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的精髓包括哪几方面?
是“静”和“智”。所谓“静”不仅仅是指外在的安静,更是指内心的平静、宁静。因为只有静下来了,才能够听到内心的声音,才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才不会碍于外事外物做出错误的选择。所谓“静”,就是能够透过人们复杂的情绪,看到真正的内心。在真正的佛教文化中是没有对和错、正与邪、是与非之分的。
所谓的对错,是非,正邪都是充斥着个人偏见的看法,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佛也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太阳照不到的影子。魔也有面对太阳的一面,也有阳光的一面。而“佛”不是代表佛祖,而是人们内心的正念,而“魔”不是代表妖魔,而是代表人们内心的邪念。可是想要透过复杂的情绪,去看到内心真正的一面,去看到心底的阳光,人就必须静下来。人的内心必须是平静的,才能够清晰的看到一切。如果人心静不下来,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把黑暗看成了光明——例如,认为佛是完美的,佛是三百六十五度无死角的正面的。
须知在佛经中佛祖内心都有魔念,如果看不到事物的两面,只顽固地认为这件事就是这样子的,这个人就是坏蛋,那么做出这个判断的人一定是充满魔念的。唯有静下来,才能够破开云雾看到阳光,才能够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所以“静”,是佛教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精髓。
所谓“智”是指理智。“智”与“静”相辅相成,静下来后,人就理智了,就不会再被情绪所左右,再不会被七情六欲所控制。静下来后这个人所做出的判断,都是经过理智分析,理智判断的。而人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拥有理智,而不是纯粹靠着本能驱动的野兽。所以佛教文化精髓可能有很多,但“静”和“智”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