是奇怪了,诸葛亮舍曹就刘决非无因!也正因此曹操的决策集团和那些擅长文治,德行高远如孔融、杨修之辈,从来是处不好的。曹魏后来杀嵇康,其因早种。
曹操自己的为人是这样的,那的后代是怎样的呢?秦始皇赢政、明太祖朱元璋也都是属于暴君一类的人物,可他们都在继承人培养上打下工夫,从而养育出了两个温文而雅的继承人(当然,他们运气不好,扶苏让赵高害死了,朱标死在了老爹前面),可曹操呢?或许是有着诗人气度的他不屑于做这种无聊的事情,或者干脆是坏事干的太多,根本藏不住,这才有了曹丕这样一个“杰出”的儿子。
曹丕的本色可不是在曹操死后才显出来的!《世说》中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奖(曹丕的官位)已将去。”公曰:“今日破贼,正为奴!”这个甄氏就是传说中,《洛神赋》的女主角原型。父子爬灰到了这种程度,这就是曹家!或者,你说《世说》是戏说?那么,咱们再看看后汉书的记载吧: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曹丕好不容易把甄氏搞到了手里,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宠爱,甚至在登基以后,还把她立为皇后,可是人落到了曹丕这种猪狗不如的东西手里,你还能指望有个什么好结果?最后,还是被虐杀了。
至于曹丕对付兄弟的手段,更是天下闻名!曹植的七步诗就连黄口小儿都能背上两句,在世人看来,这好像还是曹丕的爱才之心发作,才会放过了他,却不知道,这都是他老娘舍命相拼的结果。老太太拼了命的指着曹丕鼻子说:“汝既杀我任城,不当复杀我东阿!”曹丕怕万一搞出什么事来,这才不得不放过了曹植,可从此,曹植也就失去了自由,到死都处于囚禁中。
曹操、曹丕父子对于汉朝宗室极尽凌辱之能事:杀大臣、杀皇子、杀皇后如宰猪杀狗一般,直到公元220年,曹丕干脆废掉了献帝自己登上了皇位。
在这里,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公元220年,曹丕接受禅让,改国号为魏,登基为帝,史称魏文帝。而仅仅过了45年,公元265年,曹家的大臣司马炎又接受了曹魏的禅让,登上了皇帝宝座——当然,此前也免不了的,要对曹家“杀猪屠狗”一番:公元260年,实在无法忍受司马氏欺压的曹髦坐上战车、拔出宝剑,带着几个内侍就要去宰了司马昭,结果,却被昭的手下贾充在众人面前,宰杀掉了。
仅仅间隔了45年的两出禅让闹剧,他们的导演都和曹操有着密切的关系:曹丕,干脆就是曹操的儿子,而司马家的奠基人司马懿(本身是曹操“不拘一格”挑选出的人才)则是他的亲传弟子。
曹操急功近利、破坏伦理,使得道德沦丧,其付出的代价,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后代和一个自己建立起的王朝!陈治平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评论道:因为曹操的矫枉过正,把礼教的堤防打破,使得魏晋南北朝社会后来更加糜烂,带来了三百年的大乱。
曹操死前,对儿子的行为早有预料,甚至于连自己的庙号都拟定了,可是等曹丕登基以后,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给老爹加上那个文字,最后只能用个武字对付了过去。(从“谥法”上讲文字优于武字)
西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时代,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曹操:正因为他敢于打破一切道德的约束,这才会诞生坐着羊车到处跑,在自己宫殿里开无遮大会的司马炎(让人惊奇的不是事情的发生,而是事情被史官记录下来,却没有人过问。)淫荡残虐、嗜权如命,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胡马南下,打开了五胡乱华历史的贾南风(没记错的话,那个把皇帝当狗来杀的贾充,不是她的父亲就是祖父。)还有被胡人抓到了床上,还在努力恭维对方性能力的羊皇后,以及她的丈夫,那个被俘虏以后拍刘渊马屁,拍到对方都面红耳赤听不下去的西晋末代皇帝。五胡的铁骑第一次让汉族人退出了中原大地,这其中,记头功的应该是曹操。(历史上,汉族四次失去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后三次中,多少有天灾的成分在,唯有这第一次,却是彻底的人祸。)
对此,史式教授曾经作出一个比喻:为求速效,不顾病人的承受能力,只求治标,不求治本,狂下剧毒猛药,当时见效,被世人当作名医,等到病人身体里面积累的毒素发作,全身溃烂,再想找他时,曹操早已经死掉多年了。
道德是把一个社会凝聚在一起的基础,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道德的内容或者会逐渐有一些改变,但这样的改变是自然而然、缓慢进行的,而不变的,是道德对于社会的地位。道德颠覆的后果,我们可以从永嘉故事中看得清清楚楚。
对于曹操,与他同一时代的名士许邵曾经作出过这样的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于他的性格,《三国演义》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刻画得可谓是入木三分!
曹操在《三国演义》里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惊走了陈宫,至于在现实中,他是不是真正杀过这个吕伯奢,限于史料,笔者不敢确定,但是曹操杀周不疑的事却是千真万确,实有记载的。周不疑何人?是那个和称象的曹冲共享神童之名的少年奇才,同时两人也是极好的朋友。曹操要杀他连曹丕都过来拦阻,根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太祖曰:“此人非路所能驾驶也。”乃遣刺客杀之。
曹丕是何等样人?只说一件事就能讲清楚:曹操死掉,曹丕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老爹的后宫姬妾全部接受过来,被他老娘骂为猪狗不如。就是这样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老爹这回做过头了,要出来阻止,可惜依旧没能阻止住。
那曹操为什么要杀周不疑不可呢?书里说得很清楚,有三个原因:第一,曹操想把公主嫁给他,周没敢要,这让曹操丢了面子,该杀;第二:你周不疑和曹冲是好朋友,曹冲死了你怎么可以独活?该杀;第三,周的才能太大不是曹丕能驾驭的了的,该杀!杀人不希奇,但是能以这样的理由杀人,而且冠冕弹簧的说出来,曹操之奸可见矣!
曹操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急功近利,这点在他的选兵用人上最能体现。
曹操从来没有耐心去自己训练、带领出一支高素质的子弟兵,而更乐于去收编那些现成的兵士。曹操军队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青州兵,其主体是黄巾兵的降卒;一是乌恒兵,其主体是北方异族征召的游牧骑兵。这些兵源的战斗力固然有了保障,至于军纪……那可就不是他所考虑的了。
至于用人,曹操最喜欢用的是两种人:一是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一是善长阴谋诡计的谋臣。这里固然有这些人对于曹的扩张帮助最大的原因,可多少也和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
曹操所生活的东汉时期,朝廷用人首重门第,其次德行。而曹操本人却是宦官的后代,直到他老爹开始才冒充姓曹说是开国宰相曹参的后代,家庭出身就不用说了,至于德行,谁能认为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的话的人,有多高的道德修养呢?如果不是黄巾之乱,可能他将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在这种环境下,他会产生对于这样方式的恨和不以为然,就丝毫不奇怪了。
所以说曹操的用人可以说是最不拘一格的,可他这个不拘一格实在有些不拘的过了份!在他那有名的魏武三诏令的最后一份中说的再清楚不过了:“高才异士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一句话:不管你品性如何,干过什么,只要你有能力,又能为我所用,我就用你。(言外之意:我用了你,过去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再也不会有人找你麻烦了。)这与其说是召贤令,倒不如说是黑社会的用人标准更贴切!对于罪犯和亡命徒倒是有无穷的吸引力,可这样的召贤令要真有贤人敢应倒是奇怪了,诸葛亮舍曹就刘决非无因!也正因此曹操的决策集团和那些擅长文治,德行高远如孔融、杨修之辈,从来是处不好的。曹魏后来杀嵇康,其因早种。
曹操自己的为人是这样的,那的后代是怎样的呢?秦始皇赢政、明太祖朱元璋也都是属于暴君一类的人物,可他们都在继承人培养上打下工夫,从而养育出了两个温文而雅的继承人(当然,他们运气不好,扶苏让赵高害死了,朱标死在了老爹前面),可曹操呢?或许是有着诗人气度的他不屑于做这种无聊的事情,或者干脆是坏事干的太多,根本藏不住,这才有了曹丕这样一个“杰出”的儿子。
曹丕的本色可不是在曹操死后才显出来的!《世说》中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奖(曹丕的官位)已将去。”公曰:“今日破贼,正为奴!”这个甄氏就是传说中,《洛神赋》的女主角原型。父子爬灰到了这种程度,这就是曹家!或者,你说《世说》是戏说?那么,咱们再看看后汉书的记载吧: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曹丕好不容易把甄氏搞到了手里,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宠爱,甚至在登基以后,还把她立为皇后,可是人落到了曹丕这种猪狗不如的东西手里,你还能指望有个什么好结果?最后,还是被虐杀了。
至于曹丕对付兄弟的手段,更是天下闻名!曹植的七步诗就连黄口小儿都能背上两句,在世人看来,这好像还是曹丕的爱才之心发作,才会放过了他,却不知道,这都是他老娘舍命相拼的结果。老太太拼了命的指着曹丕鼻子说:“汝既杀我任城,不当复杀我东阿!”曹丕怕万一搞出什么事来,这才不得不放过了曹植,可从此,曹植也就失去了自由,到死都处于囚禁中。
曹操、曹丕父子对于汉朝宗室极尽凌辱之能事:杀大臣、杀皇子、杀皇后如宰猪杀狗一般,直到公元220年,曹丕干脆废掉了献帝自己登上了皇位。
在这里,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公元220年,曹丕接受禅让,改国号为魏,登基为帝,史称魏文帝。而仅仅过了45年,公元265年,曹家的大臣司马炎又接受了曹魏的禅让,登上了皇帝宝座——当然,此前也免不了的,要对曹家“杀猪屠狗”一番:公元260年,实在无法忍受司马氏欺压的曹髦坐上战车、拔出宝剑,带着几个内侍就要去宰了司马昭,结果,却被昭的手下贾充在众人面前,宰杀掉了。
仅仅间隔了45年的两出禅让闹剧,他们的导演都和曹操有着密切的关系:曹丕,干脆就是曹操的儿子,而司马家的奠基人司马懿(本身是曹操“不拘一格”挑选出的人才)则是他的亲传弟子。
曹操急功近利、破坏伦理,使得道德沦丧,其付出的代价,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后代和一个自己建立起的王朝!陈治平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评论道:因为曹操的矫枉过正,把礼教的堤防打破,使得魏晋南北朝社会后来更加糜烂,带来了三百年的大乱。
曹操死前,对儿子的行为早有预料,甚至于连自己的庙号都拟定了,可是等曹丕登基以后,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给老爹加上那个文字,最后只能用个武字对付了过去。(从“谥法”上讲文字优于武字)
西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时代,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曹操:正因为他敢于打破一切道德的约束,这才会诞生坐着羊车到处跑,在自己宫殿里开无遮大会的司马炎(让人惊奇的不是事情的发生,而是事情被史官记录下来,却没有人过问。)淫荡残虐、嗜权如命,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胡马南下,打开了五胡乱华历史的贾南风(没记错的话,那个把皇帝当狗来杀的贾充,不是她的父亲就是祖父。)还有被胡人抓到了床上,还在努力恭维对方性能力的羊皇后,以及她的丈夫,那个被俘虏以后拍刘渊马屁,拍到对方都面红耳赤听不下去的西晋末代皇帝。五胡的铁骑第一次让汉族人退出了中原大地,这其中,记头功的应该是曹操。(历史上,汉族四次失去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后三次中,多少有天灾的成分在,唯有这第一次,却是彻底的人祸。)
对此,史式教授曾经作出一个比喻:为求速效,不顾病人的承受能力,只求治标,不求治本,狂下剧毒猛药,当时见效,被世人当作名医,等到病人身体里面积累的毒素发作,全身溃烂,再想找他时,曹操早已经死掉多年了。
道德是把一个社会凝聚在一起的基础,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道德的内容或者会逐渐有一些改变,但这样的改变是自然而然、缓慢进行的,而不变的,是道德对于社会的地位。道德颠覆的后果,我们可以从永嘉故事中看得清清楚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曹操并没有做过坏事!只是《三国演义》的内容编向刘备,把曹操所做的块事夸大来说,把刘备!其实曹操是一位有大智的人。比如:你是曹操的武将,你也觉得刘备是一个坏人。因为你的人体在那里。你的想法都不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最坏的就是 曾经 军中没粮 杀人割肉吃 名曰“人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曹操赤壁被刘备孙权联军打败!
船都被烧,败得屁滚尿流。
因为这个故事被后来的吴宇森大导演发现,拍出来的大型 商业 喜剧 电影赤壁!
因为这个喜剧电影非常搞笑,好多人说吴宇森这个导演的喜剧水品都能够赶超卓别林!九泉之下的卓别林感到面红耳赤自叹弗如!
船都被烧,败得屁滚尿流。
因为这个故事被后来的吴宇森大导演发现,拍出来的大型 商业 喜剧 电影赤壁!
因为这个喜剧电影非常搞笑,好多人说吴宇森这个导演的喜剧水品都能够赶超卓别林!九泉之下的卓别林感到面红耳赤自叹弗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