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地铁能够盈利?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经理温志华认为内地移植港铁公司开发模式的困难之一在于,内地轨交建设、运营主体与 地铁上盖的物业开发、管理主体是相分离的;前期规划时,很难统一。 IC 资料
作为全球少数几家能够盈利的地铁运营商,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00066.HK)是内地不少地铁建设城市心仪的合作对象。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13个具有示范性的PPP项目(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案例,其中第一项就是港铁公司参与的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认为,北京地铁4号线是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首个PPP项目,“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投资压力,实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突破,形成同业激励的格局。”
经济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正力推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
港铁公司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向早报记者表示,“按照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的新项目,中国差不多要有40个城市修地铁。一个轨道公司,如果单纯依靠票务收入,其实是很难盈利的,也会对当地财政形成负担。”
根据官网资料,除了北京地铁4号线,港铁公司在内地还参与建设及运营了北京14号线、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龙华线)和杭州地铁1号线。
今年2月,港铁公司作为股东之一的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还草签了北京地铁16号线PPP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京港地铁公司将参与该线的投资、营运及维修。
在海外,港铁公司则参与、运营及管理英国伦敦铁路系统London Overground、澳大利亚墨尔本铁路、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及来往斯德哥尔摩和歌德堡的高速铁路服务。
港铁公司董事局非执行主席钱果丰表示,“我们在内地的业务比预期中要好。我们希望从一个香港本土的企业,成长为跨国性的企业。”
据了解,目前内地不少城市都已经和港铁公司展开接触,意图引入其运作模式。
盈利靠的是
“轨道交通+物业”
港铁公司的前身为香港地下铁路有限公司,于1975年成立。截至2015年年中,港铁公司的市值约为2109亿港元,其中政府占股76.7%。
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铁亏损都是常态。比如,国内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2007年至2013年,北京市政府共计补贴地铁运营公司各类财政资金221亿元,主要用于弥补线路基本运营亏损、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支出。
但是在香港,港铁公司不仅不需要政府补贴,反而能够盈利。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港铁公司运营香港9条市区铁路线及一条机场快线,并在新界西北提供轻轨服务,总长约221公里,工作日日均运量超过546万人次,占香港公共交通总运量的48.1%。此外,港铁公司还在香港之外的6个城市运营铁路,全球员工超过2万名。
易珉告诉早报记者,“从全球看来,轨道交通其实是不赚钱的,不盈利的,港铁过去36年之所以盈利,靠的是R+P(轨道交通+物业),它的盈利一多半来自于地铁上盖的物业开发,物业租赁和管理。”
事实上,港铁的模式是历史的选择。40年前,香港人口快速增长,基建不到位,房屋严重短缺,交通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决定兴建全新的地下铁路。另外,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政府决定以商业原则经营铁路,以地铁上盖及周围的土地发展来提供所需资金,“轨道交通+物业”应运而生。
港铁公司城市规划主管姚展对此深有感触。“轨道交通的投资跟一般的投资不一样,它的前期资金很大。建好以后,营运的时候也要不断地做投资追加资产更新,比如港铁2014年的利润为116亿港元,我们必须要投入60亿港元对轨道系统进行维修、更新,要不然,零件、系统就会老化发生问题。”
姚展认为,港铁公司的成功在于发现了一个规律。“地铁运营还要按照市场来收费,不能你自己随便收费,但是没有竞争力的票价就会亏本,这是一个矛盾。不过地铁跟公交、巴士不同的是,铁路能够带来一些延外的经济效应。一旦建了车站以后,旁边的地价会因为交通方便而提升,如何去回收增加额外的效益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香港采用轨道交通+物业的模式来回收这个价值”。
究竟如何回收这个价值?姚展透露,“港铁操作的程序是这样的:在建一条新线的时候,香港政府先做规划,觉得要建这条新线了,然后做可行性研究,找出资金缺口如何。比方说要建一条地铁需要500亿港元,将来收入跟支出是如何,最后算下来可能资金缺口是200亿港元,那么就来填补这个资金缺口。”
然后港铁公司开始参与,找出一些地块,这些地块政府给港铁开发,政府会测算其将来能够得到的利润,并且这个利润要能够填补地铁建设的资金缺口。
卖票收入仅占15%
香港的南港岛线(东段)就是这个操作思路。
姚展告诉早报记者,“当时政府聘请两个顾问团来讨论,我们说要填补南港岛线(东段)资金缺口,我们要某块地,上面的楼面面积是多少,政府就聘请专业公司来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吃亏就跟我们签合同,给我们这个地块,把轨道一起捆绑,给我们运营权,这些地给我们的时候不是无偿的,我们是要给地价的,并且是按市场价格来付地价的。”
这其中还有玄机。“付了地价的话,我们如何能够从中得到利润去填补资金缺口呢?奥妙的地方在于我们支付地价是按这块地假如没有地铁进入的时候计算的。比如,这块地政府要拿去市场卖100亿港元,我们跟他们谈付100亿港元,然后港铁公司自己筹集资金来建地铁,但是我们建好地铁站后,要把这个地的价值提升到150亿港元,那50亿港元完全是我们建地铁得来的正值,于是我们就把50亿港元全拿去填补资金缺口,另外一块地也是这样。”姚展透露。
在这种模式下,香港地铁无需政府投入资金、补贴运营或者担保贷款。港铁公司自负盈亏,承担所有的建设、运营及维护成本,此外,港铁公司还统筹所有地铁及房地产规划、设计、建造、管理,集约用地。
目前,港铁公司在香港共计投资及营运诸如圆方百货(Elements) 在内的13个商场,管理包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在内的多个高端写字楼及住宅。其在43个地铁站点物业总开发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并保留27万平方米作为出租用途,投资物业市值超过640亿元。
姚展告诉早报记者,“我们的轨道网络有87个车站,其中大概有一半的站点有物业开发,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建好的跟规划的物业开发共1300万平方米,1300万平方米是多大?比如IFC(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18万平方米,有88层高,1300万平方米就是大概这样70栋高楼。”
对于物业开发,港铁公司也有一套自己的秘籍。“那就是高密度,人要多;多功能,有酒店、办公楼、住宅;人性化设计,车站跟物业无缝对接;做好规划,分期开发,划分不同的项目给不同的开发商,以降低风险。”姚展说。
年报资料显示,2014年港铁公司总收入401.56亿港元,但是利润高达116亿港元,这其中物业板块贡献最大:车站租务占28%,物业开发占31%,物业租赁及管理占24%,票务收入仅仅贡献15%,内地及国际业务占2%。
事实上,雄厚的财力也是港铁公司良好服务和运营的保证。姚展表示,“我们的顶级服务依靠于我们地铁资产的日常保护,例如2014年我们维护设备更新就大概花费60亿港元。另外,整体港铁网络的列车按照编定班次行走的可靠程度及乘客车程准时程度均达到99.9%的水平。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财务基础支撑。比如我们员工的待遇就很有竞争力。”
港铁公司提供给早报记者的资料显示,对香港政府来说,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香港政府通过向港铁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益为978亿港元。
对香港社会来说,港铁公司除了为香港市民贡献了一个高效、优质、票价合理的轨道交通系统,还为众多香港市民构建了能够满足衣食住行各项生活需求的优质社区,同时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对港铁公司本身来说,也从中获得了持续稳定的财务回报。
据悉,港铁公司目前的负债率仅为7%,远远低于其他国内外地铁公司。
内地复制之难
港铁公司眼下的业务增长策略是大规模扩展在香港的铁路网络及在中国内地和海外的铁路相关业务。
针对港铁公司的模式,钱果丰认为,“这个模式能否移植还要看所在城市当地的政治环境、生态,不能直接照搬,但是有些地方是能够模仿一些的。我们在内地现在的布局主要是在北京、杭州、深圳,我们挑选的总是一些经济水平比较高一点的地方,还有就是在管制水平方面是较为透明的地方。”
公开资料显示,港铁公司从1992年起就为内地地铁同行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2005年,港铁公司及合作伙伴与北京市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投资并运营北京地铁4号线。
2011年,港铁成功购得深圳地铁4号线龙华车辆段一期地块以进行住宅及商业物业开发。该项目的总发展成本预计为40亿元,对港铁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经理温志华告诉早报记者,“这个项目是港铁公司在内地的第一个综合开发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把整个‘轨道交通+物业’模式,包括怎么去好好利用这个土地,怎么去提供一个更便捷的交通,引到内地来,做一个示范的项目。”
不过,目前想在内地移植港铁公司的开发模式还有不少困难。
温志华认为,“第一就是因为在内地,轨道建设、运营主体与物业开发、管理主体都是分开的。由于是不同的主体,在做前期规划时,很难去统一,而在香港,我们是不分开的,我们做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开发、统一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做‘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时,相对还是会面临一些问题,在协调成本方面,在整个建设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安全的隐患。”
另外就是土地的问题,温志华表示,“在内地地铁上盖土地还是要通过招拍挂来获得土地开发权,这也容易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此外,香港开发轨道交通物业的前提,是政府掌握着地铁上盖的土地资源,而这在内地一些城市不一定存在的。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透露,在深圳龙华线项目上,“港铁2004年进来的时候,我们和深圳市政府在做轨道规划的时候进行讨论,做了整体的优化调整,包括土地的功能、强度、密度,怎么样跟周边的社区进行集合等。我们当时在做优化的时候,不仅考虑我们轨道站旁边的优化,实际上是把整个区域,整个交通网络,怎样跟公交车接驳,绿地、教育、医疗、公共用地等,都要完全统筹地考虑。” 而这也是深圳项目成功的关键。
易珉告诉早报记者,“现在内地修一公里地铁大概需要10亿元人民币,而运行一公里地铁一般需要50个人左右,一个有150公里到200公里地铁的中等城市,一年运营成本会达到几十亿、上百亿元人民币。光靠财政扶持,很难持续发展。”
在易珉看来,虽然目前内地复制港铁模式有难度,但是改变传统的地铁开发模式也势在必行。
作为全球少数几家能够盈利的地铁运营商,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00066.HK)是内地不少地铁建设城市心仪的合作对象。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13个具有示范性的PPP项目(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案例,其中第一项就是港铁公司参与的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认为,北京地铁4号线是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首个PPP项目,“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投资压力,实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突破,形成同业激励的格局。”
经济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正力推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
港铁公司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向早报记者表示,“按照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的新项目,中国差不多要有40个城市修地铁。一个轨道公司,如果单纯依靠票务收入,其实是很难盈利的,也会对当地财政形成负担。”
根据官网资料,除了北京地铁4号线,港铁公司在内地还参与建设及运营了北京14号线、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龙华线)和杭州地铁1号线。
今年2月,港铁公司作为股东之一的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还草签了北京地铁16号线PPP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京港地铁公司将参与该线的投资、营运及维修。
在海外,港铁公司则参与、运营及管理英国伦敦铁路系统London Overground、澳大利亚墨尔本铁路、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及来往斯德哥尔摩和歌德堡的高速铁路服务。
港铁公司董事局非执行主席钱果丰表示,“我们在内地的业务比预期中要好。我们希望从一个香港本土的企业,成长为跨国性的企业。”
据了解,目前内地不少城市都已经和港铁公司展开接触,意图引入其运作模式。
盈利靠的是
“轨道交通+物业”
港铁公司的前身为香港地下铁路有限公司,于1975年成立。截至2015年年中,港铁公司的市值约为2109亿港元,其中政府占股76.7%。
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铁亏损都是常态。比如,国内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2007年至2013年,北京市政府共计补贴地铁运营公司各类财政资金221亿元,主要用于弥补线路基本运营亏损、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支出。
但是在香港,港铁公司不仅不需要政府补贴,反而能够盈利。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港铁公司运营香港9条市区铁路线及一条机场快线,并在新界西北提供轻轨服务,总长约221公里,工作日日均运量超过546万人次,占香港公共交通总运量的48.1%。此外,港铁公司还在香港之外的6个城市运营铁路,全球员工超过2万名。
易珉告诉早报记者,“从全球看来,轨道交通其实是不赚钱的,不盈利的,港铁过去36年之所以盈利,靠的是R+P(轨道交通+物业),它的盈利一多半来自于地铁上盖的物业开发,物业租赁和管理。”
事实上,港铁的模式是历史的选择。40年前,香港人口快速增长,基建不到位,房屋严重短缺,交通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决定兴建全新的地下铁路。另外,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政府决定以商业原则经营铁路,以地铁上盖及周围的土地发展来提供所需资金,“轨道交通+物业”应运而生。
港铁公司城市规划主管姚展对此深有感触。“轨道交通的投资跟一般的投资不一样,它的前期资金很大。建好以后,营运的时候也要不断地做投资追加资产更新,比如港铁2014年的利润为116亿港元,我们必须要投入60亿港元对轨道系统进行维修、更新,要不然,零件、系统就会老化发生问题。”
姚展认为,港铁公司的成功在于发现了一个规律。“地铁运营还要按照市场来收费,不能你自己随便收费,但是没有竞争力的票价就会亏本,这是一个矛盾。不过地铁跟公交、巴士不同的是,铁路能够带来一些延外的经济效应。一旦建了车站以后,旁边的地价会因为交通方便而提升,如何去回收增加额外的效益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香港采用轨道交通+物业的模式来回收这个价值”。
究竟如何回收这个价值?姚展透露,“港铁操作的程序是这样的:在建一条新线的时候,香港政府先做规划,觉得要建这条新线了,然后做可行性研究,找出资金缺口如何。比方说要建一条地铁需要500亿港元,将来收入跟支出是如何,最后算下来可能资金缺口是200亿港元,那么就来填补这个资金缺口。”
然后港铁公司开始参与,找出一些地块,这些地块政府给港铁开发,政府会测算其将来能够得到的利润,并且这个利润要能够填补地铁建设的资金缺口。
卖票收入仅占15%
香港的南港岛线(东段)就是这个操作思路。
姚展告诉早报记者,“当时政府聘请两个顾问团来讨论,我们说要填补南港岛线(东段)资金缺口,我们要某块地,上面的楼面面积是多少,政府就聘请专业公司来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吃亏就跟我们签合同,给我们这个地块,把轨道一起捆绑,给我们运营权,这些地给我们的时候不是无偿的,我们是要给地价的,并且是按市场价格来付地价的。”
这其中还有玄机。“付了地价的话,我们如何能够从中得到利润去填补资金缺口呢?奥妙的地方在于我们支付地价是按这块地假如没有地铁进入的时候计算的。比如,这块地政府要拿去市场卖100亿港元,我们跟他们谈付100亿港元,然后港铁公司自己筹集资金来建地铁,但是我们建好地铁站后,要把这个地的价值提升到150亿港元,那50亿港元完全是我们建地铁得来的正值,于是我们就把50亿港元全拿去填补资金缺口,另外一块地也是这样。”姚展透露。
在这种模式下,香港地铁无需政府投入资金、补贴运营或者担保贷款。港铁公司自负盈亏,承担所有的建设、运营及维护成本,此外,港铁公司还统筹所有地铁及房地产规划、设计、建造、管理,集约用地。
目前,港铁公司在香港共计投资及营运诸如圆方百货(Elements) 在内的13个商场,管理包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在内的多个高端写字楼及住宅。其在43个地铁站点物业总开发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并保留27万平方米作为出租用途,投资物业市值超过640亿元。
姚展告诉早报记者,“我们的轨道网络有87个车站,其中大概有一半的站点有物业开发,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建好的跟规划的物业开发共1300万平方米,1300万平方米是多大?比如IFC(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18万平方米,有88层高,1300万平方米就是大概这样70栋高楼。”
对于物业开发,港铁公司也有一套自己的秘籍。“那就是高密度,人要多;多功能,有酒店、办公楼、住宅;人性化设计,车站跟物业无缝对接;做好规划,分期开发,划分不同的项目给不同的开发商,以降低风险。”姚展说。
年报资料显示,2014年港铁公司总收入401.56亿港元,但是利润高达116亿港元,这其中物业板块贡献最大:车站租务占28%,物业开发占31%,物业租赁及管理占24%,票务收入仅仅贡献15%,内地及国际业务占2%。
事实上,雄厚的财力也是港铁公司良好服务和运营的保证。姚展表示,“我们的顶级服务依靠于我们地铁资产的日常保护,例如2014年我们维护设备更新就大概花费60亿港元。另外,整体港铁网络的列车按照编定班次行走的可靠程度及乘客车程准时程度均达到99.9%的水平。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财务基础支撑。比如我们员工的待遇就很有竞争力。”
港铁公司提供给早报记者的资料显示,对香港政府来说,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香港政府通过向港铁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益为978亿港元。
对香港社会来说,港铁公司除了为香港市民贡献了一个高效、优质、票价合理的轨道交通系统,还为众多香港市民构建了能够满足衣食住行各项生活需求的优质社区,同时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对港铁公司本身来说,也从中获得了持续稳定的财务回报。
据悉,港铁公司目前的负债率仅为7%,远远低于其他国内外地铁公司。
内地复制之难
港铁公司眼下的业务增长策略是大规模扩展在香港的铁路网络及在中国内地和海外的铁路相关业务。
针对港铁公司的模式,钱果丰认为,“这个模式能否移植还要看所在城市当地的政治环境、生态,不能直接照搬,但是有些地方是能够模仿一些的。我们在内地现在的布局主要是在北京、杭州、深圳,我们挑选的总是一些经济水平比较高一点的地方,还有就是在管制水平方面是较为透明的地方。”
公开资料显示,港铁公司从1992年起就为内地地铁同行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2005年,港铁公司及合作伙伴与北京市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投资并运营北京地铁4号线。
2011年,港铁成功购得深圳地铁4号线龙华车辆段一期地块以进行住宅及商业物业开发。该项目的总发展成本预计为40亿元,对港铁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经理温志华告诉早报记者,“这个项目是港铁公司在内地的第一个综合开发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把整个‘轨道交通+物业’模式,包括怎么去好好利用这个土地,怎么去提供一个更便捷的交通,引到内地来,做一个示范的项目。”
不过,目前想在内地移植港铁公司的开发模式还有不少困难。
温志华认为,“第一就是因为在内地,轨道建设、运营主体与物业开发、管理主体都是分开的。由于是不同的主体,在做前期规划时,很难去统一,而在香港,我们是不分开的,我们做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开发、统一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做‘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时,相对还是会面临一些问题,在协调成本方面,在整个建设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安全的隐患。”
另外就是土地的问题,温志华表示,“在内地地铁上盖土地还是要通过招拍挂来获得土地开发权,这也容易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此外,香港开发轨道交通物业的前提,是政府掌握着地铁上盖的土地资源,而这在内地一些城市不一定存在的。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透露,在深圳龙华线项目上,“港铁2004年进来的时候,我们和深圳市政府在做轨道规划的时候进行讨论,做了整体的优化调整,包括土地的功能、强度、密度,怎么样跟周边的社区进行集合等。我们当时在做优化的时候,不仅考虑我们轨道站旁边的优化,实际上是把整个区域,整个交通网络,怎样跟公交车接驳,绿地、教育、医疗、公共用地等,都要完全统筹地考虑。” 而这也是深圳项目成功的关键。
易珉告诉早报记者,“现在内地修一公里地铁大概需要10亿元人民币,而运行一公里地铁一般需要50个人左右,一个有150公里到200公里地铁的中等城市,一年运营成本会达到几十亿、上百亿元人民币。光靠财政扶持,很难持续发展。”
在易珉看来,虽然目前内地复制港铁模式有难度,但是改变传统的地铁开发模式也势在必行。
华纳云
2024-05-22 广告
2024-05-22 广告
华纳云是一家香港本地运营商,主要提供数据中心基础服务、互联网业务解决方案,以及海外服务器租用、海外服务器托管等服务,旨在解决客户全球业务发展需求,帮助客户的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落地。总之,华纳云作为香港本地运营商,在云计算服务领域有着较高...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华纳云提供
展开全部
港府从1975年开始,建设轨道交通,并同时确定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的原则是“审慎的商业原则,用者自负”,初期全部建设由港府负责,到90年代中期,港铁开始盈利。香港地铁是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个特例,港府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每条地铁在建设前沿线未开发的土地,按当时的地价划归地铁公司所有,地铁公司负责向政府偿还地价款。地铁建成后土地升值的全部收入归地铁公司所有;
.地铁公司利用地铁资源开发的项目如广告、商铺、电信服务、地下空间等收入全部归地铁公司所有;
地铁建成后地铁公司按照全成本的概念(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折旧、运营成本、应有的利润)自行确定票价;
.地铁公司按照城市交通繁忙的需要确定新线建设,以达到投资回收的目的,如政府确定的建设线路不能达到回收的要求所带来的损失由政府承担。香港地铁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均由香港地铁有限公司承担。在新线建设中从规划开始,充分考虑营运中的可操作性、可维修性等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香港地铁融资与盈利模式
世界各国的地铁公司大多亏损,而中国香港的地铁公司却是个例外,是全世界经营最为成功的地铁公司,20世纪90年代其股票成为香港最好的股票之一。从香港的发展实践来看,其科学的线路规划、审慎的商业化运作、合理的成本控制、综合的土地开发、完善的政策和法规配套,以及必要的政府投入等条件有力的保障了香港地铁的成功经营。
一、政策支持
1、每条地铁在建设前将沿线未开发的土地,按当时的地价划归地铁公司所有,地铁公司负责向政府偿还地价款。地铁建成后土地升值的全部和地产开发的收入归地铁公司所有。
2、地铁公司利用地铁资源开发的项目如广告、商铺、电信服务、地下空间等收入全部归地铁公司所有。
3、地铁线路建成后地铁公司按照全部成本的概念(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折旧、运营成本、应有的利润)自行确定票价,报政府批准。
4、地铁公司按照城市交通繁忙的需要确定新线建设,以达到投资回收的目的,如政府确定的建设线路不能达到回收的要求所带来的损失由政府承担。
5、香港只有一家地铁公司参与负责地铁的规划、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因此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同时也可以做到管理成本最低及充分地利用市场规则使各项投资最低。
二、建设资金来源
1、政府注入股本金。
2、出口信贷。
3、贷款。
4、发行票据和债券。
5、运营收入。
2006年香港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资金借贷来源市场类别
地区
比例
中国香港地区
57%
美国
14%
日本
1%
欧洲
15%
亚洲(不包括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
13%
三、香港地铁利润情况(单位:亿港元)
年份
总额
车务运价及相关业务
物业发展
1999年
49
29
20
2000年
66
32
34
2001年
73
40.1
32.9
2002年
77.7
40.1
37.6
2003年
91.2
37.5
53.7
2004年
91.1
45.4
45.7
2005年
112.5
51
61.5
2007年
110.2
52
58.2
2009年
142.2
59.2
83
(数据来源:香港地铁公司年报)
四、2006年香港地铁的非车务收入结构表
来源
比例
物业收入
47%
海报、广告
18%
车站小商店出租
13%
电信
8%
其他
14%
总体上说,香港地铁模式的特点是发挥地铁资源(周边土地、票款收入等)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地铁其他用地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香港商务中心高密度的发展使得地铁站上盖物业有很大吸引力,而地铁沿线的物业也为地铁带来更多的乘客,这样不仅提高了地铁公司的投资回报,还促进了物业公司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优化共享。
世界各国的地铁公司大多亏损,而中国香港的地铁公司却是个例外,是全世界经营最为成功的地铁公司,20世纪90年代其股票成为香港最好的股票之一。从香港的发展实践来看,其科学的线路规划、审慎的商业化运作、合理的成本控制、综合的土地开发、完善的政策和法规配套,以及必要的政府投入等条件有力的保障了香港地铁的成功经营。
一、政策支持
1、每条地铁在建设前将沿线未开发的土地,按当时的地价划归地铁公司所有,地铁公司负责向政府偿还地价款。地铁建成后土地升值的全部和地产开发的收入归地铁公司所有。
2、地铁公司利用地铁资源开发的项目如广告、商铺、电信服务、地下空间等收入全部归地铁公司所有。
3、地铁线路建成后地铁公司按照全部成本的概念(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折旧、运营成本、应有的利润)自行确定票价,报政府批准。
4、地铁公司按照城市交通繁忙的需要确定新线建设,以达到投资回收的目的,如政府确定的建设线路不能达到回收的要求所带来的损失由政府承担。
5、香港只有一家地铁公司参与负责地铁的规划、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因此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同时也可以做到管理成本最低及充分地利用市场规则使各项投资最低。
二、建设资金来源
1、政府注入股本金。
2、出口信贷。
3、贷款。
4、发行票据和债券。
5、运营收入。
2006年香港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资金借贷来源市场类别
地区
比例
中国香港地区
57%
美国
14%
日本
1%
欧洲
15%
亚洲(不包括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
13%
三、香港地铁利润情况(单位:亿港元)
年份
总额
车务运价及相关业务
物业发展
1999年
49
29
20
2000年
66
32
34
2001年
73
40.1
32.9
2002年
77.7
40.1
37.6
2003年
91.2
37.5
53.7
2004年
91.1
45.4
45.7
2005年
112.5
51
61.5
2007年
110.2
52
58.2
2009年
142.2
59.2
83
(数据来源:香港地铁公司年报)
四、2006年香港地铁的非车务收入结构表
来源
比例
物业收入
47%
海报、广告
18%
车站小商店出租
13%
电信
8%
其他
14%
总体上说,香港地铁模式的特点是发挥地铁资源(周边土地、票款收入等)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地铁其他用地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香港商务中心高密度的发展使得地铁站上盖物业有很大吸引力,而地铁沿线的物业也为地铁带来更多的乘客,这样不仅提高了地铁公司的投资回报,还促进了物业公司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优化共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