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地缩短一万公里距离后,等待我们的是地狱还是天堂?
十八世纪的伟大天体物理学家拉普拉斯就已经告诉我们,行星的轨道大小只有周期性变化,并且已经证明为偏心率和倾角的3次幂,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那么日地距离人为的缩短一万千米后,地球会变成怎么样呢?
地球的四季和日地距离周期变化有关系吗?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四季变化,也知道地球与太阳的日地距离会出现周期性变化,最远约为1.52亿千米,最近则是1.47亿千米,按辐射量计算,更远的距离上获得的辐射明显会更小一些,那么近距离辐射则会更强,刚好是冬夏的差别,是这样吗?
南半球夏天时地球刚好处在近日点,所以澳大利亚去年发生了大火?但似乎并不是这样,因为北半球夏天时则地球刚好处在远日点,但南北半球的夏天气温似乎都没多少差别,因为澳大利亚的大火并不是地球过于靠近太阳引起的,而是影响澳大利亚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了变化,导致澳洲全境降雨减少,极度干旱所致,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印度洋偶极子想象。
地球的四季主要是地轴倾斜所致,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辐射量差异,比地球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差异要大得多,甚至出现数倍或者更大的差异,当地轴倾斜到南半球直射时,即使此时靠近太阳最近,北半球依然进入了冬天!
注:地球并不是歪来歪去的转,地轴的指向在在短期内并不会大幅度变化,只是在绕行太阳过程中,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上导致直射和斜射位置不一样而已!当然地球在更大时间周期范围内,比如2.6万年或者更久的时间里,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是会发生改变的,这个改变导致的气候变化被南斯拉夫气候学家米兰科维奇总结成了一套理论!
米兰科维奇理论:拱线进动对季节的影响。
这就是引起地球周期性变化的其中一个著名理论:米兰科维奇理论!他认为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等三要素变化引起了地球获得的辐射能变化,继而引起雪地地球和温暖地球的周期变化。我们现在就处在第四纪冰川期的间冰期(温暖期),间冰期大约2-3万年,未来是否会重新进入冰川期谁都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现在地球平均气温已经越来越高了!
日地距离缩短后,地球会掉入太阳吗?
我们另外一个关心的问题是,日地距离如果人为缩短一万千米,那么地球会怎么样?一直以来有很多朋友有这样一个想法,认为太阳系是一个整体,任何的扰动都会引起太阳系崩溃,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刚本文开头拉普拉斯定理就已经说了,太阳系行星的轨道大小只有周期性变化,行星的平均运动具有不变性!
所以某颗行星运动造成的扰动在太阳系行星整体运动中并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发散,而是收敛的,也就是说太阳系并不会崩溃,那么地球自个会崩溃吗?比如掉入太阳之类的,这可是一个很好玩的话题!
但可能要让各位失望了,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缩小一万千米,那么距离的变化就会展现在角动量上,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会缩短一丢丢,这个公转速度加大后的“离心力”会与距离接近后引力增大抵消,地球仍然处在平稳运行状态,而近了一万千米的辐射增加,直接可以忽略,毕竟远日点和近日点都相差500万千米!
其实地球最终可能会掉入太阳
那会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很久远以后,不过到底是否能掉入太阳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太阳会膨胀成红巨星,所以它的直径会极度膨胀到地球轨道附近,但此时整体密度降低,地球引力减小,所以地球会爬到更高的轨道,所以地球最大的可能是被烤成一颗焦炭,掉入太阳的可能性实在不太大!
所以靠近一万千米,看起来似乎真没啥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