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代,人们说的“关中”指哪一带?
鄙人学浅认为古人说的关中,大致是指关中平原,而具体来说:
1、关中谷地,黄河文明
因为地壳运动的原因,黄河贯穿了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南北两侧都是绵延的群山和高原,所以这就意味着黄河,将在这里,孕育出人类的文明。要知道大河流过的平坦地区,是发展农业的绝佳之地,故此当秦人的祖先,进入这里。秦国的发展也就进入快速的车道。
而且,进入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秦人在关中谷地经营,就必然面对和列国交锋。所以关中的秦穆公,要想尽办法和晋国结亲,同时又和逐渐接近的楚国,勾勾搭搭。东出就成了关中秦国最好的防御方法。因为这样尽管可能穷兵黩武,但也会掌握战略主动。
2、四塞之地,顶门大栓
要知道此时的关中平原,相对于早已经开发成熟的中原地区,可是四塞之地,因为在关中平原的西南侧是群山中的大散关,而西北侧则是黄土高原上萧关,往东则是河谷中的潼关和函谷关,往东南方向则是群山中的武关。所以这样地理环境,就注定了东方列国,如果袭击秦国,不是北向上,像魏国一样攻占黄土高原,就是西向上,不停扣关函谷和潼关。就连南边的楚国,都要想着法子,在武关方向上有所动作。所以秦汉时人们常说的关中之地,简直就是一天然的防御堡垒。
再加上,古代中国,在安史之乱之前,经济政治,军事重镇,一直在北国的黄河两岸。所以大量人口,财富。也集中黄河、淮河流经的地区,故此就一个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安史之乱,还是秦末农民战争等等,都是在以上地区集中爆发。而关中平原的潼关、函谷关、大散关。更是成为关中政权的东西两向上的顶门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