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空到底是什么东西

佛云:万物为空。这里的“空”是什么东西呢,看的见摸得着吗?有没有“空的空”的呢,就是比空更空的东东?... 佛云:万物为空。
这里的“空”是什么东西呢,看的见摸得着吗?
有没有“空的空”的呢,就是比空更空的东东?
展开
 我来答
落影缥梦
2009-01-08 · TA获得超过40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5万
展开全部
佛说“空” 并不是指“没有” 而是指“无有自性” 真空妙有 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成 一但缘灭 又回归于空 就像一张椅子 是由木和钉子等再加人为而成 时日久之 或被火烧等种种原因被毁灭 它又回归于空 虽然如此 但我们不能说椅子没有 它曾经有过 出现过 只是它不住 不会永远不变 这就是无常 此生则彼生 此灭则彼灭 世上本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所以莫执著 执著无常就是苦因
空就是空 没有“比空更空” 但若以修行来讲 就是连“空”这个念头都不要执著 莫头上安头 随缘而自在
佛陀有一偈:“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 我作如是说!”
生活中不防经常思维,因为思维因缘观能让人了解苦的根本,生命的实相。
别芷昳pQ
2009-01-08 · TA获得超过167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字解】时就是学而时习。照是普照。五蕴是色、受、想、行、识。皆空就是无物所触。度一切苦厄:度、是度过。一切苦厄、是种种的苦处。
【节解】五蕴,蕴藏身体,伤损灵性的下路,假若时习,照见我的本来明德,这五蕴,无形之中,就能消灭了,这就是为善则恶消,作恶则善没的意思,能使清纯,这浊即消化这五蕴,岂不成为空空的吗,若五蕴化成空的,这苦厄又从那里来呢,这不是纯全天理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字解】舍利子即人之道心。色即是声色。空即是无形无象。不异就是无有分别。
【节解】这一句,是我心即是舍利。舍利怎讲,就是舍去后天的一切名利,这即是道心的别名呢。色不异空者,就是空由色生,色由空出,也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然我身是肉体,即是假,也址真在里头,这就是老子所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这样看来,这色空还有甚么分别呢,所为色能生空,空能生色,这不是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吗。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字解】受由外达内。想由内达外。亦就当也字讲。如是就是还是这样。
【节解】此句接上所说,前句是空色二字,空藏于内,色行于外,这是说我有所受,是由色而达于空,想是,我有所想,由空而达于色,由此看来,这是一外一内的分别,也就是清浊有连带的关系,这就是色发于空,空发于色,有其空色,则有其行识,其行办不到,他的识神就发动了,这即照从前一样,还是这样的讲法呢。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字解】舍利子如前。是诸法是一些。空是无形。相是由心生、发曰相。
【节解】既然能舍去名利,这就是道心的作用,假若看破名利,这心意就无有所思,无思就无虑,大半思虑,皆从心意所发,心意不动,这诸法思虑,又从何处生呢,这即空其心意,就能空其诸法,也是心生法就生,心灭法就灭,既无心意,这诸心无处所生,这不是舍利之心吗。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字解】生是生长。灭是消灭。垢是污浊。净是干净。增是增加。减是减少。
【节解】然我性,皆是从一根所生发的,人人皆有,人人皆定,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皆由天发而赋其灵的,然性同一根生发,然而是受气天气禀所拘,象天的物欲所蔽,然物欲有浅有厚,这灵光,从此就分出明暗来了,如此圣凡的分别,于此可以见解呢,这就是性是一样,气象所禀的,岂能一样的吗,我作善,则物渐消,作恶,则欲渐长,可见欲为鬼为神,为圣为贤,是全在自己的功夫,非是力量不足,是人不自为呢。
是故空中
【字解】是就是这样。故是所以。空中就是真空不动之中。
【节解】这是说我虚灵不昧的真性,是无声无臭的。
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字解】色、受、想、行、识是五蕴。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贼。
【节解】五蕴生发,皆由眼耳鼻舌身意,故说是六贼,然我心清静,无思无虑,这心意就能得其安身的地方,五蕴,六贼,皆随心生,心意不生,这五蕴,六贼,又在何处而生呢。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字解】色是淫色。声是声音。香味就是芬香的气味。眼是眼所看到的。意识是意有所识。
【节解】色是心好的,声是耳好的,香味是口好的,这皆是眼口耳的过界,也是触动心法的作用,若无此,即是无眼界,无有眼界以后,就无意识这一界,意识,尽由口耳鼻而意识则生,若无口耳鼻的过界,这意识,也就化为无有了。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字解】无是没有。明是光明。尽是尽头。
【节解】我性与天地同齐,无无明,是无时不明,即是浑然天理,无一时不明,无一刻不亮,犹如日月一般,是常而不变的一团虚灵,何有尽头呢。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字解】无即无有。老即年大。死即形坏。尽是尽头。
【节解】然我性,无老无少,无死无生所谓人死则性不死,就是这样的意思,能至诚不息,这性就永远的存在呢。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字解】苦即劳碌。集是聚集。灭是消灭。智是智慧。得是有所心得。
【节解】我性无量,悠然无边,难描难测,说有则有,说无则无,何有苦集灭道之说,岂不是了然清静,如如自在吗,无智亦无得我智有所得,是为无得,智无所得,是为有得,这是智有所识,非是真识,智无所识,方是真智识呢。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字解】菩提是了去一切人空。萨埵是了得法空的。
【节解】自承上而言,言人能了得人空,自空其法,法既空,则空其心,心能空,则归真性,性有所归,这不是返回本来的面目吗。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字解】罣碍是心有所连牵,其余见前。
【节解】然为性之道,能使其活泼流运,一气运行,这就是明明德的功夫,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有什么罣碍,还有什么思虑,天地即我,我即天地,天地虽大我亦随大,日月虽明,我亦随明,我有一气,随天地呼吸,能与天地同齐,还有什么罣碍呢。
无墨碍。故无有恐怖。
【字解】恐怖就是害怕。
【节解】此接上而说,我心既能无罣碍,无思无虑,心空法空,有我而无我,无我而又有我,这就是能达到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我安有恐怖之心呢。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字解】远离是隔的远了。梦想即心有所触,则有此梦想。究竟是总然是这样。涅盘是根源。
【节解】然我心有其所触,则有颠倒梦想,无所触,也就无颠倒梦想,远离,是离共所触,久而久之,自然归涅盘的路径呢。

请多看看正法妙道吧。去看看吕金仙的亲解心经。下载善一有之。
http://webhope.blog.sohu.co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aa63268
2009-01-18 · TA获得超过4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空”的理解是:亦空亦色,非空非色,两者兼有的同时也不包含两者。

“空”是相对于“色”而言的,而“色”也是相对于“空”而言的。
没有“空”就没有了“色”,而没有“色”也就没有了“空”。也就是说若想明白什么是“空”,你就首先当明白什么是“色”。

在此我是姑且说说“色”与“空”吧,“色”是我们肉眼所见的一切,而我们肉眼所见的一切是并非本有,它们都是起源于“空”,这个“空”也就是说是万物的起源之母了。(“色”的产生与“空”的本源,两者之间的道理是非常广博的,真的是讲几天都有得讲。在此我是只讲这些,其它的就不细说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帅帅的良
2009-01-09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14
采纳率:53%
帮助的人:756万
展开全部
佛教讲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是空,空它不是否定,也不是肯定,它叫做无自性,譬如说人空,它不是否定这个人的存在,而是说透视它,譬如说一棵树,空,这树分析起来以后它没有办法永恒的存在这个世界叫做空,叫做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无自性就是没有永恒性,天地万物没有一样任何东西是永恒的,所以叫做空。是透视它去超越它,我们看到任何的相都要知道他是短暂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就是凡是见到的六根,对六尘所见到的统统是如梦幻泡影,是假象,是短暂,是刹那变化的所以我们说空是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随时随地要以空性的思想,来开展自己内在的智慧跟佛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辉常从容
2009-01-08 · TA获得超过11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5万
展开全部
简单的说,在我们最后一口气时,我们最爱的亲人,金钱,房子,朋友,甚至我们最在乎的身体都带不走. 所有这些带不走的人事物都形容为空.

当我们还健在时,以为这些都是我们的,都是我们所拥有的,所以执着我们所爱的. 其实不然,当临命终时我们才恍然大悟,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