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呢?

 我来答
挪威的秘密森林
2020-11-14 · 分发分发再分发 每天努力分发
挪威的秘密森林
采纳数:20 获赞数:60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对项羽的评价,一个讲的是军事,从战争的角度,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应该忍辱负重,“卷土重来未可知”;一个讲的是政治,一语道破人心向背定成败的道理,指出项羽失了人心,“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必败已成事实;一个讲的是情怀,抛开所有,只歌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分对错,只看各自的角度不同。而历史人物就是因为被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来评论,才变成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而不是史书上冷冰冰的文字。就像我们对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小人,也是各家有各家的看法,褒贬不一,同时也让曹操这个人物几千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评论中。

杜牧为什么骂项羽不是“男儿”?

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对国家民族满怀希望,为人不拘小节、豪放不羁,是一个胸怀阔达的人他认为好男儿就应该像韩信一样,“包羞忍辱”、能屈能伸。那么从他的角度看项羽的“含羞自刎”,肯定是不赞同的。并且杜牧擅长军事,还曾经写过十三篇《孙子》的注解,深知胜败乃兵家常事,人应当有韧性,适时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认为项羽的行为太小家子气,没有英雄的豪迈胸襟。

为什么只有王安石看出项羽没希望了?

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在三首诗中,只有王安石最为中肯地道出当时项羽不可逆的形势。王安石是一国的宰相,也是改革家,看待事物眼光精准毒辣,政治上的敏锐度当然是杜牧和李清照不能比的,他也比两人现实、理性多了,在他眼里看到的是更为全面的局势,是冷冰冰的现实条件,他能看出“壮士哀”和“势难回”,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怀疑士兵对项羽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了。

李清照是不是不够理性?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不肯过江东”是三首诗里最为豪迈和决绝的,而李清照本人的性格温婉柔和却不失刚强与勇敢。南宋战乱时分,国家官员丢城弃甲而逃,李清照借着对项羽不做逃兵的气节,狠狠地讽刺当时的统治者苟且偷生。这也是在当时的形势下,李清照作为一个普通妇人唯一可以做的事情。相传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就是逃跑的官员之一,在听到李清照这首诗后,羞愧难当,从此郁郁寡欢,最后发病而亡。

结语

如果在南宋时期,李清照的诗真的能给世人警醒和反思的作用,那么这无疑是三首诗里最成功的一首。犹如后人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判断对错已经没有必要,只要能推动历史进程、使社会进步,并能给后人良好的引导和启发的就是好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