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放弃北大上技校的周浩,如今过得如何?
每年高考季,全国人民的目光都投向了高考考生。交警开道,家长送考。整个社会的活动都为高考让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减少外界的影响,让考生取得想要的成绩。
显然,高考对一个人的未来至关重要,上什么样的大学也就成了影响一生的重要选择。
如果问你,你是选择上北大还是技校?也许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个选择是个笑话,但9年前,真的有一个学霸放弃北大,选择读技校。如今,9年过去了,他的人生又因当初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异类学霸
2008年高考,周浩考了660多分的高分,成为青海省理科第五名。他是个真正的超级学霸。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考出了一个满意的成绩,而他的分数几乎是“在校任意选择”,“专业任意选择”。周浩应该已经走到了“人生巅峰”。然而,他并不高兴。
周浩的梦想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家人,老师,朋友一致认为,“只要不是清华北大,660分就白白浪费了!”周浩反复向身边的人解释,自己喜欢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最喜欢的是北航的实践课程。这些解释最终淹没在“大人的好心”中。
此起彼伏的“老人家的话”,让当时刚刚成年的周浩摇摆不定。于是,他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进入北京大学,成为一名生命科学专业的新生。他还以为自己会适应新的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酷爱动手的周浩被迫停下灵活的双手,坐在教室里。没完没了的理论课,自习课带给他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外人看来,他是中国最高学府的高材生,前途光明。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的煎熬和痛苦。
后来,迷茫的周浩努力寻找人生的方向。他去上工科课程,却发现工科理论课很多,他向往的实操课仅限于工科学生。他也曾考虑过转专业,但事实告诉他,这极其困难,几乎不可能实现。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周浩的迷茫和沮丧与日俱增,深陷在外人景仰的生活中,难以脱困。
不同的选择
生活就像一双鞋。外人只能看好看不好看,只能知道舒服不舒服。
在外人看来,周浩的苦闷更像是“学霸的矫情”,但只有周浩知道,不管现在北大的生活多么光鲜,对他来说终究是不舒服的。
大二时,周浩决定休学一年。在这一年里,他打了很多零工,看到了象牙塔外生活的现实和残酷。他以为生活的挫折可以帮助他与生活妥协。但回到校园后,穿鞋的不适感又回来了,依然折磨着他。
在各路不通的情况下,周浩决定换一双舒适的鞋子,转学。在查阅相关资料,综合考虑后,周浩决定从北京大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消息一出,家属和老师的反对之声可想而知。只听说过寒窗苦读考北大的,没听说过放弃北大去上技校的。
周浩的决定并非心血来潮。既与他对北大课程的不适应有关,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周浩的兴趣在于数控技术。中国与世界领先的德国差距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缺乏知识和技能俱佳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20岁的周浩花了很大力气探讨自己的人生。对于北京技师学院来说,周浩的到来也是一枚重磅炸弹。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学校配备了最好的老师进行小班教学。很快,周浩在操作车间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全校数一数二的学生。
事实证明,金子到处都能发光。2014年,周浩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后来,他选择留校任教,并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或许,成功的标准各不相同,但周浩显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反而庆幸。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三百六十行出状元”,也有很多人说“行不分贵贱”,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其实存在着一条对行不屑的链条。不仅是专业,高等院校也因名次繁多,考取难度大,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结构。不可否认,金字塔高端的学校更难通过,汇聚了更多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它一定要成为所有学生的最佳选择吗?。
不一定。
道理很简单,对不一定贵。
就像前面的比喻一样,一双鞋子再贵,再光鲜,如果不合脚,把鞋跟磨破了,也是需要坚决更换的。
人生道路千百条。每个人都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径是在充分衡量利弊后做出的选择。跟着他的心走是最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