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早晚和智力发育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宝宝说话的早与晚和智力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为什么呢?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说明: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非等速的、遵循一定规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每个孩子生长发育又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家长不要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己孩子比;也不要拿你的期望值来要求孩子,这样,就会愈发觉得自己孩子发育慢。语言发育依然如此。
的确,有的宝宝说话早,显示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智力发育相对较高,但是,大多数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发育。仅有个别孩子由于疾病的原因说话晚、智力发育低。更为特殊的是个别孩子小时候说话晚、但是智力超高。
比如爱因斯坦到4岁时还不会说话,父母以为他可能是哑巴,直到9岁说话还不利索。可是,他成为大科学家;所以,不能仅仅根据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高低。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说话的早晚都有差异,有的孩子最早8个月就开始发音说出单字,不到1周岁就能说简单的2、3个单字节音。但是,也有个别孩子到2、3岁,甚至更迟,才真正能说话,而且智力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是从1岁左右就可以叫“爸爸、妈妈”这样的叠音;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说话要早一些。
孩子的语言发育与大脑、咽喉部肌肉、听觉的完善均有密切关系;要经过发音、理解、表达三个重要阶段;也就是能够有意识发语音、听懂话和表达出来这三部分。
大部分家长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宝宝学习语言,从简单到复杂,从叠字到单字、多字、词组。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语言的过程,无疑是正常的。
而宝宝开口迟、语言表达能力低,这可能与家长的语言开发、教育的方法不当有关,并非是宝宝真的不聪明、智力低。比如有些家长善于用叠音说话,使得宝宝后来出现“口吃”的现象,这在今后的说话想口齿清楚、伶俐造成困难,要想纠正很难。
如果宝宝说话晚又有哪些原因呢?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关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育。有的家长缺乏耐心、总是不能平缓心情、端着架子,且不善于发现和表扬孩子,惜字如金,很少与孩子说话,这都会影响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说话的自信心,不利于孩子语言发育。
另外一些家长又过分溺爱孩子、关注孩子,怕孩子哭;一举一动都在家长眼里,快快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没有正确引导孩子,让其自己表达;或者反复用儿语说话,发出叠音比如“喝奶奶、睡觉觉”。
与语言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有部分家庭的语言环境、家族遗传因素与孩子说话早晚也有关系。有些孩子智力发育一点问题都没有,听力无障碍,也没有其他疾病,仅仅是说话晚。这可能是语言环境有关,或与家族遗传有关,据有关报道,慈善机构里抚养成长的孩子,语言发育较一般家庭的孩子都要晚,开始学习说话和组成句子也都比较晚。另外,可能与父母中一员说话晚有关。
疾病因素
有些孩子因某些疾病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低下、21-三体综合征等疾病;或出生窒息脑出血、脑膜炎等,是智力低下引起语言发育迟缓。这类疾病的孩子智力与语言有极密切的关系,语言较其他方面则更能反映小儿的智力水平。智力低下的孩子,一般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些什么,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模仿别人的语言的能力也差,不能表达和理解词的意义。
听力缺陷或障碍
听力缺陷或障碍是最重要的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停滞的因素之一;严重听力障碍或丧失的孩子是无法学习说话的;因此,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一般儿童保健就有一项内容——听力筛查。
若孩子听力缺陷不太严重,可以看着别人口唇动作学着发音,口形变化明显进行开发语言及学习如“拨、俯、呜”等的发音,对一些依靠舌头运动发出的声音,如“哥、勒、了”等,由于看不见舌头的运动,学起来就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