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美军的汤姆逊冲锋枪名满天下,而M3冲锋枪却很少被提及?
太晚了啊,M3正式获批开始装备军队已经是1944年2月了,而且刚小规模装备了一批之后,暴露出了枪机复进不到位啊、弹匣释放钮容易误碰导致掉弹匣、照门容易碰歪之类的毛病。所以暂时停止装备。
等到小毛病改好之后已经是1944年8月了,这是后才开始逐步换装。而且这时候美军还是觉得M3的成本太高,于是到了1945年12月,又推出了更简单、连拉机柄都没的M3A1。
但这回开始,已经没啥大的仗等着他们了。即便是M3在突出部之役、北风行动中有露脸。但这会德棍已经大势已去,M3也没啥建树。名声自然是比不上从20年代黑手党手里就开始名声大噪的汤姆逊。
如果你注意观察,其实M3跟德军的MP38/40颇有相似之处,确实,美军直到1942年跟德国陆军正式交手后,才有借鉴德制枪械经验的机会,再加上汤姆逊工艺复杂和成本高昂,从而抓紧开始研制新式冲锋枪。经过必要的研发与测试时间,重要参照的就是英制司登和德制MP38/40,M3直到1944年2月才定型 ,此时距离二战结束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
很多兵器类文章对MP40冲锋枪的评价是:性能中庸,而笔者恰恰以为,这反而是对该枪的较高肯定。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款武器有长处就必然有短处,增加射程就难以小巧,提高威力就得牺牲稳定性,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MP系列冲锋枪的“中庸”,正说明它的火力输出、自身重量、杀伤威力和制造成本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
显然,美国人的M3正是吸取了其中的成功经验,它的枪重只有3.67公斤,不伸开金属枪托的话枪长只有579毫米(枪管长只有203毫米)。并且全部零件都使用钢板冲压和焊接工艺制造,成本控制在17到22美元左右(型号不同),造价低廉,却拥有0.45英寸的口径、30发弹匣和200米的有效射程,火力不弱,性价比还是相当可以的。
把抗日神剧的穿越抛开不提,硬要说M3冲锋枪不如汤姆逊之处,首先就是列装过晚,M3经过量产后是1944年底才装备美军的,此时无论是欧战还是太平洋战争都接近尾声,所以战场成绩自然大打折扣,甚至不如M1卡宾枪。而汤姆逊早在一战后的1919年便已经问世,经过20年的发展、完善和变种,从二战爆发开始就一直活跃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