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浅析洛克的“绅士教育”
川大附小西区 刘朝义 雷玉茗
摘 要:英国教育家洛克曾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一种“绅士教育”。他在《教育漫话》通过长达15万字的书信阐述了自己对“绅士”的理解,“优雅的状态永远是可以得到别人的欢心的,因为一个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他的心情整合于那个时候的情境。洛克的绅士教育在英国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的教育与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绅士教育 教育目的 实施 启示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一种“绅士教育”。他在《教育漫话》通过长达15万字的书信阐述了自己对“绅士”的理解,“优雅的状态永远是可以得到别人的欢心的,因为一个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他的心情整合于那个时候的情境。我们看见一个高雅、友善、殷勤的人,使没有不高兴的。凡是一种旷达的、能够主宰自己并能主宰这一切行为的心境,既不卑陋狭隘,也不孤高傲慢,也没沾染任何重大缺点,这也是没有人不喜爱的。” 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式洛克眼中的标准绅士。
虽然洛克生活的年代已经十分遥远,虽然绅士教育的思想还很有局限,但是洛克对培养对象的良好的规划,与我们教育改革中,以人为本,发展人的教育价值有着共通之处。我们的教育就是通过,即在通过教育的熏陶后,帮助人建立整体的人格,如人的理智,情感、创造想象力,怜悯心,好奇心,尊重感、自我实现的期望、与社会和谐互动等,使人成为一个人的基本要件。因而重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辩证思考中读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促进全人教育的,更显出了他的必要性。
一、论绅士教育的目的
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这和他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这种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1]教育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幸福与繁荣。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这种人正是刚刚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理想中的人。他们具有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言谈举止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意志坚定,体格强壮,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洛克坚信,绅士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能依靠学校,必须在家里进行,由父母或家庭教师亲自实施。这是因为当时学校只重视古典知识的教学,忽视实际知识的学习,儿童在学校不仅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反而会染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所以,洛克主张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聘请优秀的导师,对儿童进行个别教育。“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坚定,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1]这种观点一方面符合了资产阶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暴露了洛克轻视学校教育而重视家庭教育的保守思想。
二、论绅士教育的实施
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设计了一整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教育内容,并且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一)体育
体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2]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3]体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儿童具有强壮的体格,其标准是能吃苦耐劳。洛克建议,儿童不可衣着过暖,应穿宽松的衣服,多在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儿童的饮食应简单清淡,要有节制;儿童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应少吃药,更不可滥用药。洛克青年时曾研究过医学,这使他的体育主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许多方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二)德育
品德的培养在洛克的绅士教育中占首要地位。“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4]洛克指出,德行教育的培养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使行动服从理智的指导。自我克制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为此,洛克建议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幼儿的可塑性强,容易支配,是培养德行的好时期;应奖罚分明,最好是培养儿童的名誉感、自尊心;应坚持说理和实践相结合,品德的养成不仅需要规则,而且重在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规则和要求才能变成儿童的行为习惯;应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父母和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典范。除了德行以外,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礼仪训练之目的在于教会为人处世的秘诀,使人到处受欢迎和重视,从而增进人生的幸福。洛克指出,不良的礼仪有两种:忸怩羞怯;行为不检和傲慢。要克服这两种缺点,一是要有自信心,二是要尊重他人。社交中最忌粗暴、轻蔑、非难和刁难。一个有教养的、懂礼仪的人,就是言谈举止优雅大方,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与人相处自然、融洽的人。“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5]
(三)智育
智育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1]。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智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的态度;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为了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绅士,洛克为儿童选择了包含大量实用知识在内的教学科目,如阅读、写字、作文、拉丁文、法文、算术、几何、天文、地理、年代学、伦理学、自然哲学、历史、法律、速记、音乐、舞蹈、绘画、园艺、手工、击剑,等等。关于教学方法,洛克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主张。 他建议:教师应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要用生动有趣的事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用新奇的事情来打动他们;应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要和蔼可亲,使学生心情舒畅;教师还要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用处,使他乐意去学;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要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分量越少越好,要等他们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那门科学里面的新材料。”[2]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方法更能为学者清除道路,帮助他前进,使他在做任何学问的时候做得这样容易……”[3]
三、教育内容的排序问题
在长时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学习成绩是始终是教师、家长关注的重点,它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沉重枷锁,“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为制约教育跨阶段前行的绊脚石。在升学考试压力下的孩子们,披荆斩棘,一路上丢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七彩的童年,珍贵的友情,自豪的特长,仿佛在一瞬间,他们带着记忆在头脑中的道理与知识走进了完全陌生的社会。这里不再靠死记硬背,而是实践操作,多少的孩子完全不能适应,没有良好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位置。而洛克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认为“既然学生没有时间和力量学习所有的事物,那么就应让他们学习那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最有用和最需要的事物”,虽然洛克对教育的职能观点有重实效的倾向,认为成果必须具有实际价值,但是他对教育内容的排行却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教育漫话》涉及的话题:德育。“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洛克先生指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课程改革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正是为了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因而教师要利用教材抓住动情点,利用班队会找好洗考点,利用课间做好培训点。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给于学生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
智育。洛克接下来谈到了关于学问的话题。但是洛克把学问放在了最后,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进程是一个良好的反思契机。长久以来,我们对学生智育的关注,重视远远超越了德育及其他。可是我们总能看到的是在沉重课业负担奋战到深夜的孩子,看到的是在各类培训班中忙碌的孩子,看到的是在考试前焦虑的孩子,甚至出现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自大、自私、傲慢、对人冷淡、没礼貌、缺少公德心已经成为只中成绩,唯分是举教育的恶果。洛克先生认为,学问不是最重要的相比德育而言,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四、关于教育方法的反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借鉴洛克的教育方法,能够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1、尊重学生的兴趣。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东西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学的时候”。教师因该尊重学生兴趣,不应该强迫他们学习。如读书,他首先提醒我们“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他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从洛克的议论中,我们能够看出强迫学习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十分疲倦;而兴趣学习才是让学生爱学的起点。
2、培育民主和睦的学习气氛 。洛克主张:“随着他(儿童)年龄的增长,则应当逐渐与他亲近”,“长大之后则成为你的亲密朋友”,“我们必须将他们看作为同我们自己一样的人,具有我们同样的情感和欲望。”。洛克的教育思想在这方面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根据现代研究,用民主的方式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是较全面的,正常的。为了合理,有效地教育好学生,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们,让他们享有应当的权力。
3、奖惩结合 。洛克对奖惩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首先,他反对棍棒教育。洛克指出,“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他认为棍棒只会培养奴隶性,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导致产生反抗心理!同时他对盛行的物质奖励他也不“感冒”。他认为“这类方法鼓励了那些本该加以约束和压制的不良喜好,从而给未来的罪恶打下了基础”他认为合理的奖惩方式都应该从精神上达到效果!“唯一真正合乎德性的约束,是因为做错了事、应受惩罚而感到羞耻。”因而,当学生做了错事,就要学会“冷处理”,我们要让学生真正认识错误,最好的惩罚是,就是以严厉冷淡的态度对待他,一同样在唤起学生的羞耻心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护学生的荣誉感,其实,儿童对于名誉是极其敏感的,他们很小就知道,被人家看得起,尤其是被自己所倚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巨大持久的快乐,我们应该多鼓励赞扬学生,要当着别人的面去做。赞扬经过传播,其奖励意义倍增。儿童(也许比我们所想到的时期还早)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成为一种真正的约束。
4、榜样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幼儿的心灵好似“一张白纸或一块蜡”通过教育的作用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他声称:“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道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了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不当心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我们作为教师就要言传身教,用自身和身边的先进人物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洛克认为,经过上述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儿童就可以被培养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博学多艺、温文尔雅的绅士。洛克的教育思想既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又有一定的妥协性和保守性。他反对封建的旧教育,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绅士教育思想,旨在培养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和封建的、宗教的教育相比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使之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他安排了大量的课程内容,并突出了实用知识的地位。他详细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其中不少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今仍不过时。
但是,洛克教育思想中的保守性也是十分明显的。洛克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计了一种与绅士教育截然不同的劳动教育,主张为贫穷儿童设立劳动学校,使他们自食其力,同时也为其以后的劳动生涯奠定基础。他的整个绅士教育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培养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而展开的,他的教育目的和内容也都是为了迎合上层社会的需要,这给他的教育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洛克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的许多观点被后来的教育家们所接受,在欧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 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席启重:《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l,第5期
3.耿向红:《对中小学教师个性状况的测试与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 》,1998,第6期
川大附小西区 刘朝义 雷玉茗
摘 要:英国教育家洛克曾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一种“绅士教育”。他在《教育漫话》通过长达15万字的书信阐述了自己对“绅士”的理解,“优雅的状态永远是可以得到别人的欢心的,因为一个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他的心情整合于那个时候的情境。洛克的绅士教育在英国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的教育与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绅士教育 教育目的 实施 启示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一种“绅士教育”。他在《教育漫话》通过长达15万字的书信阐述了自己对“绅士”的理解,“优雅的状态永远是可以得到别人的欢心的,因为一个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他的心情整合于那个时候的情境。我们看见一个高雅、友善、殷勤的人,使没有不高兴的。凡是一种旷达的、能够主宰自己并能主宰这一切行为的心境,既不卑陋狭隘,也不孤高傲慢,也没沾染任何重大缺点,这也是没有人不喜爱的。” 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式洛克眼中的标准绅士。
虽然洛克生活的年代已经十分遥远,虽然绅士教育的思想还很有局限,但是洛克对培养对象的良好的规划,与我们教育改革中,以人为本,发展人的教育价值有着共通之处。我们的教育就是通过,即在通过教育的熏陶后,帮助人建立整体的人格,如人的理智,情感、创造想象力,怜悯心,好奇心,尊重感、自我实现的期望、与社会和谐互动等,使人成为一个人的基本要件。因而重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在辩证思考中读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促进全人教育的,更显出了他的必要性。
一、论绅士教育的目的
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这和他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这种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1]教育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幸福与繁荣。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这种人正是刚刚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理想中的人。他们具有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言谈举止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意志坚定,体格强壮,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洛克坚信,绅士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能依靠学校,必须在家里进行,由父母或家庭教师亲自实施。这是因为当时学校只重视古典知识的教学,忽视实际知识的学习,儿童在学校不仅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反而会染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所以,洛克主张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聘请优秀的导师,对儿童进行个别教育。“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坚定,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1]这种观点一方面符合了资产阶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暴露了洛克轻视学校教育而重视家庭教育的保守思想。
二、论绅士教育的实施
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设计了一整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教育内容,并且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一)体育
体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2]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3]体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儿童具有强壮的体格,其标准是能吃苦耐劳。洛克建议,儿童不可衣着过暖,应穿宽松的衣服,多在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儿童的饮食应简单清淡,要有节制;儿童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应少吃药,更不可滥用药。洛克青年时曾研究过医学,这使他的体育主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许多方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二)德育
品德的培养在洛克的绅士教育中占首要地位。“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4]洛克指出,德行教育的培养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使行动服从理智的指导。自我克制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为此,洛克建议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幼儿的可塑性强,容易支配,是培养德行的好时期;应奖罚分明,最好是培养儿童的名誉感、自尊心;应坚持说理和实践相结合,品德的养成不仅需要规则,而且重在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规则和要求才能变成儿童的行为习惯;应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父母和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典范。除了德行以外,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礼仪训练之目的在于教会为人处世的秘诀,使人到处受欢迎和重视,从而增进人生的幸福。洛克指出,不良的礼仪有两种:忸怩羞怯;行为不检和傲慢。要克服这两种缺点,一是要有自信心,二是要尊重他人。社交中最忌粗暴、轻蔑、非难和刁难。一个有教养的、懂礼仪的人,就是言谈举止优雅大方,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与人相处自然、融洽的人。“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5]
(三)智育
智育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1]。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智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的态度;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为了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绅士,洛克为儿童选择了包含大量实用知识在内的教学科目,如阅读、写字、作文、拉丁文、法文、算术、几何、天文、地理、年代学、伦理学、自然哲学、历史、法律、速记、音乐、舞蹈、绘画、园艺、手工、击剑,等等。关于教学方法,洛克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主张。 他建议:教师应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要用生动有趣的事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用新奇的事情来打动他们;应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要和蔼可亲,使学生心情舒畅;教师还要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用处,使他乐意去学;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要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分量越少越好,要等他们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那门科学里面的新材料。”[2]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方法更能为学者清除道路,帮助他前进,使他在做任何学问的时候做得这样容易……”[3]
三、教育内容的排序问题
在长时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学习成绩是始终是教师、家长关注的重点,它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沉重枷锁,“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为制约教育跨阶段前行的绊脚石。在升学考试压力下的孩子们,披荆斩棘,一路上丢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七彩的童年,珍贵的友情,自豪的特长,仿佛在一瞬间,他们带着记忆在头脑中的道理与知识走进了完全陌生的社会。这里不再靠死记硬背,而是实践操作,多少的孩子完全不能适应,没有良好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位置。而洛克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认为“既然学生没有时间和力量学习所有的事物,那么就应让他们学习那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最有用和最需要的事物”,虽然洛克对教育的职能观点有重实效的倾向,认为成果必须具有实际价值,但是他对教育内容的排行却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教育漫话》涉及的话题:德育。“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洛克先生指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课程改革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正是为了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因而教师要利用教材抓住动情点,利用班队会找好洗考点,利用课间做好培训点。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给于学生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
智育。洛克接下来谈到了关于学问的话题。但是洛克把学问放在了最后,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进程是一个良好的反思契机。长久以来,我们对学生智育的关注,重视远远超越了德育及其他。可是我们总能看到的是在沉重课业负担奋战到深夜的孩子,看到的是在各类培训班中忙碌的孩子,看到的是在考试前焦虑的孩子,甚至出现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自大、自私、傲慢、对人冷淡、没礼貌、缺少公德心已经成为只中成绩,唯分是举教育的恶果。洛克先生认为,学问不是最重要的相比德育而言,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四、关于教育方法的反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借鉴洛克的教育方法,能够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1、尊重学生的兴趣。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东西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学的时候”。教师因该尊重学生兴趣,不应该强迫他们学习。如读书,他首先提醒我们“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他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从洛克的议论中,我们能够看出强迫学习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十分疲倦;而兴趣学习才是让学生爱学的起点。
2、培育民主和睦的学习气氛 。洛克主张:“随着他(儿童)年龄的增长,则应当逐渐与他亲近”,“长大之后则成为你的亲密朋友”,“我们必须将他们看作为同我们自己一样的人,具有我们同样的情感和欲望。”。洛克的教育思想在这方面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根据现代研究,用民主的方式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是较全面的,正常的。为了合理,有效地教育好学生,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们,让他们享有应当的权力。
3、奖惩结合 。洛克对奖惩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首先,他反对棍棒教育。洛克指出,“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他认为棍棒只会培养奴隶性,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导致产生反抗心理!同时他对盛行的物质奖励他也不“感冒”。他认为“这类方法鼓励了那些本该加以约束和压制的不良喜好,从而给未来的罪恶打下了基础”他认为合理的奖惩方式都应该从精神上达到效果!“唯一真正合乎德性的约束,是因为做错了事、应受惩罚而感到羞耻。”因而,当学生做了错事,就要学会“冷处理”,我们要让学生真正认识错误,最好的惩罚是,就是以严厉冷淡的态度对待他,一同样在唤起学生的羞耻心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护学生的荣誉感,其实,儿童对于名誉是极其敏感的,他们很小就知道,被人家看得起,尤其是被自己所倚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巨大持久的快乐,我们应该多鼓励赞扬学生,要当着别人的面去做。赞扬经过传播,其奖励意义倍增。儿童(也许比我们所想到的时期还早)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成为一种真正的约束。
4、榜样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幼儿的心灵好似“一张白纸或一块蜡”通过教育的作用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他声称:“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道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了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不当心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我们作为教师就要言传身教,用自身和身边的先进人物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洛克认为,经过上述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儿童就可以被培养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博学多艺、温文尔雅的绅士。洛克的教育思想既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又有一定的妥协性和保守性。他反对封建的旧教育,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绅士教育思想,旨在培养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和封建的、宗教的教育相比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使之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他安排了大量的课程内容,并突出了实用知识的地位。他详细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其中不少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今仍不过时。
但是,洛克教育思想中的保守性也是十分明显的。洛克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计了一种与绅士教育截然不同的劳动教育,主张为贫穷儿童设立劳动学校,使他们自食其力,同时也为其以后的劳动生涯奠定基础。他的整个绅士教育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培养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而展开的,他的教育目的和内容也都是为了迎合上层社会的需要,这给他的教育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洛克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的许多观点被后来的教育家们所接受,在欧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 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席启重:《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l,第5期
3.耿向红:《对中小学教师个性状况的测试与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 》,1998,第6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