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为何如此之多?在现代,他们还是“大师”吗?
民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和教育碰撞激烈的一个时期,中方思想和西方思想在不停进行交汇的同时,产生的一大部分的“大师”。他们为我国的文学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思想的发展。那如果把民国的大师放到现代,他们还能有曾经如此的成就吗?在民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大师”呢?
国民政府为了争抢地盘而忽视了思想领域的管束,所以人们在思想上的发展比较自由,而且民国非常重视教育。
在现代如果出一个留学生是比较厉害的了,但是在当时还设有专门的为留学生所设置的学堂, 为当时民国时期的有为青年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 这也导致了在当时拥有大量的学生接触到了西方教育。
国内教育还处于比较封建的时代,人们的教育程度是非常的低的,现在一个高中生的程度,在当时可能就属于大师级别了,所以在民国要成为一个大师,并没有现在这么大的难度。
动荡的环境之下,人们对国家和自身有着高度的使命感,很多的民国大师都抱着忧国忧民,想要为国家做贡献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督促下,人们慢慢地进步,然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师”级别。
但是在现代,我们的生活和平而安定,所以并没有那么多人会去考虑那么多。而且经过不断地演化,我们逐渐形成了团队式的生活,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学习到的新事物也越来越多,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也许有人在个别领域是很突出的,但是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到来,又会有更多的人快速的超越他。
举个例子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也许你在屏幕上看到的只有他一个人。但是他的背后拥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在这个团队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技术都是非常的棒的,但是我们不能称他们为大师。
俗话讲“一山更比一山高”。这句话就是对现代的完美体现,在如今知识共享的年代,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进行学习,也许自己本身已经算是厉害了,但是仍然会有人不停地超越你,所以若是把民国的大师放到现代, 他们几乎也是不可能拥有在当时的成就的,这是时势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