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虐待儿童会被怎么判?
如果是儿童提出请求帮助的,首先有居民委员会进行调节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该有公安机构涉入,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情节格外严重的,需要诉讼虐待罪的,会判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法院认定父母不适合继续抚养孩子的,会剥夺父母的抚养权。如果造成被虐待儿童死亡的,应以侵犯他人生命安全处刑。
父母虐待儿童有的是酒后行凶,这种父母多半有暴力倾向,酗酒无度。他们把职场或者社会上的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恃强凌弱,就算事后后悔,也不会改邪归正。家暴有第一次就有无数次。对于这种父母,应该剥夺其抚养权,或者戒酒之后再抚养孩子。
有些父母是下手重,并非故意伤害。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不听话就得打。当孩子出现成绩不好,不听话的情况,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体罚。盛怒之下,手下没有轻重,就很可能伤到孩子。这种情况虽然不是故意,然而是错误的教育方法,需要有居委会涉入,批评教育家长的这种暴力行为,让父母学会如何正确的与孩子沟通并且解决问题,杜绝此类事件。
另外有些父母就是反社会人格,当然这部分是极少数的。这些父母完全把孩子当作出气筒,稍有不顺就一顿打骂,让孩子承担所有家务,甚至让孩子做童工赚钱给自己花。这样的父母可以说是不配为人,具有反社会人格,完全把孩子当作工具和玩具,知法犯法,还说自己打自己生的孩子就是天经地义,谁也管不着。对于这样的父母,应该剥夺其抚养权,并且进行量刑以惩罚他的违法行为。
一般情况下,对于虐待儿童的行为会被认定为虐待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关于虐待罪的规定是: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通过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虐待罪容易同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混淆。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某一行为是构成虐待罪还是故意杀人罪时,一般从主观故意上区分二者的界限,虐待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至于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主要从主观故意上区别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出于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和折磨的故意,在实施虐待行为过程中,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重伤的,其行为构成虐待罪,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则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不构成虐待罪。
扩展资料:
认定方法
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
由血缘关系而引起的家庭成员,这是由于血亲关系而产生的家庭成员,包括两类:其一,由直系血亲关系而联系起来的父母、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他们之间不因成家立业,及经济上的分开而解除家庭成员的法律地位;其二,由旁系血亲而联系起来的兄、弟、姐、妹、叔、伯姑、姨、舅等家庭成员,但是,他们之间随着成家立业且与原家庭经济上的分开,而丧失原家庭成员的法律地位。这里例外的是,原由旁系血亲抚养的,如原由兄姐抚养之弟妹,不因结婚而丧失原家庭成员的资格。
在我国,儿童一般是指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中就包括了男童和女童。一般在对儿童实施虐待行为的时候,达到了一定的情节,那么就会被认定为虐待罪,需要注意我国《刑法》中并没有规定虐待儿童罪,所以在对虐待儿童行为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都是认定为虐待罪的。
2021-04-21 · 法律快车,你身边的法律专家
通过《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虐待罪容易同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混淆。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某一行为是构成虐待罪还是故意杀人罪时,一般从主观故意上区分二者的界限,虐待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至于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主要从主观故意上区别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出于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和折磨的故意,在实施虐待行为过程中,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重伤的,其行为构成虐待罪,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则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不构成虐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