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上一辈怎么称呼?
高祖之上是天祖,玄孙之下是来孙。
一、上九代
1、鼻祖(始祖):九世祖
2、远祖:八世祖
3、太祖:七世祖
4、烈祖:六世祖
5、天祖:五世祖
6、高祖:四世祖
7、曾祖:三世祖
8、祖父(爷爷):简称“祖”,二世祖
9、父亲(爸爸):简称“父”,一世祖
二、下九代
1、儿子:简称“子”,一世孙
2、孙子:简称“孙”,二世孙
3、曾孙(重孙):三世孙
4、玄孙(元孙):四世孙
5、来孙:五世孙
6、晜孙:六世孙
7、仍孙:七世孙
8、云孙:八世孙
9、耳孙:九世孙
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天祖。
在中国民俗中,祖制称呼一般写至上九代: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 父亲。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往下九代及称呼
自己之子~儿子
儿子之子~孙子
孙子之子~曾孙
曾孙之子~玄孙
玄孙之子~来孙
来孙之子~晜孙
晜孙之子~仍孙
仍孙之子~云孙
云孙之子~耳孙
即: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书中说:耳孙者,谓鼻祖甚远,只能耳目闻之也。
当然,严格地说,如果包括自己这一代,应该是十九代了。更严格的说,既然称祖宗十八代,应该是只往上数,不往下数。只不过,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概念遵循的就是一种约定俗成,根本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去仔细推敲,否则,也就失去了意义。
天祖。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字谱
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辈分的字谱又称昭穆、字派、行派,用以表明同宗亲属、家族世系、血系秩序的命名字辈排列。辈分序昭穆古已有之,昭穆为我国宗法制度,即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
昭穆制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二辈制族外婚,每个氏族内男女各有两个辈分,两个氏族的同辈异性才可以通婚,子女的世系按母亲的世系决定,父子属于不同氏族。
后来昭穆制逐渐得以演化,上古时代宗庙或墓地排列,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和亲疏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