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展开全部
看脂本前八十回《红楼梦》:刘姥姥进贾府至少三次,可能是七次。前三次分别在第六回,第三十九回,以及第五十三回左右;剩下四次是没写,不代表没有。
看程本一百二十回,刘姥姥进贾府可能有九次,多出来的在113回和119回。
至于刘姥姥一共从贾府带走多少财物?折合多少银子?能置几亩地?今天我们就单独分析一下原著脂本前八十回中的《刘姥姥进贾府》明写的三次和隐藏的四次。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带走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出场,是个贫苦的农民。“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跟着女儿女婿看孩子,“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她女儿女婿没钱过年了,她想起来女婿的爷爷辈儿曾和贾府的王夫人娘家联姻,于是就带着外孙板儿来到荣国府攀亲戚,打秋风。
说白了,就是含羞忍辱,伸手要钱。
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言行举止都很粗俗。但她年纪大了,生活阅历丰富,情商很高,是个能屈能伸、随机应变的场面人。
她选择来找贾府要钱,而不是去王家要钱,就很厉害。因为贾府比王府的名声好听,非常愿意在外面做这些“惜老怜贫”的事儿显示自家是“诗礼簪缨之族”。
刘姥姥鼓起勇气带着孙子来到了荣国府,果然在一个好心看门大爷的指点下,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这周瑞家的当年曾托刘姥姥的女婿家办过事儿,算是有点交情。周瑞家的为了显示自己有体面,带着刘姥姥去见管家媳妇王熙凤,甚至想求见王夫人。
王夫人根本懒得搭理刘姥姥,连面儿都没露。王熙凤也看不起刘姥姥,不给吧,又怕她赖着不走,给多了吧怕她贪得无厌下次还来。
于是掂量着先哭了一顿穷,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一吊钱。这点儿钱在阔气的王熙凤眼里是根本不算啥的,后来贾母拿了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还特意嘲笑了一下:“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
王熙凤觉得二十两银子,也就只配给她的丫鬟们做几身换季衣服。
但是这些钱对刘姥姥来说,是很大的惊喜。因为这已经是他们全家五口人一年的生活费了,这个刘姥姥后来算螃蟹宴的时候说过: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显然没想到王熙凤能给她这么多,她预计的数量可能是给个三两五两的过年就行了。所以她得到了二十两银子之后喜出望外了,说话都开始颠三倒四:
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所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收入很明确,就是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其中明、清时期的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官方“例价”是一两银子=1吊钱(1000文),又因为《红楼梦》贾府一等丫鬟的月例是一两银子,二等丫鬟的月例是一吊钱,所以《红楼梦》时代的一两银子是大于一吊钱的。
根据明、清两朝在太平盛世期间白银价格稳定情况下的来推算,1两银子大概能兑换1.2-1.6吊钱之间。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的农民收入水平和粮食价格是这样的:
明朝时期南方农民年收入在25两左右;北方农民年收入在13两左右;街头小贩年收入在20两左右。而明代前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大米。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普通自耕农,一年务农收入约20-25两银子;普通佃农,一年务农收入约8-9两银子。乾隆中期1两4钱银子(1400文)可以买一石米。
清朝的一石米和明朝的一石米差不多,按照容积单位来算1石=103.5公升;按照重量单位来算1石=71616克,而(明、清的1斤=596.8克)。
所以明朝农民的收入高消费低,但是清朝相反,明朝农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一点。
结合《红楼梦》中刘姥姥家的情况,其实参考明、清时期的生活水平就可以了。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带走120两银子和一车可以换钱的贵重物品
知恩图报是刘姥姥的人设,她第二次去贾府是谢恩的,她秋天收了瓜果蔬菜,挑了很多最好的“掐尖儿的”,都没舍得卖钱,拿来了许多给贾府,算是报答去年王熙凤对她的救济之恩。
东西多少并不重要,这是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她虽然很穷,但是她懂的礼尚往来的礼数,也懂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持自己的尊严。
王熙凤也是因此开始尊重刘姥姥,不仅开始拿正眼看她,还让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
当然,刘姥姥自然是精明的,她自然是知道贾府也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的。
果然,她投了贾母的眼缘,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把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都见识了一遍。
刘姥姥非常会来事儿,不惜装傻充楞哄得贾母和贾府的夫人小姐们都特别高兴。临走的时候贾母送了刘姥姥很多东西,王夫人觉得刘姥姥是王家亲戚,这样打秋风、扮丑角有些丢人,也送了她100两银子,其他人都送钱送物,连宝玉都给了她一个妙玉的成窑杯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收获如下:
一百零八两银子(王夫人100两,王熙凤8两);两个笔锭如意锞子(贾母);
因为自唐代到清代,一两银子约为37克左右,《红楼梦》中“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这样换算下来贾府的一个“金锞子”大概是六钱七分黄金,能兑换六两七钱银子,那么相对应的“银锞子”的分量是多少呢?
这个其实没有定数,但是银子密度没有金子大,太小了实在不显好,根据清朝留下来的银锞子来看,大概是在30克,也就是不太到一两银子。
所以贾母给的两个笔锭如意锞子,如果都是金的约为13两银子,都是银的就1.3两银子差不多。如果一个金的一个银的,就是7两二钱银子,取整数就是7两。
所以,刘姥姥此次从贾府得到的银子约为115两-121两之间。
还有衣服和物品:
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贾母衣服数件、鸳鸯衣服数件、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
御田粳米两斗、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
成窑茶盅一个;
其中这些布料非常昂贵的高级丝绸: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青纱一匹就是贾府珍藏几十年的软烟罗是,颜色又鲜,纱又轻软,远远地看就像烟雾一样。就是现在皇宫里内用的也没有这个好。
实地子月白纱 一个、茧绸两个数量也不算少,因为月白纱是王熙凤特意给刘姥姥找出一匹和软烟罗搭配做里子的布,茧绸,就是柞丝绸,平儿说做袄儿、做裙子都好。
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查抄“办理李煦产务之奴才马二之家产”的清单中,也有茧绸制品: “茧绸短大襟夹袍一件,折银七钱”;“茧绸短大襟单袍一件,折银五钱”。
此外,还有颜色喜庆的绸子两匹,也很昂贵。
古代的丝绸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曾担任货币交易职责,也曾是赋税的重要项目。在《释名》中,明确提出:“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由此古人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丝绸制品价一般在每尺50文到100之间,每匹银1两2、3钱至2两之间。
在《红楼梦》中,邢岫烟把自己的“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也就是一件好的丝绸衣服加上手工费,价值几两银子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这几匹高档布料和贾母、鸳鸯、平儿赠送给刘姥姥的六身上等绫罗绸缎衣服,怎么也值得两三百两银子,甚至更多。
还有御田粳米两斗,有前辈考证是五十三回里乌进孝到贾府交租,里面提到的“御田胭脂米二石”,但是这个米非常高贵且量少,贾府其实都不太富裕。所以我认为有可能是指“粉粳米”,粳米熬粥其实都是难得的,营养和口感都不错。
但就算是粉梗米两斗的数量也不少,因为明清时期的1斗=10350毫升,按照大米的密度计算出来大概是33斤。
刘姥姥肯定不舍得自己吃这么贵的米,卖掉也可以卖一些银子,虽然不至于一两银子一斤,但应该也比普通大米贵多了。
还有一个比较值钱的大头,就是妙玉那个成窑茶盅,全名叫做成窑五彩小盖钟。据资料记载,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非常昂贵。
有很多种工艺,最值钱的就是斗彩,其实,严格来说斗彩也是五彩的一种。
《南窑笔记》的作者则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其中五彩是比较宽泛的说法,就是指常用的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五种颜色或有其他的色彩颜料画在瓷器的素胎上,烧成的瓷器美轮美奂的瓷器,笼统的称之为“五彩”。
"斗彩”通常的理解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因为工艺复杂,所以最为珍贵。
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这个鸡缸杯指的就是近代被拍出2亿多天价的那个。
也就是说这个斗彩的成化彩鸡缸杯在明朝已经价值100两银子(10万文铜钱)一对了。那么一只就是50两。
到了清朝能值多少钱呢?答案是可能也值不了多少钱。
首先,妙玉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未必是最珍贵的斗彩,就算是斗彩也不是最昂贵的鸡缸杯。所以,如果放在明朝肯定是不值50两银子一只的。
其次,在清朝的明朝的古董还不算十分值钱。《儒林外史》中也曾很随意地写着秦淮河上的:桌上摆放着宜兴紫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得上好的雨水毛尖。
第三,《红楼梦》并无具体朝代可考,不能就用清朝的价格来判断这个茶杯的价值。所以,就算妙玉的茶具都很贵重,在《红楼梦》中这个小茶杯能换100两银子就不错了。
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这些其实都不怎么值钱,估计也卖不出去,可以忽略不计。
值钱的是那些药物: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每一个都带着药方,这可都是贾府从太医院配的药,属于保密配方,一般的药店都没有。但是,估计刘姥姥不会卖这些药,因为她已经不缺钱了,这些药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的好东西。
不过药方是可以卖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估计刘姥姥也不会卖,她有足够的现金使用。
综上所述,刘姥姥第二次去荣国府得到了大概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财物,就算她不变卖任何衣服、大米和古董,也有120两银子的现钱。
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毕竟清朝知府一年的俸禄才105两。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大过年的送干菜不可能空手回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的时候不好意思拿那么多好东西和银子。平儿特别会做人,告诉她: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平儿这样说了,也是尊重刘姥姥的意思,让刘姥姥感觉大家就像亲戚一样礼尚往来。不要拘泥于门第和阶层。
刘姥姥是非常知恩图报的,平儿就算不说她可能也要一年一趟地送,何况平儿说了,那更要来了。可能从此之后,她一年会来送两次,秋天送新鲜的蔬菜瓜果,冬天过年的时候来送干菜。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没有结局的,自从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后,很快就到了年底,贾府过年祭祀宗祠,开元宵夜宴。这期间刘姥姥肯定是来过得,只不过作者没写而已。
那么她每次前来,贾府不可能让她空手回去。尤其是王熙凤作为管家媳妇,又和刘姥姥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谊,贾母和王夫人肯定也有节礼赏赐,每次再少也不可能少于头一回打秋风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尤其是年前来送干菜,可能还有衣服和金银锞子的赏赐。
也就是说刘姥姥每次来贾府都应该有一笔不低于20两银子的财富收益。一共几年,那就不好算了。
按照刘姥姥第二次来的时候黛玉15岁算,黛玉还有两年的寿命,贾府也很快一败涂地,那么刘姥姥至少还能来四次,还能从贾府得到不少于80两银子的钱财。
贾府再穷也不会差这点儿钱的,这是亲戚礼数的问题,就算不给钱,也会给布料和一些吃的用的,总之都会和第二次来一样,把刘姥姥装干菜瓜果的大口袋装满才送她回家。
按明清两朝的土地价格,刘姥姥变成富农很轻松
其实,刘姥姥第一次打秋风得到的20两银子一吊钱,应该也没舍得都花了。
因为按照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说法:“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为什么能“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呢?肯定是刘姥姥家买了新的土地,所以才会有富裕的产出,要不然就靠以前的二亩薄田,坐吃山空,依然是要年底告急打秋风呀!
可是,现在她家地里的庄稼和蔬菜都已经吃不了,达到了要出售的地步,这说明刘姥姥家已经脱贫了。
就算没有贾府后来赠送的财物,他家也已经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但是,有了第二次贾府送给她的一百多两银子和很多财物之后,和后来几次的赠送,刘姥姥家直接暴富变成富农,甚至是小地主了。
古代的房价和土地价格都不高。
以明朝为例,一亩土地的价格极贵才13两银子,战乱时期甚至不到一两银子。清朝的土地价格随着米价上下浮动很大,康熙年间基本就是一两银子一亩地,乾隆年间为七两左右一亩地。而且很多边境省份的土地十分荒芜,再便宜也没人买。
明清时代的粮食产量约为亩产2石左右,这样看来刘姥姥家当年多打了2石粮食可能正是用王熙凤给的20两银子,除去过年花销之外,还多买了一亩好地,然后解决了全家的日子就好过起来了,不仅不用再挨饿,还有了富余。
就算按照十两银子一亩地的高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家之后,也可以大手一挥买上几十亩地都没问题了。
如果刘姥姥舍得置办上五十亩地以上那么就直接升级为小地主。如果他们全家还参与劳动,并且不到五十亩地,也需要同时雇佣短工的话,那么就是富农。
刘姥姥家的土地多了,粮食和各种蔬菜瓜果农作物就多,可不断地出售变现,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所以她才有财力后来救了巧姐,这也是王熙凤做好事的回报。
看程本一百二十回,刘姥姥进贾府可能有九次,多出来的在113回和119回。
至于刘姥姥一共从贾府带走多少财物?折合多少银子?能置几亩地?今天我们就单独分析一下原著脂本前八十回中的《刘姥姥进贾府》明写的三次和隐藏的四次。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带走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出场,是个贫苦的农民。“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跟着女儿女婿看孩子,“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她女儿女婿没钱过年了,她想起来女婿的爷爷辈儿曾和贾府的王夫人娘家联姻,于是就带着外孙板儿来到荣国府攀亲戚,打秋风。
说白了,就是含羞忍辱,伸手要钱。
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言行举止都很粗俗。但她年纪大了,生活阅历丰富,情商很高,是个能屈能伸、随机应变的场面人。
她选择来找贾府要钱,而不是去王家要钱,就很厉害。因为贾府比王府的名声好听,非常愿意在外面做这些“惜老怜贫”的事儿显示自家是“诗礼簪缨之族”。
刘姥姥鼓起勇气带着孙子来到了荣国府,果然在一个好心看门大爷的指点下,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这周瑞家的当年曾托刘姥姥的女婿家办过事儿,算是有点交情。周瑞家的为了显示自己有体面,带着刘姥姥去见管家媳妇王熙凤,甚至想求见王夫人。
王夫人根本懒得搭理刘姥姥,连面儿都没露。王熙凤也看不起刘姥姥,不给吧,又怕她赖着不走,给多了吧怕她贪得无厌下次还来。
于是掂量着先哭了一顿穷,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一吊钱。这点儿钱在阔气的王熙凤眼里是根本不算啥的,后来贾母拿了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还特意嘲笑了一下:“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
王熙凤觉得二十两银子,也就只配给她的丫鬟们做几身换季衣服。
但是这些钱对刘姥姥来说,是很大的惊喜。因为这已经是他们全家五口人一年的生活费了,这个刘姥姥后来算螃蟹宴的时候说过: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显然没想到王熙凤能给她这么多,她预计的数量可能是给个三两五两的过年就行了。所以她得到了二十两银子之后喜出望外了,说话都开始颠三倒四:
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所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收入很明确,就是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其中明、清时期的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官方“例价”是一两银子=1吊钱(1000文),又因为《红楼梦》贾府一等丫鬟的月例是一两银子,二等丫鬟的月例是一吊钱,所以《红楼梦》时代的一两银子是大于一吊钱的。
根据明、清两朝在太平盛世期间白银价格稳定情况下的来推算,1两银子大概能兑换1.2-1.6吊钱之间。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的农民收入水平和粮食价格是这样的:
明朝时期南方农民年收入在25两左右;北方农民年收入在13两左右;街头小贩年收入在20两左右。而明代前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大米。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普通自耕农,一年务农收入约20-25两银子;普通佃农,一年务农收入约8-9两银子。乾隆中期1两4钱银子(1400文)可以买一石米。
清朝的一石米和明朝的一石米差不多,按照容积单位来算1石=103.5公升;按照重量单位来算1石=71616克,而(明、清的1斤=596.8克)。
所以明朝农民的收入高消费低,但是清朝相反,明朝农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一点。
结合《红楼梦》中刘姥姥家的情况,其实参考明、清时期的生活水平就可以了。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带走120两银子和一车可以换钱的贵重物品
知恩图报是刘姥姥的人设,她第二次去贾府是谢恩的,她秋天收了瓜果蔬菜,挑了很多最好的“掐尖儿的”,都没舍得卖钱,拿来了许多给贾府,算是报答去年王熙凤对她的救济之恩。
东西多少并不重要,这是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她虽然很穷,但是她懂的礼尚往来的礼数,也懂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持自己的尊严。
王熙凤也是因此开始尊重刘姥姥,不仅开始拿正眼看她,还让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
当然,刘姥姥自然是精明的,她自然是知道贾府也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的。
果然,她投了贾母的眼缘,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把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都见识了一遍。
刘姥姥非常会来事儿,不惜装傻充楞哄得贾母和贾府的夫人小姐们都特别高兴。临走的时候贾母送了刘姥姥很多东西,王夫人觉得刘姥姥是王家亲戚,这样打秋风、扮丑角有些丢人,也送了她100两银子,其他人都送钱送物,连宝玉都给了她一个妙玉的成窑杯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收获如下:
一百零八两银子(王夫人100两,王熙凤8两);两个笔锭如意锞子(贾母);
因为自唐代到清代,一两银子约为37克左右,《红楼梦》中“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这样换算下来贾府的一个“金锞子”大概是六钱七分黄金,能兑换六两七钱银子,那么相对应的“银锞子”的分量是多少呢?
这个其实没有定数,但是银子密度没有金子大,太小了实在不显好,根据清朝留下来的银锞子来看,大概是在30克,也就是不太到一两银子。
所以贾母给的两个笔锭如意锞子,如果都是金的约为13两银子,都是银的就1.3两银子差不多。如果一个金的一个银的,就是7两二钱银子,取整数就是7两。
所以,刘姥姥此次从贾府得到的银子约为115两-121两之间。
还有衣服和物品:
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贾母衣服数件、鸳鸯衣服数件、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
御田粳米两斗、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
成窑茶盅一个;
其中这些布料非常昂贵的高级丝绸: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青纱一匹就是贾府珍藏几十年的软烟罗是,颜色又鲜,纱又轻软,远远地看就像烟雾一样。就是现在皇宫里内用的也没有这个好。
实地子月白纱 一个、茧绸两个数量也不算少,因为月白纱是王熙凤特意给刘姥姥找出一匹和软烟罗搭配做里子的布,茧绸,就是柞丝绸,平儿说做袄儿、做裙子都好。
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查抄“办理李煦产务之奴才马二之家产”的清单中,也有茧绸制品: “茧绸短大襟夹袍一件,折银七钱”;“茧绸短大襟单袍一件,折银五钱”。
此外,还有颜色喜庆的绸子两匹,也很昂贵。
古代的丝绸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曾担任货币交易职责,也曾是赋税的重要项目。在《释名》中,明确提出:“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由此古人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丝绸制品价一般在每尺50文到100之间,每匹银1两2、3钱至2两之间。
在《红楼梦》中,邢岫烟把自己的“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也就是一件好的丝绸衣服加上手工费,价值几两银子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这几匹高档布料和贾母、鸳鸯、平儿赠送给刘姥姥的六身上等绫罗绸缎衣服,怎么也值得两三百两银子,甚至更多。
还有御田粳米两斗,有前辈考证是五十三回里乌进孝到贾府交租,里面提到的“御田胭脂米二石”,但是这个米非常高贵且量少,贾府其实都不太富裕。所以我认为有可能是指“粉粳米”,粳米熬粥其实都是难得的,营养和口感都不错。
但就算是粉梗米两斗的数量也不少,因为明清时期的1斗=10350毫升,按照大米的密度计算出来大概是33斤。
刘姥姥肯定不舍得自己吃这么贵的米,卖掉也可以卖一些银子,虽然不至于一两银子一斤,但应该也比普通大米贵多了。
还有一个比较值钱的大头,就是妙玉那个成窑茶盅,全名叫做成窑五彩小盖钟。据资料记载,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非常昂贵。
有很多种工艺,最值钱的就是斗彩,其实,严格来说斗彩也是五彩的一种。
《南窑笔记》的作者则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其中五彩是比较宽泛的说法,就是指常用的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五种颜色或有其他的色彩颜料画在瓷器的素胎上,烧成的瓷器美轮美奂的瓷器,笼统的称之为“五彩”。
"斗彩”通常的理解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因为工艺复杂,所以最为珍贵。
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这个鸡缸杯指的就是近代被拍出2亿多天价的那个。
也就是说这个斗彩的成化彩鸡缸杯在明朝已经价值100两银子(10万文铜钱)一对了。那么一只就是50两。
到了清朝能值多少钱呢?答案是可能也值不了多少钱。
首先,妙玉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未必是最珍贵的斗彩,就算是斗彩也不是最昂贵的鸡缸杯。所以,如果放在明朝肯定是不值50两银子一只的。
其次,在清朝的明朝的古董还不算十分值钱。《儒林外史》中也曾很随意地写着秦淮河上的:桌上摆放着宜兴紫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得上好的雨水毛尖。
第三,《红楼梦》并无具体朝代可考,不能就用清朝的价格来判断这个茶杯的价值。所以,就算妙玉的茶具都很贵重,在《红楼梦》中这个小茶杯能换100两银子就不错了。
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这些其实都不怎么值钱,估计也卖不出去,可以忽略不计。
值钱的是那些药物: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每一个都带着药方,这可都是贾府从太医院配的药,属于保密配方,一般的药店都没有。但是,估计刘姥姥不会卖这些药,因为她已经不缺钱了,这些药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的好东西。
不过药方是可以卖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估计刘姥姥也不会卖,她有足够的现金使用。
综上所述,刘姥姥第二次去荣国府得到了大概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财物,就算她不变卖任何衣服、大米和古董,也有120两银子的现钱。
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毕竟清朝知府一年的俸禄才105两。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大过年的送干菜不可能空手回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的时候不好意思拿那么多好东西和银子。平儿特别会做人,告诉她: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平儿这样说了,也是尊重刘姥姥的意思,让刘姥姥感觉大家就像亲戚一样礼尚往来。不要拘泥于门第和阶层。
刘姥姥是非常知恩图报的,平儿就算不说她可能也要一年一趟地送,何况平儿说了,那更要来了。可能从此之后,她一年会来送两次,秋天送新鲜的蔬菜瓜果,冬天过年的时候来送干菜。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没有结局的,自从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后,很快就到了年底,贾府过年祭祀宗祠,开元宵夜宴。这期间刘姥姥肯定是来过得,只不过作者没写而已。
那么她每次前来,贾府不可能让她空手回去。尤其是王熙凤作为管家媳妇,又和刘姥姥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谊,贾母和王夫人肯定也有节礼赏赐,每次再少也不可能少于头一回打秋风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尤其是年前来送干菜,可能还有衣服和金银锞子的赏赐。
也就是说刘姥姥每次来贾府都应该有一笔不低于20两银子的财富收益。一共几年,那就不好算了。
按照刘姥姥第二次来的时候黛玉15岁算,黛玉还有两年的寿命,贾府也很快一败涂地,那么刘姥姥至少还能来四次,还能从贾府得到不少于80两银子的钱财。
贾府再穷也不会差这点儿钱的,这是亲戚礼数的问题,就算不给钱,也会给布料和一些吃的用的,总之都会和第二次来一样,把刘姥姥装干菜瓜果的大口袋装满才送她回家。
按明清两朝的土地价格,刘姥姥变成富农很轻松
其实,刘姥姥第一次打秋风得到的20两银子一吊钱,应该也没舍得都花了。
因为按照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说法:“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为什么能“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呢?肯定是刘姥姥家买了新的土地,所以才会有富裕的产出,要不然就靠以前的二亩薄田,坐吃山空,依然是要年底告急打秋风呀!
可是,现在她家地里的庄稼和蔬菜都已经吃不了,达到了要出售的地步,这说明刘姥姥家已经脱贫了。
就算没有贾府后来赠送的财物,他家也已经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但是,有了第二次贾府送给她的一百多两银子和很多财物之后,和后来几次的赠送,刘姥姥家直接暴富变成富农,甚至是小地主了。
古代的房价和土地价格都不高。
以明朝为例,一亩土地的价格极贵才13两银子,战乱时期甚至不到一两银子。清朝的土地价格随着米价上下浮动很大,康熙年间基本就是一两银子一亩地,乾隆年间为七两左右一亩地。而且很多边境省份的土地十分荒芜,再便宜也没人买。
明清时代的粮食产量约为亩产2石左右,这样看来刘姥姥家当年多打了2石粮食可能正是用王熙凤给的20两银子,除去过年花销之外,还多买了一亩好地,然后解决了全家的日子就好过起来了,不仅不用再挨饿,还有了富余。
就算按照十两银子一亩地的高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家之后,也可以大手一挥买上几十亩地都没问题了。
如果刘姥姥舍得置办上五十亩地以上那么就直接升级为小地主。如果他们全家还参与劳动,并且不到五十亩地,也需要同时雇佣短工的话,那么就是富农。
刘姥姥家的土地多了,粮食和各种蔬菜瓜果农作物就多,可不断地出售变现,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所以她才有财力后来救了巧姐,这也是王熙凤做好事的回报。
2022-03-22
展开全部
看脂本前八十回《红楼梦》:刘姥姥进贾府至少三次,可能是七次。前三次分别在第六回,第三十九回,以及第五十三回左右;剩下四次是没写,不代表没有。
看程本一百二十回,刘姥姥进贾府可能有九次,多出来的在113回和119回。
至于刘姥姥一共从贾府带走多少财物?折合多少银子?能置几亩地?今天我们就单独分析一下原著脂本前八十回中的《刘姥姥进贾府》明写的三次和隐藏的四次。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带走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出场,是个贫苦的农民。“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跟着女儿女婿看孩子,“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她女儿女婿没钱过年了,她想起来女婿的爷爷辈儿曾和贾府的王夫人娘家联姻,于是就带着外孙板儿来到荣国府攀亲戚,打秋风。
说白了,就是含羞忍辱,伸手要钱。
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言行举止都很粗俗。但她年纪大了,生活阅历丰富,情商很高,是个能屈能伸、随机应变的场面人。
她选择来找贾府要钱,而不是去王家要钱,就很厉害。因为贾府比王府的名声好听,非常愿意在外面做这些“惜老怜贫”的事儿显示自家是“诗礼簪缨之族”。
刘姥姥鼓起勇气带着孙子来到了荣国府,果然在一个好心看门大爷的指点下,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这周瑞家的当年曾托刘姥姥的女婿家办过事儿,算是有点交情。周瑞家的为了显示自己有体面,带着刘姥姥去见管家媳妇王熙凤,甚至想求见王夫人。
王夫人根本懒得搭理刘姥姥,连面儿都没露。王熙凤也看不起刘姥姥,不给吧,又怕她赖着不走,给多了吧怕她贪得无厌下次还来。
于是掂量着先哭了一顿穷,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一吊钱。这点儿钱在阔气的王熙凤眼里是根本不算啥的,后来贾母拿了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还特意嘲笑了一下:“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
王熙凤觉得二十两银子,也就只配给她的丫鬟们做几身换季衣服。
但是这些钱对刘姥姥来说,是很大的惊喜。因为这已经是他们全家五口人一年的生活费了,这个刘姥姥后来算螃蟹宴的时候说过: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显然没想到王熙凤能给她这么多,她预计的数量可能是给个三两五两的过年就行了。所以她得到了二十两银子之后喜出望外了,说话都开始颠三倒四:
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所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收入很明确,就是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其中明、清时期的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官方“例价”是一两银子=1吊钱(1000文),又因为《红楼梦》贾府一等丫鬟的月例是一两银子,二等丫鬟的月例是一吊钱,所以《红楼梦》时代的一两银子是大于一吊钱的。
根据明、清两朝在太平盛世期间白银价格稳定情况下的来推算,1两银子大概能兑换1.2-1.6吊钱之间。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的农民收入水平和粮食价格是这样的:
明朝时期南方农民年收入在25两左右;北方农民年收入在13两左右;街头小贩年收入在20两左右。而明代前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大米。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普通自耕农,一年务农收入约20-25两银子;普通佃农,一年务农收入约8-9两银子。乾隆中期1两4钱银子(1400文)可以买一石米。
清朝的一石米和明朝的一石米差不多,按照容积单位来算1石=103.5公升;按照重量单位来算1石=71616克,而(明、清的1斤=596.8克)。
所以明朝农民的收入高消费低,但是清朝相反,明朝农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一点。
结合《红楼梦》中刘姥姥家的情况,其实参考明、清时期的生活水平就可以了。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带走120两银子和一车可以换钱的贵重物品
知恩图报是刘姥姥的人设,她第二次去贾府是谢恩的,她秋天收了瓜果蔬菜,挑了很多最好的“掐尖儿的”,都没舍得卖钱,拿来了许多给贾府,算是报答去年王熙凤对她的救济之恩。
东西多少并不重要,这是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她虽然很穷,但是她懂的礼尚往来的礼数,也懂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持自己的尊严。
王熙凤也是因此开始尊重刘姥姥,不仅开始拿正眼看她,还让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
当然,刘姥姥自然是精明的,她自然是知道贾府也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的。
果然,她投了贾母的眼缘,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把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都见识了一遍。
刘姥姥非常会来事儿,不惜装傻充楞哄得贾母和贾府的夫人小姐们都特别高兴。临走的时候贾母送了刘姥姥很多东西,王夫人觉得刘姥姥是王家亲戚,这样打秋风、扮丑角有些丢人,也送了她100两银子,其他人都送钱送物,连宝玉都给了她一个妙玉的成窑杯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收获如下:
一百零八两银子(王夫人100两,王熙凤8两);两个笔锭如意锞子(贾母);
因为自唐代到清代,一两银子约为37克左右,《红楼梦》中“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这样换算下来贾府的一个“金锞子”大概是六钱七分黄金,能兑换六两七钱银子,那么相对应的“银锞子”的分量是多少呢?
这个其实没有定数,但是银子密度没有金子大,太小了实在不显好,根据清朝留下来的银锞子来看,大概是在30克,也就是不太到一两银子。
所以贾母给的两个笔锭如意锞子,如果都是金的约为13两银子,都是银的就1.3两银子差不多。如果一个金的一个银的,就是7两二钱银子,取整数就是7两。
所以,刘姥姥此次从贾府得到的银子约为115两-121两之间。
还有衣服和物品:
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贾母衣服数件、鸳鸯衣服数件、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
御田粳米两斗、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
成窑茶盅一个;
其中这些布料非常昂贵的高级丝绸: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青纱一匹就是贾府珍藏几十年的软烟罗是,颜色又鲜,纱又轻软,远远地看就像烟雾一样。就是现在皇宫里内用的也没有这个好。
实地子月白纱 一个、茧绸两个数量也不算少,因为月白纱是王熙凤特意给刘姥姥找出一匹和软烟罗搭配做里子的布,茧绸,就是柞丝绸,平儿说做袄儿、做裙子都好。
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查抄“办理李煦产务之奴才马二之家产”的清单中,也有茧绸制品: “茧绸短大襟夹袍一件,折银七钱”;“茧绸短大襟单袍一件,折银五钱”。
此外,还有颜色喜庆的绸子两匹,也很昂贵。
古代的丝绸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曾担任货币交易职责,也曾是赋税的重要项目。在《释名》中,明确提出:“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由此古人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丝绸制品价一般在每尺50文到100之间,每匹银1两2、3钱至2两之间。
在《红楼梦》中,邢岫烟把自己的“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也就是一件好的丝绸衣服加上手工费,价值几两银子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这几匹高档布料和贾母、鸳鸯、平儿赠送给刘姥姥的六身上等绫罗绸缎衣服,怎么也值得两三百两银子,甚至更多。
还有御田粳米两斗,有前辈考证是五十三回里乌进孝到贾府交租,里面提到的“御田胭脂米二石”,但是这个米非常高贵且量少,贾府其实都不太富裕。所以我认为有可能是指“粉粳米”,粳米熬粥其实都是难得的,营养和口感都不错。
但就算是粉梗米两斗的数量也不少,因为明清时期的1斗=10350毫升,按照大米的密度计算出来大概是33斤。
刘姥姥肯定不舍得自己吃这么贵的米,卖掉也可以卖一些银子,虽然不至于一两银子一斤,但应该也比普通大米贵多了。
还有一个比较值钱的大头,就是妙玉那个成窑茶盅,全名叫做成窑五彩小盖钟。据资料记载,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非常昂贵。
有很多种工艺,最值钱的就是斗彩,其实,严格来说斗彩也是五彩的一种。
《南窑笔记》的作者则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其中五彩是比较宽泛的说法,就是指常用的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五种颜色或有其他的色彩颜料画在瓷器的素胎上,烧成的瓷器美轮美奂的瓷器,笼统的称之为“五彩”。
"斗彩”通常的理解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因为工艺复杂,所以最为珍贵。
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这个鸡缸杯指的就是近代被拍出2亿多天价的那个。
也就是说这个斗彩的成化彩鸡缸杯在明朝已经价值100两银子(10万文铜钱)一对了。那么一只就是50两。
到了清朝能值多少钱呢?答案是可能也值不了多少钱。
首先,妙玉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未必是最珍贵的斗彩,就算是斗彩也不是最昂贵的鸡缸杯。所以,如果放在明朝肯定是不值50两银子一只的。
其次,在清朝的明朝的古董还不算十分值钱。《儒林外史》中也曾很随意地写着秦淮河上的:桌上摆放着宜兴紫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得上好的雨水毛尖。
第三,《红楼梦》并无具体朝代可考,不能就用清朝的价格来判断这个茶杯的价值。所以,就算妙玉的茶具都很贵重,在《红楼梦》中这个小茶杯能换100两银子就不错了。
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这些其实都不怎么值钱,估计也卖不出去,可以忽略不计。
值钱的是那些药物: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每一个都带着药方,这可都是贾府从太医院配的药,属于保密配方,一般的药店都没有。但是,估计刘姥姥不会卖这些药,因为她已经不缺钱了,这些药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的好东西。
不过药方是可以卖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估计刘姥姥也不会卖,她有足够的现金使用。
综上所述,刘姥姥第二次去荣国府得到了大概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财物,就算她不变卖任何衣服、大米和古董,也有120两银子的现钱。
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毕竟清朝知府一年的俸禄才105两。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大过年的送干菜不可能空手回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的时候不好意思拿那么多好东西和银子。平儿特别会做人,告诉她: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平儿这样说了,也是尊重刘姥姥的意思,让刘姥姥感觉大家就像亲戚一样礼尚往来。不要拘泥于门第和阶层。
刘姥姥是非常知恩图报的,平儿就算不说她可能也要一年一趟地送,何况平儿说了,那更要来了。可能从此之后,她一年会来送两次,秋天送新鲜的蔬菜瓜果,冬天过年的时候来送干菜。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没有结局的,自从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后,很快就到了年底,贾府过年祭祀宗祠,开元宵夜宴。这期间刘姥姥肯定是来过得,只不过作者没写而已。
那么她每次前来,贾府不可能让她空手回去。尤其是王熙凤作为管家媳妇,又和刘姥姥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谊,贾母和王夫人肯定也有节礼赏赐,每次再少也不可能少于头一回打秋风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尤其是年前来送干菜,可能还有衣服和金银锞子的赏赐。
也就是说刘姥姥每次来贾府都应该有一笔不低于20两银子的财富收益。一共几年,那就不好算了。
按照刘姥姥第二次来的时候黛玉15岁算,黛玉还有两年的寿命,贾府也很快一败涂地,那么刘姥姥至少还能来四次,还能从贾府得到不少于80两银子的钱财。
贾府再穷也不会差这点儿钱的,这是亲戚礼数的问题,就算不给钱,也会给布料和一些吃的用的,总之都会和第二次来一样,把刘姥姥装干菜瓜果的大口袋装满才送她回家。
按明清两朝的土地价格,刘姥姥变成富农很轻松
其实,刘姥姥第一次打秋风得到的20两银子一吊钱,应该也没舍得都花了。
因为按照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说法:“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为什么能“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呢?肯定是刘姥姥家买了新的土地,所以才会有富裕的产出,要不然就靠以前的二亩薄田,坐吃山空,依然是要年底告急打秋风呀!
可是,现在她家地里的庄稼和蔬菜都已经吃不了,达到了要出售的地步,这说明刘姥姥家已经脱贫了。
就算没有贾府后来赠送的财物,他家也已经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但是,有了第二次贾府送给她的一百多两银子和很多财物之后,和后来几次的赠送,刘姥姥家直接暴富变成富农,甚至是小地主了。
古代的房价和土地价格都不高。
以明朝为例,一亩土地的价格极贵才13两银子,战乱时期甚至不到一两银子。清朝的土地价格随着米价上下浮动很大,康熙年间基本就是一两银子一亩地,乾隆年间为七两左右一亩地。而且很多边境省份的土地十分荒芜,再便宜也没人买。
明清时代的粮食产量约为亩产2石左右,这样看来刘姥姥家当年多打了2石粮食可能正是用王熙凤给的20两银子,除去过年花销之外,还多买了一亩好地,然后解决了全家的日子就好过起来了,不仅不用再挨饿,还有了富余。
就算按照十两银子一亩地的高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家之后,也可以大手一挥买上几十亩地都没问题了。
如果刘姥姥舍得置办上五十亩地以上那么就直接升级为小地主。如果他们全家还参与劳动,并且不到五十亩地,也需要同时雇佣短工的话,那么就是富农。
刘姥姥家的土地多了,粮食和各种蔬菜瓜果农作物就多,可不断地出售变现,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所以她才有财力后来救了巧姐,这也是王熙凤做好事的回报。
看程本一百二十回,刘姥姥进贾府可能有九次,多出来的在113回和119回。
至于刘姥姥一共从贾府带走多少财物?折合多少银子?能置几亩地?今天我们就单独分析一下原著脂本前八十回中的《刘姥姥进贾府》明写的三次和隐藏的四次。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带走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出场,是个贫苦的农民。“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跟着女儿女婿看孩子,“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她女儿女婿没钱过年了,她想起来女婿的爷爷辈儿曾和贾府的王夫人娘家联姻,于是就带着外孙板儿来到荣国府攀亲戚,打秋风。
说白了,就是含羞忍辱,伸手要钱。
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言行举止都很粗俗。但她年纪大了,生活阅历丰富,情商很高,是个能屈能伸、随机应变的场面人。
她选择来找贾府要钱,而不是去王家要钱,就很厉害。因为贾府比王府的名声好听,非常愿意在外面做这些“惜老怜贫”的事儿显示自家是“诗礼簪缨之族”。
刘姥姥鼓起勇气带着孙子来到了荣国府,果然在一个好心看门大爷的指点下,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这周瑞家的当年曾托刘姥姥的女婿家办过事儿,算是有点交情。周瑞家的为了显示自己有体面,带着刘姥姥去见管家媳妇王熙凤,甚至想求见王夫人。
王夫人根本懒得搭理刘姥姥,连面儿都没露。王熙凤也看不起刘姥姥,不给吧,又怕她赖着不走,给多了吧怕她贪得无厌下次还来。
于是掂量着先哭了一顿穷,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一吊钱。这点儿钱在阔气的王熙凤眼里是根本不算啥的,后来贾母拿了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还特意嘲笑了一下:“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
王熙凤觉得二十两银子,也就只配给她的丫鬟们做几身换季衣服。
但是这些钱对刘姥姥来说,是很大的惊喜。因为这已经是他们全家五口人一年的生活费了,这个刘姥姥后来算螃蟹宴的时候说过: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显然没想到王熙凤能给她这么多,她预计的数量可能是给个三两五两的过年就行了。所以她得到了二十两银子之后喜出望外了,说话都开始颠三倒四:
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所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收入很明确,就是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其中明、清时期的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官方“例价”是一两银子=1吊钱(1000文),又因为《红楼梦》贾府一等丫鬟的月例是一两银子,二等丫鬟的月例是一吊钱,所以《红楼梦》时代的一两银子是大于一吊钱的。
根据明、清两朝在太平盛世期间白银价格稳定情况下的来推算,1两银子大概能兑换1.2-1.6吊钱之间。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的农民收入水平和粮食价格是这样的:
明朝时期南方农民年收入在25两左右;北方农民年收入在13两左右;街头小贩年收入在20两左右。而明代前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大米。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普通自耕农,一年务农收入约20-25两银子;普通佃农,一年务农收入约8-9两银子。乾隆中期1两4钱银子(1400文)可以买一石米。
清朝的一石米和明朝的一石米差不多,按照容积单位来算1石=103.5公升;按照重量单位来算1石=71616克,而(明、清的1斤=596.8克)。
所以明朝农民的收入高消费低,但是清朝相反,明朝农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一点。
结合《红楼梦》中刘姥姥家的情况,其实参考明、清时期的生活水平就可以了。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带走120两银子和一车可以换钱的贵重物品
知恩图报是刘姥姥的人设,她第二次去贾府是谢恩的,她秋天收了瓜果蔬菜,挑了很多最好的“掐尖儿的”,都没舍得卖钱,拿来了许多给贾府,算是报答去年王熙凤对她的救济之恩。
东西多少并不重要,这是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她虽然很穷,但是她懂的礼尚往来的礼数,也懂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持自己的尊严。
王熙凤也是因此开始尊重刘姥姥,不仅开始拿正眼看她,还让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
当然,刘姥姥自然是精明的,她自然是知道贾府也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的。
果然,她投了贾母的眼缘,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把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都见识了一遍。
刘姥姥非常会来事儿,不惜装傻充楞哄得贾母和贾府的夫人小姐们都特别高兴。临走的时候贾母送了刘姥姥很多东西,王夫人觉得刘姥姥是王家亲戚,这样打秋风、扮丑角有些丢人,也送了她100两银子,其他人都送钱送物,连宝玉都给了她一个妙玉的成窑杯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收获如下:
一百零八两银子(王夫人100两,王熙凤8两);两个笔锭如意锞子(贾母);
因为自唐代到清代,一两银子约为37克左右,《红楼梦》中“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这样换算下来贾府的一个“金锞子”大概是六钱七分黄金,能兑换六两七钱银子,那么相对应的“银锞子”的分量是多少呢?
这个其实没有定数,但是银子密度没有金子大,太小了实在不显好,根据清朝留下来的银锞子来看,大概是在30克,也就是不太到一两银子。
所以贾母给的两个笔锭如意锞子,如果都是金的约为13两银子,都是银的就1.3两银子差不多。如果一个金的一个银的,就是7两二钱银子,取整数就是7两。
所以,刘姥姥此次从贾府得到的银子约为115两-121两之间。
还有衣服和物品:
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贾母衣服数件、鸳鸯衣服数件、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
御田粳米两斗、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
成窑茶盅一个;
其中这些布料非常昂贵的高级丝绸: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青纱一匹就是贾府珍藏几十年的软烟罗是,颜色又鲜,纱又轻软,远远地看就像烟雾一样。就是现在皇宫里内用的也没有这个好。
实地子月白纱 一个、茧绸两个数量也不算少,因为月白纱是王熙凤特意给刘姥姥找出一匹和软烟罗搭配做里子的布,茧绸,就是柞丝绸,平儿说做袄儿、做裙子都好。
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查抄“办理李煦产务之奴才马二之家产”的清单中,也有茧绸制品: “茧绸短大襟夹袍一件,折银七钱”;“茧绸短大襟单袍一件,折银五钱”。
此外,还有颜色喜庆的绸子两匹,也很昂贵。
古代的丝绸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曾担任货币交易职责,也曾是赋税的重要项目。在《释名》中,明确提出:“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由此古人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丝绸制品价一般在每尺50文到100之间,每匹银1两2、3钱至2两之间。
在《红楼梦》中,邢岫烟把自己的“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也就是一件好的丝绸衣服加上手工费,价值几两银子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这几匹高档布料和贾母、鸳鸯、平儿赠送给刘姥姥的六身上等绫罗绸缎衣服,怎么也值得两三百两银子,甚至更多。
还有御田粳米两斗,有前辈考证是五十三回里乌进孝到贾府交租,里面提到的“御田胭脂米二石”,但是这个米非常高贵且量少,贾府其实都不太富裕。所以我认为有可能是指“粉粳米”,粳米熬粥其实都是难得的,营养和口感都不错。
但就算是粉梗米两斗的数量也不少,因为明清时期的1斗=10350毫升,按照大米的密度计算出来大概是33斤。
刘姥姥肯定不舍得自己吃这么贵的米,卖掉也可以卖一些银子,虽然不至于一两银子一斤,但应该也比普通大米贵多了。
还有一个比较值钱的大头,就是妙玉那个成窑茶盅,全名叫做成窑五彩小盖钟。据资料记载,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非常昂贵。
有很多种工艺,最值钱的就是斗彩,其实,严格来说斗彩也是五彩的一种。
《南窑笔记》的作者则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其中五彩是比较宽泛的说法,就是指常用的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五种颜色或有其他的色彩颜料画在瓷器的素胎上,烧成的瓷器美轮美奂的瓷器,笼统的称之为“五彩”。
"斗彩”通常的理解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因为工艺复杂,所以最为珍贵。
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这个鸡缸杯指的就是近代被拍出2亿多天价的那个。
也就是说这个斗彩的成化彩鸡缸杯在明朝已经价值100两银子(10万文铜钱)一对了。那么一只就是50两。
到了清朝能值多少钱呢?答案是可能也值不了多少钱。
首先,妙玉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未必是最珍贵的斗彩,就算是斗彩也不是最昂贵的鸡缸杯。所以,如果放在明朝肯定是不值50两银子一只的。
其次,在清朝的明朝的古董还不算十分值钱。《儒林外史》中也曾很随意地写着秦淮河上的:桌上摆放着宜兴紫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得上好的雨水毛尖。
第三,《红楼梦》并无具体朝代可考,不能就用清朝的价格来判断这个茶杯的价值。所以,就算妙玉的茶具都很贵重,在《红楼梦》中这个小茶杯能换100两银子就不错了。
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这些其实都不怎么值钱,估计也卖不出去,可以忽略不计。
值钱的是那些药物: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每一个都带着药方,这可都是贾府从太医院配的药,属于保密配方,一般的药店都没有。但是,估计刘姥姥不会卖这些药,因为她已经不缺钱了,这些药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的好东西。
不过药方是可以卖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估计刘姥姥也不会卖,她有足够的现金使用。
综上所述,刘姥姥第二次去荣国府得到了大概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财物,就算她不变卖任何衣服、大米和古董,也有120两银子的现钱。
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毕竟清朝知府一年的俸禄才105两。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大过年的送干菜不可能空手回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的时候不好意思拿那么多好东西和银子。平儿特别会做人,告诉她: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平儿这样说了,也是尊重刘姥姥的意思,让刘姥姥感觉大家就像亲戚一样礼尚往来。不要拘泥于门第和阶层。
刘姥姥是非常知恩图报的,平儿就算不说她可能也要一年一趟地送,何况平儿说了,那更要来了。可能从此之后,她一年会来送两次,秋天送新鲜的蔬菜瓜果,冬天过年的时候来送干菜。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没有结局的,自从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后,很快就到了年底,贾府过年祭祀宗祠,开元宵夜宴。这期间刘姥姥肯定是来过得,只不过作者没写而已。
那么她每次前来,贾府不可能让她空手回去。尤其是王熙凤作为管家媳妇,又和刘姥姥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谊,贾母和王夫人肯定也有节礼赏赐,每次再少也不可能少于头一回打秋风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尤其是年前来送干菜,可能还有衣服和金银锞子的赏赐。
也就是说刘姥姥每次来贾府都应该有一笔不低于20两银子的财富收益。一共几年,那就不好算了。
按照刘姥姥第二次来的时候黛玉15岁算,黛玉还有两年的寿命,贾府也很快一败涂地,那么刘姥姥至少还能来四次,还能从贾府得到不少于80两银子的钱财。
贾府再穷也不会差这点儿钱的,这是亲戚礼数的问题,就算不给钱,也会给布料和一些吃的用的,总之都会和第二次来一样,把刘姥姥装干菜瓜果的大口袋装满才送她回家。
按明清两朝的土地价格,刘姥姥变成富农很轻松
其实,刘姥姥第一次打秋风得到的20两银子一吊钱,应该也没舍得都花了。
因为按照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说法:“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为什么能“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呢?肯定是刘姥姥家买了新的土地,所以才会有富裕的产出,要不然就靠以前的二亩薄田,坐吃山空,依然是要年底告急打秋风呀!
可是,现在她家地里的庄稼和蔬菜都已经吃不了,达到了要出售的地步,这说明刘姥姥家已经脱贫了。
就算没有贾府后来赠送的财物,他家也已经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但是,有了第二次贾府送给她的一百多两银子和很多财物之后,和后来几次的赠送,刘姥姥家直接暴富变成富农,甚至是小地主了。
古代的房价和土地价格都不高。
以明朝为例,一亩土地的价格极贵才13两银子,战乱时期甚至不到一两银子。清朝的土地价格随着米价上下浮动很大,康熙年间基本就是一两银子一亩地,乾隆年间为七两左右一亩地。而且很多边境省份的土地十分荒芜,再便宜也没人买。
明清时代的粮食产量约为亩产2石左右,这样看来刘姥姥家当年多打了2石粮食可能正是用王熙凤给的20两银子,除去过年花销之外,还多买了一亩好地,然后解决了全家的日子就好过起来了,不仅不用再挨饿,还有了富余。
就算按照十两银子一亩地的高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家之后,也可以大手一挥买上几十亩地都没问题了。
如果刘姥姥舍得置办上五十亩地以上那么就直接升级为小地主。如果他们全家还参与劳动,并且不到五十亩地,也需要同时雇佣短工的话,那么就是富农。
刘姥姥家的土地多了,粮食和各种蔬菜瓜果农作物就多,可不断地出售变现,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所以她才有财力后来救了巧姐,这也是王熙凤做好事的回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2-03-22
展开全部
看脂本前八十回《红楼梦》:刘姥姥进贾府至少三次,可能是七次。前三次分别在第六回,第三十九回,以及第五十三回左右;剩下四次是没写,不代表没有。
看程本一百二十回,刘姥姥进贾府可能有九次,多出来的在113回和119回。
至于刘姥姥一共从贾府带走多少财物?折合多少银子?能置几亩地?今天我们就单独分析一下原著脂本前八十回中的《刘姥姥进贾府》明写的三次和隐藏的四次。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带走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出场,是个贫苦的农民。“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跟着女儿女婿看孩子,“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她女儿女婿没钱过年了,她想起来女婿的爷爷辈儿曾和贾府的王夫人娘家联姻,于是就带着外孙板儿来到荣国府攀亲戚,打秋风。
说白了,就是含羞忍辱,伸手要钱。
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言行举止都很粗俗。但她年纪大了,生活阅历丰富,情商很高,是个能屈能伸、随机应变的场面人。
她选择来找贾府要钱,而不是去王家要钱,就很厉害。因为贾府比王府的名声好听,非常愿意在外面做这些“惜老怜贫”的事儿显示自家是“诗礼簪缨之族”。
刘姥姥鼓起勇气带着孙子来到了荣国府,果然在一个好心看门大爷的指点下,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这周瑞家的当年曾托刘姥姥的女婿家办过事儿,算是有点交情。周瑞家的为了显示自己有体面,带着刘姥姥去见管家媳妇王熙凤,甚至想求见王夫人。
王夫人根本懒得搭理刘姥姥,连面儿都没露。王熙凤也看不起刘姥姥,不给吧,又怕她赖着不走,给多了吧怕她贪得无厌下次还来。
于是掂量着先哭了一顿穷,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一吊钱。这点儿钱在阔气的王熙凤眼里是根本不算啥的,后来贾母拿了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还特意嘲笑了一下:“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
王熙凤觉得二十两银子,也就只配给她的丫鬟们做几身换季衣服。
但是这些钱对刘姥姥来说,是很大的惊喜。因为这已经是他们全家五口人一年的生活费了,这个刘姥姥后来算螃蟹宴的时候说过: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显然没想到王熙凤能给她这么多,她预计的数量可能是给个三两五两的过年就行了。所以她得到了二十两银子之后喜出望外了,说话都开始颠三倒四:
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所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收入很明确,就是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其中明、清时期的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官方“例价”是一两银子=1吊钱(1000文),又因为《红楼梦》贾府一等丫鬟的月例是一两银子,二等丫鬟的月例是一吊钱,所以《红楼梦》时代的一两银子是大于一吊钱的。
根据明、清两朝在太平盛世期间白银价格稳定情况下的来推算,1两银子大概能兑换1.2-1.6吊钱之间。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的农民收入水平和粮食价格是这样的:
明朝时期南方农民年收入在25两左右;北方农民年收入在13两左右;街头小贩年收入在20两左右。而明代前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大米。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普通自耕农,一年务农收入约20-25两银子;普通佃农,一年务农收入约8-9两银子。乾隆中期1两4钱银子(1400文)可以买一石米。
清朝的一石米和明朝的一石米差不多,按照容积单位来算1石=103.5公升;按照重量单位来算1石=71616克,而(明、清的1斤=596.8克)。
所以明朝农民的收入高消费低,但是清朝相反,明朝农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一点。
结合《红楼梦》中刘姥姥家的情况,其实参考明、清时期的生活水平就可以了。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带走120两银子和一车可以换钱的贵重物品
知恩图报是刘姥姥的人设,她第二次去贾府是谢恩的,她秋天收了瓜果蔬菜,挑了很多最好的“掐尖儿的”,都没舍得卖钱,拿来了许多给贾府,算是报答去年王熙凤对她的救济之恩。
东西多少并不重要,这是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她虽然很穷,但是她懂的礼尚往来的礼数,也懂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持自己的尊严。
王熙凤也是因此开始尊重刘姥姥,不仅开始拿正眼看她,还让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
当然,刘姥姥自然是精明的,她自然是知道贾府也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的。
果然,她投了贾母的眼缘,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把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都见识了一遍。
刘姥姥非常会来事儿,不惜装傻充楞哄得贾母和贾府的夫人小姐们都特别高兴。临走的时候贾母送了刘姥姥很多东西,王夫人觉得刘姥姥是王家亲戚,这样打秋风、扮丑角有些丢人,也送了她100两银子,其他人都送钱送物,连宝玉都给了她一个妙玉的成窑杯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收获如下:
一百零八两银子(王夫人100两,王熙凤8两);两个笔锭如意锞子(贾母);
因为自唐代到清代,一两银子约为37克左右,《红楼梦》中“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这样换算下来贾府的一个“金锞子”大概是六钱七分黄金,能兑换六两七钱银子,那么相对应的“银锞子”的分量是多少呢?
这个其实没有定数,但是银子密度没有金子大,太小了实在不显好,根据清朝留下来的银锞子来看,大概是在30克,也就是不太到一两银子。
所以贾母给的两个笔锭如意锞子,如果都是金的约为13两银子,都是银的就1.3两银子差不多。如果一个金的一个银的,就是7两二钱银子,取整数就是7两。
所以,刘姥姥此次从贾府得到的银子约为115两-121两之间。
还有衣服和物品:
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贾母衣服数件、鸳鸯衣服数件、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
御田粳米两斗、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
成窑茶盅一个;
其中这些布料非常昂贵的高级丝绸: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青纱一匹就是贾府珍藏几十年的软烟罗是,颜色又鲜,纱又轻软,远远地看就像烟雾一样。就是现在皇宫里内用的也没有这个好。
实地子月白纱 一个、茧绸两个数量也不算少,因为月白纱是王熙凤特意给刘姥姥找出一匹和软烟罗搭配做里子的布,茧绸,就是柞丝绸,平儿说做袄儿、做裙子都好。
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查抄“办理李煦产务之奴才马二之家产”的清单中,也有茧绸制品: “茧绸短大襟夹袍一件,折银七钱”;“茧绸短大襟单袍一件,折银五钱”。
此外,还有颜色喜庆的绸子两匹,也很昂贵。
古代的丝绸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曾担任货币交易职责,也曾是赋税的重要项目。在《释名》中,明确提出:“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由此古人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丝绸制品价一般在每尺50文到100之间,每匹银1两2、3钱至2两之间。
在《红楼梦》中,邢岫烟把自己的“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也就是一件好的丝绸衣服加上手工费,价值几两银子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这几匹高档布料和贾母、鸳鸯、平儿赠送给刘姥姥的六身上等绫罗绸缎衣服,怎么也值得两三百两银子,甚至更多。
还有御田粳米两斗,有前辈考证是五十三回里乌进孝到贾府交租,里面提到的“御田胭脂米二石”,但是这个米非常高贵且量少,贾府其实都不太富裕。所以我认为有可能是指“粉粳米”,粳米熬粥其实都是难得的,营养和口感都不错。
但就算是粉梗米两斗的数量也不少,因为明清时期的1斗=10350毫升,按照大米的密度计算出来大概是33斤。
刘姥姥肯定不舍得自己吃这么贵的米,卖掉也可以卖一些银子,虽然不至于一两银子一斤,但应该也比普通大米贵多了。
还有一个比较值钱的大头,就是妙玉那个成窑茶盅,全名叫做成窑五彩小盖钟。据资料记载,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非常昂贵。
有很多种工艺,最值钱的就是斗彩,其实,严格来说斗彩也是五彩的一种。
《南窑笔记》的作者则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其中五彩是比较宽泛的说法,就是指常用的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五种颜色或有其他的色彩颜料画在瓷器的素胎上,烧成的瓷器美轮美奂的瓷器,笼统的称之为“五彩”。
"斗彩”通常的理解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因为工艺复杂,所以最为珍贵。
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这个鸡缸杯指的就是近代被拍出2亿多天价的那个。
也就是说这个斗彩的成化彩鸡缸杯在明朝已经价值100两银子(10万文铜钱)一对了。那么一只就是50两。
到了清朝能值多少钱呢?答案是可能也值不了多少钱。
首先,妙玉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未必是最珍贵的斗彩,就算是斗彩也不是最昂贵的鸡缸杯。所以,如果放在明朝肯定是不值50两银子一只的。
其次,在清朝的明朝的古董还不算十分值钱。《儒林外史》中也曾很随意地写着秦淮河上的:桌上摆放着宜兴紫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得上好的雨水毛尖。
第三,《红楼梦》并无具体朝代可考,不能就用清朝的价格来判断这个茶杯的价值。所以,就算妙玉的茶具都很贵重,在《红楼梦》中这个小茶杯能换100两银子就不错了。
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这些其实都不怎么值钱,估计也卖不出去,可以忽略不计。
值钱的是那些药物: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每一个都带着药方,这可都是贾府从太医院配的药,属于保密配方,一般的药店都没有。但是,估计刘姥姥不会卖这些药,因为她已经不缺钱了,这些药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的好东西。
不过药方是可以卖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估计刘姥姥也不会卖,她有足够的现金使用。
综上所述,刘姥姥第二次去荣国府得到了大概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财物,就算她不变卖任何衣服、大米和古董,也有120两银子的现钱。
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毕竟清朝知府一年的俸禄才105两。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大过年的送干菜不可能空手回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的时候不好意思拿那么多好东西和银子。平儿特别会做人,告诉她: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平儿这样说了,也是尊重刘姥姥的意思,让刘姥姥感觉大家就像亲戚一样礼尚往来。不要拘泥于门第和阶层。
刘姥姥是非常知恩图报的,平儿就算不说她可能也要一年一趟地送,何况平儿说了,那更要来了。可能从此之后,她一年会来送两次,秋天送新鲜的蔬菜瓜果,冬天过年的时候来送干菜。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没有结局的,自从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后,很快就到了年底,贾府过年祭祀宗祠,开元宵夜宴。这期间刘姥姥肯定是来过得,只不过作者没写而已。
那么她每次前来,贾府不可能让她空手回去。尤其是王熙凤作为管家媳妇,又和刘姥姥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谊,贾母和王夫人肯定也有节礼赏赐,每次再少也不可能少于头一回打秋风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尤其是年前来送干菜,可能还有衣服和金银锞子的赏赐。
也就是说刘姥姥每次来贾府都应该有一笔不低于20两银子的财富收益。一共几年,那就不好算了。
按照刘姥姥第二次来的时候黛玉15岁算,黛玉还有两年的寿命,贾府也很快一败涂地,那么刘姥姥至少还能来四次,还能从贾府得到不少于80两银子的钱财。
贾府再穷也不会差这点儿钱的,这是亲戚礼数的问题,就算不给钱,也会给布料和一些吃的用的,总之都会和第二次来一样,把刘姥姥装干菜瓜果的大口袋装满才送她回家。
按明清两朝的土地价格,刘姥姥变成富农很轻松
其实,刘姥姥第一次打秋风得到的20两银子一吊钱,应该也没舍得都花了。
因为按照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说法:“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为什么能“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呢?肯定是刘姥姥家买了新的土地,所以才会有富裕的产出,要不然就靠以前的二亩薄田,坐吃山空,依然是要年底告急打秋风呀!
可是,现在她家地里的庄稼和蔬菜都已经吃不了,达到了要出售的地步,这说明刘姥姥家已经脱贫了。
就算没有贾府后来赠送的财物,他家也已经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但是,有了第二次贾府送给她的一百多两银子和很多财物之后,和后来几次的赠送,刘姥姥家直接暴富变成富农,甚至是小地主了。
古代的房价和土地价格都不高。
以明朝为例,一亩土地的价格极贵才13两银子,战乱时期甚至不到一两银子。清朝的土地价格随着米价上下浮动很大,康熙年间基本就是一两银子一亩地,乾隆年间为七两左右一亩地。而且很多边境省份的土地十分荒芜,再便宜也没人买。
明清时代的粮食产量约为亩产2石左右,这样看来刘姥姥家当年多打了2石粮食可能正是用王熙凤给的20两银子,除去过年花销之外,还多买了一亩好地,然后解决了全家的日子就好过起来了,不仅不用再挨饿,还有了富余。
就算按照十两银子一亩地的高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家之后,也可以大手一挥买上几十亩地都没问题了。
如果刘姥姥舍得置办上五十亩地以上那么就直接升级为小地主。如果他们全家还参与劳动,并且不到五十亩地,也需要同时雇佣短工的话,那么就是富农。
刘姥姥家的土地多了,粮食和各种蔬菜瓜果农作物就多,可不断地出售变现,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所以她才有财力后来救了巧姐,这也是王熙凤做好事的回报。
看程本一百二十回,刘姥姥进贾府可能有九次,多出来的在113回和119回。
至于刘姥姥一共从贾府带走多少财物?折合多少银子?能置几亩地?今天我们就单独分析一下原著脂本前八十回中的《刘姥姥进贾府》明写的三次和隐藏的四次。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带走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出场,是个贫苦的农民。“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跟着女儿女婿看孩子,“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她女儿女婿没钱过年了,她想起来女婿的爷爷辈儿曾和贾府的王夫人娘家联姻,于是就带着外孙板儿来到荣国府攀亲戚,打秋风。
说白了,就是含羞忍辱,伸手要钱。
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言行举止都很粗俗。但她年纪大了,生活阅历丰富,情商很高,是个能屈能伸、随机应变的场面人。
她选择来找贾府要钱,而不是去王家要钱,就很厉害。因为贾府比王府的名声好听,非常愿意在外面做这些“惜老怜贫”的事儿显示自家是“诗礼簪缨之族”。
刘姥姥鼓起勇气带着孙子来到了荣国府,果然在一个好心看门大爷的指点下,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这周瑞家的当年曾托刘姥姥的女婿家办过事儿,算是有点交情。周瑞家的为了显示自己有体面,带着刘姥姥去见管家媳妇王熙凤,甚至想求见王夫人。
王夫人根本懒得搭理刘姥姥,连面儿都没露。王熙凤也看不起刘姥姥,不给吧,又怕她赖着不走,给多了吧怕她贪得无厌下次还来。
于是掂量着先哭了一顿穷,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一吊钱。这点儿钱在阔气的王熙凤眼里是根本不算啥的,后来贾母拿了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还特意嘲笑了一下:“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
王熙凤觉得二十两银子,也就只配给她的丫鬟们做几身换季衣服。
但是这些钱对刘姥姥来说,是很大的惊喜。因为这已经是他们全家五口人一年的生活费了,这个刘姥姥后来算螃蟹宴的时候说过: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显然没想到王熙凤能给她这么多,她预计的数量可能是给个三两五两的过年就行了。所以她得到了二十两银子之后喜出望外了,说话都开始颠三倒四:
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所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收入很明确,就是二十两银子一吊钱。
其中明、清时期的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官方“例价”是一两银子=1吊钱(1000文),又因为《红楼梦》贾府一等丫鬟的月例是一两银子,二等丫鬟的月例是一吊钱,所以《红楼梦》时代的一两银子是大于一吊钱的。
根据明、清两朝在太平盛世期间白银价格稳定情况下的来推算,1两银子大概能兑换1.2-1.6吊钱之间。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显示明清时期的农民收入水平和粮食价格是这样的:
明朝时期南方农民年收入在25两左右;北方农民年收入在13两左右;街头小贩年收入在20两左右。而明代前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大米。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普通自耕农,一年务农收入约20-25两银子;普通佃农,一年务农收入约8-9两银子。乾隆中期1两4钱银子(1400文)可以买一石米。
清朝的一石米和明朝的一石米差不多,按照容积单位来算1石=103.5公升;按照重量单位来算1石=71616克,而(明、清的1斤=596.8克)。
所以明朝农民的收入高消费低,但是清朝相反,明朝农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一点。
结合《红楼梦》中刘姥姥家的情况,其实参考明、清时期的生活水平就可以了。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带走120两银子和一车可以换钱的贵重物品
知恩图报是刘姥姥的人设,她第二次去贾府是谢恩的,她秋天收了瓜果蔬菜,挑了很多最好的“掐尖儿的”,都没舍得卖钱,拿来了许多给贾府,算是报答去年王熙凤对她的救济之恩。
东西多少并不重要,这是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她虽然很穷,但是她懂的礼尚往来的礼数,也懂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持自己的尊严。
王熙凤也是因此开始尊重刘姥姥,不仅开始拿正眼看她,还让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
当然,刘姥姥自然是精明的,她自然是知道贾府也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的。
果然,她投了贾母的眼缘,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把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都见识了一遍。
刘姥姥非常会来事儿,不惜装傻充楞哄得贾母和贾府的夫人小姐们都特别高兴。临走的时候贾母送了刘姥姥很多东西,王夫人觉得刘姥姥是王家亲戚,这样打秋风、扮丑角有些丢人,也送了她100两银子,其他人都送钱送物,连宝玉都给了她一个妙玉的成窑杯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收获如下:
一百零八两银子(王夫人100两,王熙凤8两);两个笔锭如意锞子(贾母);
因为自唐代到清代,一两银子约为37克左右,《红楼梦》中“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这样换算下来贾府的一个“金锞子”大概是六钱七分黄金,能兑换六两七钱银子,那么相对应的“银锞子”的分量是多少呢?
这个其实没有定数,但是银子密度没有金子大,太小了实在不显好,根据清朝留下来的银锞子来看,大概是在30克,也就是不太到一两银子。
所以贾母给的两个笔锭如意锞子,如果都是金的约为13两银子,都是银的就1.3两银子差不多。如果一个金的一个银的,就是7两二钱银子,取整数就是7两。
所以,刘姥姥此次从贾府得到的银子约为115两-121两之间。
还有衣服和物品:
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贾母衣服数件、鸳鸯衣服数件、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
御田粳米两斗、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
成窑茶盅一个;
其中这些布料非常昂贵的高级丝绸:青纱一匹、月白纱一个、茧绸两个、绸子两匹
青纱一匹就是贾府珍藏几十年的软烟罗是,颜色又鲜,纱又轻软,远远地看就像烟雾一样。就是现在皇宫里内用的也没有这个好。
实地子月白纱 一个、茧绸两个数量也不算少,因为月白纱是王熙凤特意给刘姥姥找出一匹和软烟罗搭配做里子的布,茧绸,就是柞丝绸,平儿说做袄儿、做裙子都好。
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查抄“办理李煦产务之奴才马二之家产”的清单中,也有茧绸制品: “茧绸短大襟夹袍一件,折银七钱”;“茧绸短大襟单袍一件,折银五钱”。
此外,还有颜色喜庆的绸子两匹,也很昂贵。
古代的丝绸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曾担任货币交易职责,也曾是赋税的重要项目。在《释名》中,明确提出:“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由此古人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丝绸制品价一般在每尺50文到100之间,每匹银1两2、3钱至2两之间。
在《红楼梦》中,邢岫烟把自己的“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也就是一件好的丝绸衣服加上手工费,价值几两银子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这几匹高档布料和贾母、鸳鸯、平儿赠送给刘姥姥的六身上等绫罗绸缎衣服,怎么也值得两三百两银子,甚至更多。
还有御田粳米两斗,有前辈考证是五十三回里乌进孝到贾府交租,里面提到的“御田胭脂米二石”,但是这个米非常高贵且量少,贾府其实都不太富裕。所以我认为有可能是指“粉粳米”,粳米熬粥其实都是难得的,营养和口感都不错。
但就算是粉梗米两斗的数量也不少,因为明清时期的1斗=10350毫升,按照大米的密度计算出来大概是33斤。
刘姥姥肯定不舍得自己吃这么贵的米,卖掉也可以卖一些银子,虽然不至于一两银子一斤,但应该也比普通大米贵多了。
还有一个比较值钱的大头,就是妙玉那个成窑茶盅,全名叫做成窑五彩小盖钟。据资料记载,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非常昂贵。
有很多种工艺,最值钱的就是斗彩,其实,严格来说斗彩也是五彩的一种。
《南窑笔记》的作者则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其中五彩是比较宽泛的说法,就是指常用的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五种颜色或有其他的色彩颜料画在瓷器的素胎上,烧成的瓷器美轮美奂的瓷器,笼统的称之为“五彩”。
"斗彩”通常的理解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因为工艺复杂,所以最为珍贵。
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这个鸡缸杯指的就是近代被拍出2亿多天价的那个。
也就是说这个斗彩的成化彩鸡缸杯在明朝已经价值100两银子(10万文铜钱)一对了。那么一只就是50两。
到了清朝能值多少钱呢?答案是可能也值不了多少钱。
首先,妙玉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未必是最珍贵的斗彩,就算是斗彩也不是最昂贵的鸡缸杯。所以,如果放在明朝肯定是不值50两银子一只的。
其次,在清朝的明朝的古董还不算十分值钱。《儒林外史》中也曾很随意地写着秦淮河上的:桌上摆放着宜兴紫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得上好的雨水毛尖。
第三,《红楼梦》并无具体朝代可考,不能就用清朝的价格来判断这个茶杯的价值。所以,就算妙玉的茶具都很贵重,在《红楼梦》中这个小茶杯能换100两银子就不错了。
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若干、各样内造点心一盒、面果子一盒。荷包两个、包头四块、绒线一包,这些其实都不怎么值钱,估计也卖不出去,可以忽略不计。
值钱的是那些药物: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每一个都带着药方,这可都是贾府从太医院配的药,属于保密配方,一般的药店都没有。但是,估计刘姥姥不会卖这些药,因为她已经不缺钱了,这些药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的好东西。
不过药方是可以卖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估计刘姥姥也不会卖,她有足够的现金使用。
综上所述,刘姥姥第二次去荣国府得到了大概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财物,就算她不变卖任何衣服、大米和古董,也有120两银子的现钱。
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毕竟清朝知府一年的俸禄才105两。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大过年的送干菜不可能空手回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的时候不好意思拿那么多好东西和银子。平儿特别会做人,告诉她: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平儿这样说了,也是尊重刘姥姥的意思,让刘姥姥感觉大家就像亲戚一样礼尚往来。不要拘泥于门第和阶层。
刘姥姥是非常知恩图报的,平儿就算不说她可能也要一年一趟地送,何况平儿说了,那更要来了。可能从此之后,她一年会来送两次,秋天送新鲜的蔬菜瓜果,冬天过年的时候来送干菜。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没有结局的,自从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后,很快就到了年底,贾府过年祭祀宗祠,开元宵夜宴。这期间刘姥姥肯定是来过得,只不过作者没写而已。
那么她每次前来,贾府不可能让她空手回去。尤其是王熙凤作为管家媳妇,又和刘姥姥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谊,贾母和王夫人肯定也有节礼赏赐,每次再少也不可能少于头一回打秋风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尤其是年前来送干菜,可能还有衣服和金银锞子的赏赐。
也就是说刘姥姥每次来贾府都应该有一笔不低于20两银子的财富收益。一共几年,那就不好算了。
按照刘姥姥第二次来的时候黛玉15岁算,黛玉还有两年的寿命,贾府也很快一败涂地,那么刘姥姥至少还能来四次,还能从贾府得到不少于80两银子的钱财。
贾府再穷也不会差这点儿钱的,这是亲戚礼数的问题,就算不给钱,也会给布料和一些吃的用的,总之都会和第二次来一样,把刘姥姥装干菜瓜果的大口袋装满才送她回家。
按明清两朝的土地价格,刘姥姥变成富农很轻松
其实,刘姥姥第一次打秋风得到的20两银子一吊钱,应该也没舍得都花了。
因为按照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说法:“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为什么能“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呢?肯定是刘姥姥家买了新的土地,所以才会有富裕的产出,要不然就靠以前的二亩薄田,坐吃山空,依然是要年底告急打秋风呀!
可是,现在她家地里的庄稼和蔬菜都已经吃不了,达到了要出售的地步,这说明刘姥姥家已经脱贫了。
就算没有贾府后来赠送的财物,他家也已经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但是,有了第二次贾府送给她的一百多两银子和很多财物之后,和后来几次的赠送,刘姥姥家直接暴富变成富农,甚至是小地主了。
古代的房价和土地价格都不高。
以明朝为例,一亩土地的价格极贵才13两银子,战乱时期甚至不到一两银子。清朝的土地价格随着米价上下浮动很大,康熙年间基本就是一两银子一亩地,乾隆年间为七两左右一亩地。而且很多边境省份的土地十分荒芜,再便宜也没人买。
明清时代的粮食产量约为亩产2石左右,这样看来刘姥姥家当年多打了2石粮食可能正是用王熙凤给的20两银子,除去过年花销之外,还多买了一亩好地,然后解决了全家的日子就好过起来了,不仅不用再挨饿,还有了富余。
就算按照十两银子一亩地的高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家之后,也可以大手一挥买上几十亩地都没问题了。
如果刘姥姥舍得置办上五十亩地以上那么就直接升级为小地主。如果他们全家还参与劳动,并且不到五十亩地,也需要同时雇佣短工的话,那么就是富农。
刘姥姥家的土地多了,粮食和各种蔬菜瓜果农作物就多,可不断地出售变现,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所以她才有财力后来救了巧姐,这也是王熙凤做好事的回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因何丢失 ?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为何娶娇杏为二房?后又扶正?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宝黛二人初见为何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薄命女是指谁?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中正册中有谁 ?
第六回荣姥姥一进荣国府后得到了什么?
第七回 焦大因何将贾府上下痛骂一遍 ?他是什么身份?
第八回 宝钗的金锁上刻的哪八个字?
第九回 茗烟为何于学堂闹事?后结果如何?
第十回 贾璜之妻金氏为何要找秦可卿理论 ?
第十一回 凤姐因何要整治贾瑞 ?
第十二回 凤姐两次约贾瑞都未至,贾瑞遭受了什么?
第十三回 秦可卿托梦给凤姐分别嘱咐了什么 ?
第十四回 凤姐治理宁国府的措施 ?
第十五回 凤姐如何弄权铁槛寺 ?
第十六回 “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请来江南王 ”指的是?
第十七回 “众人见宝玉牛心 ,都怪他呆痴不改 。”这句话的由来 ?
第十八回 杏帘在望的律是谁写的 ?他为何帮宝玉写 ?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花解语 ”指的是谁?
第二十回 “偏是咬舌子 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 ,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 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句话是谁说的?又是说谁?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为何娶娇杏为二房?后又扶正?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宝黛二人初见为何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薄命女是指谁?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中正册中有谁 ?
第六回荣姥姥一进荣国府后得到了什么?
第七回 焦大因何将贾府上下痛骂一遍 ?他是什么身份?
第八回 宝钗的金锁上刻的哪八个字?
第九回 茗烟为何于学堂闹事?后结果如何?
第十回 贾璜之妻金氏为何要找秦可卿理论 ?
第十一回 凤姐因何要整治贾瑞 ?
第十二回 凤姐两次约贾瑞都未至,贾瑞遭受了什么?
第十三回 秦可卿托梦给凤姐分别嘱咐了什么 ?
第十四回 凤姐治理宁国府的措施 ?
第十五回 凤姐如何弄权铁槛寺 ?
第十六回 “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请来江南王 ”指的是?
第十七回 “众人见宝玉牛心 ,都怪他呆痴不改 。”这句话的由来 ?
第十八回 杏帘在望的律是谁写的 ?他为何帮宝玉写 ?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花解语 ”指的是谁?
第二十回 “偏是咬舌子 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 ,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 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句话是谁说的?又是说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