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转型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教师教育迫切需要二次转型,而校内教师教育资源分散,严重制约师范院校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说。他把整合教师教育资源视为师范院校二次转型的关键,而华南师范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部正是破局之举。
“华南师大成立教师教育学部,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首创之举。这为师范院校整合分散的教师教育资源开了好头。”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看来,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将来做好职前职后一体化等工作,虽面临诸多挑战,但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近日,华南师大召开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揭牌仪式暨教师教育高端研讨会。与会人员深度探讨如何破解校内教师教育资源四零八散的现状,更好地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落地生根。
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怎样珠联璧合?
“师范院校里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部门原本应珠联璧合,充分发挥一方学术资源丰厚、一方名师名校长和实践资源丰厚的优势。”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发现,在部分师范院校,两部门并未打通。
王红解释说,部分师范院校只把职前培养看作主业、正事,对职后培训相对轻视,视为副业甚至只是创收的“菜篮子”,而没意识到,在新的教育发展形态下,教师培训已成为师范院校的“内生使命”。
“两部门各自为政,双方不但不能互通有无、资源同享,还经常闹矛盾。”让某高校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头疼的是,由于职后培训部门需要从职前培养部门调配学科教师,职前培养部门常指责其干扰了本科教学秩序。职前培养部门本来也需要职后培训部门大量在训校长、教师,为师范生带来接地气的指导,但少数职前培养部门依然沿用传统以理论教育为主的育人模式,教师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也发现,在部分师范院校,往往是教师培训让位于教师培养,教师培养让位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让位于科学研究。据周彬了解,少数师范院校不仅没看到教师培训对职前师范生培养的反哺,甚至把教师培训部门看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
“正由于各自为战、资源分散,部分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的教育教师工作趋于弱化、边缘化。”顾明远惋惜地说,近年来,部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资源有所流失,教师教育在部分师范院校成了“配角”。
“随着信息化等变量引发的教育变革加速,以及教师功能的演变,单凭在师范院校的4年所学所得,难以支撑教师职业实践的40年,教师职后培训愈加重要。”王红认为,师范院校要更加重视教师培训,而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资源。
华南师大副校长兼教师教育学部部长胡钦太发现,尽管部分师范院校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寄希望于该部门能扛起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大旗,但成效甚微,“如果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缺乏‘主心骨’统筹,仍是多部门各管一块,各自为政的状态就会持续”。
“新时代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倒逼师范院校必须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服务新需求。”华南师大校长王恩科认为,师范院校要“瞻前顾后”,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怎样优化教师教育的组织机构?
“我们学了很多理论知识,而校长、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与他们互动,我们能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华南师大2017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张云婷通过参与该校承担的“国培计划”等项目,接触了很多中小学校长、教师。她在向在训校长、教师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入,还有机会将学校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仅是华南师大借助教师教育学部,整合教师教育职前职后资源,促进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缩影。
“整合教师教育资源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推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师范院校应认真落实《意见》要求,优化教师教育组织机构,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基地。”在顾明远看来,师范院校不但要打造成教师的“摇篮”,还要着力建成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朱旭东把师范院校是否成立专门化、实体化、独立型的教师教育机构,视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他看来,如无以专业为组织逻辑的教师教育机构,根据师范生、在职教师的成长规律,发挥牵头协调、资源统筹作用,改革往往事倍功半。
“教师教育‘九龙治水’的管理模式让很多师范院校头疼,我校希望把教师教育学部打造成学校教师教育‘领头羊’,终结教师教育‘政出多门’的状态。”王恩科介绍说,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统领全校教师教育工作、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资源,引领从本科到博士等层次的师范类人才培养,以及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校长、行政干部的职后培训。
为提升教师教育学部配置资源的专业性、有效性,华南师大探索出了“虚实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王恩科说,“实”表现为教师教育学部拥有行政权力,融合了该校教师教育的学科、师资、实践等资源。“虚”体现在教师教育学部拥有专业权威,在资源共享、独立运作的前提下,为内设二级建制单位发展“导航”,携手提升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专业素养、学术水平。
华南师大目前未把所有师范生整合到教师教育学部。除了教师教育学科硕士生,本科阶段的师范生仍在各二级学院。王红解释说,这不但能避免教师教育学部因学生体量过大,影响运行效率、培养质量,也能让各学院积极地落实师范生培养职责,配备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强化师范生学科素养。
华中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洪早清分析,由于部分师范院校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部门分离的历史相对较长,利益格局复杂,重整结构涉及较多部门,阻力相对较大,“要构建教师教育学部的良性运行机制,不但需要群策群力的智慧,还需要敢碰‘硬骨头’的学校领导”。
为有力地整合资源,华南师大为教师教育学部配备强有力、专业化的领导团队。“我校教师教育学部有动力强劲的‘火车头’牵引。”华南师大党委书记朱孔军不但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发展,还努力与校长王恩科一同做好该校教师教育学部的“护花使者”,强力支持改革;分管教师教育工作的副校长胡钦太兼任教师教育学部部长;学工部、研究生部、教务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兼任学部副部长。该校在党委领导下,多部门领导班子劲往一处使,直面教师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痛点”,锻造教师教育学部这一职前职后一体化“利器”。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锋认为,华南师大成立教师教育学部,加强全链条学科体系建设,推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是广东“新师范”战略的精准回响和重要一环。
“华南师大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学部等系列举措,彰显了该校教师教育工作的开拓创新,为全国教师教育领域改革和实践做出了表率示范。”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黄伟说。
教师教育该怎样科学发展?
华南师大教师发展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生还没毕业,就被许多单位抢光,2018届毕业生张萌就同时被北京、广东两所高校“相中”。该专业毕业生能成“香饽饽”,王红认为原因是华南师大率先设立了教师发展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职后培训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为抓手,教育质量“水涨船高”。
“职前、职后都要开出美丽的学科之花,师范生的高就业率才能自然生成。”在周彬看来,由于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的体制优势,该校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部门不但有机统一,而且各自拥有较大的独立发展空间。职后培训学科既能汲取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丰厚营养,也免受相对强势的职前培养学科挤压。而这正是职后培训等教师教育学科萌发、成长的“培养基”。
“教师教育学科是教师教育学部的立身之本之一。”然而,朱旭东发现,由于很多师范院校长期以来没有教师教育学科,出现了“只育不研”的问题。朱旭东再三呼吁,教师教育学部一定要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将其作为发展的“牛鼻子”,引导教师教育学科从注重学科逻辑转向以专业发展为导向。
周彬也强调,学科先行、实践跟进、学术引领,是突破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困境的前进方向。目前,华东师大正高起点地建设教师教育学科,推进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实践。胡钦太介绍说,华南师大在现有的教师发展与管理学科基础上,着力打造教师教育学科群,让职前职后一体化根植于深厚的学科土壤之上。
《意见》明确,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这为教师教育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顾明远说。
在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揭牌仪式上,广东、江苏等地200名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受聘为华南师大兼职教授,担任该校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导师。该校还将建立基础教育领军人物进高校的“绿色通道”。
胡钦太认为,正是《意见》释放的“制度红利”,为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去掉了“紧箍咒”。该校教师教育学部正在探索,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单列职称评聘体系,把教师培训工作量纳入绩效管理体系。华南师大不但着力为他们搭建专业成长“青云梯”,还引领他们从学科教学论教师向教师教育专家升级,授课内容从碎片化的学科知识转向成体系的教师核心素养能力课程,更为强化实训、实操。
“除学科、队伍建设外,教师教育学部还应强化学术研究,通过学科、队伍、研究‘三驾马车’,让内涵建设跑出‘加速度’。”朱旭东建议说,师范院校不但要通过培养博士、硕士生,为中小学等教育部门培育学术人才,自身也要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强化政策咨询,为政策出台等提供科学、专业的决策参考。
“教师教育学部将助力我校打造教育教学高层次人才‘孵化器’,建设教师教育‘最强大脑’,打造南方教师教育学术高地,以更为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助力新时代广东、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战略。”
“华南师大成立教师教育学部,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首创之举。这为师范院校整合分散的教师教育资源开了好头。”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看来,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将来做好职前职后一体化等工作,虽面临诸多挑战,但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近日,华南师大召开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揭牌仪式暨教师教育高端研讨会。与会人员深度探讨如何破解校内教师教育资源四零八散的现状,更好地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落地生根。
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怎样珠联璧合?
“师范院校里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部门原本应珠联璧合,充分发挥一方学术资源丰厚、一方名师名校长和实践资源丰厚的优势。”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发现,在部分师范院校,两部门并未打通。
王红解释说,部分师范院校只把职前培养看作主业、正事,对职后培训相对轻视,视为副业甚至只是创收的“菜篮子”,而没意识到,在新的教育发展形态下,教师培训已成为师范院校的“内生使命”。
“两部门各自为政,双方不但不能互通有无、资源同享,还经常闹矛盾。”让某高校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头疼的是,由于职后培训部门需要从职前培养部门调配学科教师,职前培养部门常指责其干扰了本科教学秩序。职前培养部门本来也需要职后培训部门大量在训校长、教师,为师范生带来接地气的指导,但少数职前培养部门依然沿用传统以理论教育为主的育人模式,教师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也发现,在部分师范院校,往往是教师培训让位于教师培养,教师培养让位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让位于科学研究。据周彬了解,少数师范院校不仅没看到教师培训对职前师范生培养的反哺,甚至把教师培训部门看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
“正由于各自为战、资源分散,部分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的教育教师工作趋于弱化、边缘化。”顾明远惋惜地说,近年来,部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资源有所流失,教师教育在部分师范院校成了“配角”。
“随着信息化等变量引发的教育变革加速,以及教师功能的演变,单凭在师范院校的4年所学所得,难以支撑教师职业实践的40年,教师职后培训愈加重要。”王红认为,师范院校要更加重视教师培训,而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资源。
华南师大副校长兼教师教育学部部长胡钦太发现,尽管部分师范院校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寄希望于该部门能扛起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大旗,但成效甚微,“如果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缺乏‘主心骨’统筹,仍是多部门各管一块,各自为政的状态就会持续”。
“新时代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倒逼师范院校必须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服务新需求。”华南师大校长王恩科认为,师范院校要“瞻前顾后”,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怎样优化教师教育的组织机构?
“我们学了很多理论知识,而校长、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与他们互动,我们能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华南师大2017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张云婷通过参与该校承担的“国培计划”等项目,接触了很多中小学校长、教师。她在向在训校长、教师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入,还有机会将学校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仅是华南师大借助教师教育学部,整合教师教育职前职后资源,促进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缩影。
“整合教师教育资源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推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师范院校应认真落实《意见》要求,优化教师教育组织机构,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基地。”在顾明远看来,师范院校不但要打造成教师的“摇篮”,还要着力建成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朱旭东把师范院校是否成立专门化、实体化、独立型的教师教育机构,视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他看来,如无以专业为组织逻辑的教师教育机构,根据师范生、在职教师的成长规律,发挥牵头协调、资源统筹作用,改革往往事倍功半。
“教师教育‘九龙治水’的管理模式让很多师范院校头疼,我校希望把教师教育学部打造成学校教师教育‘领头羊’,终结教师教育‘政出多门’的状态。”王恩科介绍说,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统领全校教师教育工作、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资源,引领从本科到博士等层次的师范类人才培养,以及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校长、行政干部的职后培训。
为提升教师教育学部配置资源的专业性、有效性,华南师大探索出了“虚实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王恩科说,“实”表现为教师教育学部拥有行政权力,融合了该校教师教育的学科、师资、实践等资源。“虚”体现在教师教育学部拥有专业权威,在资源共享、独立运作的前提下,为内设二级建制单位发展“导航”,携手提升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专业素养、学术水平。
华南师大目前未把所有师范生整合到教师教育学部。除了教师教育学科硕士生,本科阶段的师范生仍在各二级学院。王红解释说,这不但能避免教师教育学部因学生体量过大,影响运行效率、培养质量,也能让各学院积极地落实师范生培养职责,配备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强化师范生学科素养。
华中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洪早清分析,由于部分师范院校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部门分离的历史相对较长,利益格局复杂,重整结构涉及较多部门,阻力相对较大,“要构建教师教育学部的良性运行机制,不但需要群策群力的智慧,还需要敢碰‘硬骨头’的学校领导”。
为有力地整合资源,华南师大为教师教育学部配备强有力、专业化的领导团队。“我校教师教育学部有动力强劲的‘火车头’牵引。”华南师大党委书记朱孔军不但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发展,还努力与校长王恩科一同做好该校教师教育学部的“护花使者”,强力支持改革;分管教师教育工作的副校长胡钦太兼任教师教育学部部长;学工部、研究生部、教务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兼任学部副部长。该校在党委领导下,多部门领导班子劲往一处使,直面教师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痛点”,锻造教师教育学部这一职前职后一体化“利器”。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锋认为,华南师大成立教师教育学部,加强全链条学科体系建设,推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是广东“新师范”战略的精准回响和重要一环。
“华南师大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学部等系列举措,彰显了该校教师教育工作的开拓创新,为全国教师教育领域改革和实践做出了表率示范。”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黄伟说。
教师教育该怎样科学发展?
华南师大教师发展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生还没毕业,就被许多单位抢光,2018届毕业生张萌就同时被北京、广东两所高校“相中”。该专业毕业生能成“香饽饽”,王红认为原因是华南师大率先设立了教师发展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职后培训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为抓手,教育质量“水涨船高”。
“职前、职后都要开出美丽的学科之花,师范生的高就业率才能自然生成。”在周彬看来,由于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的体制优势,该校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部门不但有机统一,而且各自拥有较大的独立发展空间。职后培训学科既能汲取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丰厚营养,也免受相对强势的职前培养学科挤压。而这正是职后培训等教师教育学科萌发、成长的“培养基”。
“教师教育学科是教师教育学部的立身之本之一。”然而,朱旭东发现,由于很多师范院校长期以来没有教师教育学科,出现了“只育不研”的问题。朱旭东再三呼吁,教师教育学部一定要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将其作为发展的“牛鼻子”,引导教师教育学科从注重学科逻辑转向以专业发展为导向。
周彬也强调,学科先行、实践跟进、学术引领,是突破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困境的前进方向。目前,华东师大正高起点地建设教师教育学科,推进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实践。胡钦太介绍说,华南师大在现有的教师发展与管理学科基础上,着力打造教师教育学科群,让职前职后一体化根植于深厚的学科土壤之上。
《意见》明确,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这为教师教育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顾明远说。
在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揭牌仪式上,广东、江苏等地200名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受聘为华南师大兼职教授,担任该校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导师。该校还将建立基础教育领军人物进高校的“绿色通道”。
胡钦太认为,正是《意见》释放的“制度红利”,为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去掉了“紧箍咒”。该校教师教育学部正在探索,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单列职称评聘体系,把教师培训工作量纳入绩效管理体系。华南师大不但着力为他们搭建专业成长“青云梯”,还引领他们从学科教学论教师向教师教育专家升级,授课内容从碎片化的学科知识转向成体系的教师核心素养能力课程,更为强化实训、实操。
“除学科、队伍建设外,教师教育学部还应强化学术研究,通过学科、队伍、研究‘三驾马车’,让内涵建设跑出‘加速度’。”朱旭东建议说,师范院校不但要通过培养博士、硕士生,为中小学等教育部门培育学术人才,自身也要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强化政策咨询,为政策出台等提供科学、专业的决策参考。
“教师教育学部将助力我校打造教育教学高层次人才‘孵化器’,建设教师教育‘最强大脑’,打造南方教师教育学术高地,以更为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助力新时代广东、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战略。”
展开全部
老师教学观的改变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
课程:真正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
应转变从前“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唯考是学”的观念,让课程建设与学生的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更多地依据学生选什么决定课程教什么,以学生的优势潜能和人生志向决定他学什么。学生学什么决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决定他考什么,通过选考科目得以实现。课程规划要以学生的选择为依据。学生需要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中就要有职业生涯指导;学生需要变更课程结构,就要对相应的课程结构进行变革;学生需要更丰富的课程,就要设法开设更丰富的课程。
中小学要考虑建立健全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必修课程的同时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学校要切实加强课程意识,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力。要分类分层开发选修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推进有序的校本课程方案,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的学习需求。
学校还要注意有序落实课程改进,注意教学时间安排、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要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的总时间。另一方面,要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安排,要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只应对语数外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要防止强制性集中补课赶进度、强制性统一设置学生选考科目套餐、强制性简单组合分班等现象发生。
要充分保障学生的选课需求。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明确分层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高校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合理规划学业。要根据学校师资、装备和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和师资配置情况,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教学:由单向的教学关系转变为由师生双方合作生成
要根据学生当下的状态和成长、发展需要决定教学,而不仅仅依据知识的逻辑和事先准备好的教案照本宣科。教育教学要朝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与课程菜单的方向发展,将课程学习与创新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课程。
新教学观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是教学相长、师生相互激励的共构过程。
课程:真正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
应转变从前“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唯考是学”的观念,让课程建设与学生的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更多地依据学生选什么决定课程教什么,以学生的优势潜能和人生志向决定他学什么。学生学什么决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决定他考什么,通过选考科目得以实现。课程规划要以学生的选择为依据。学生需要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中就要有职业生涯指导;学生需要变更课程结构,就要对相应的课程结构进行变革;学生需要更丰富的课程,就要设法开设更丰富的课程。
中小学要考虑建立健全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必修课程的同时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学校要切实加强课程意识,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力。要分类分层开发选修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推进有序的校本课程方案,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的学习需求。
学校还要注意有序落实课程改进,注意教学时间安排、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要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的总时间。另一方面,要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安排,要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只应对语数外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要防止强制性集中补课赶进度、强制性统一设置学生选考科目套餐、强制性简单组合分班等现象发生。
要充分保障学生的选课需求。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明确分层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高校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合理规划学业。要根据学校师资、装备和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和师资配置情况,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教学:由单向的教学关系转变为由师生双方合作生成
要根据学生当下的状态和成长、发展需要决定教学,而不仅仅依据知识的逻辑和事先准备好的教案照本宣科。教育教学要朝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与课程菜单的方向发展,将课程学习与创新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课程。
新教学观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是教学相长、师生相互激励的共构过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可以改行做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教育管理,教师管理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