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在哪

 我来答
与夜相依的故事

2022-07-24 · TA获得超过344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352万
展开全部
一、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1、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通过饮食而化生精、气、血、津液等维持生命的物质,通过这些物质的作用,心系统(心、小肠、脉、舌)、肝系统(肝、胆、筋、目)、脾系统(脾、胃、肉、口)、肺系统(肺、大肠、皮、鼻)和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正常的生理活动。

  因此,日常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所需宏量物质和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只有日常饮食能够恰如其分地提供上述五大系统所需的生命物质以保障人体生理活动正常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养身体,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2、正确的饮食是养生的物质基础

  饮食养生其实并不简单,虽然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提倡食物来源多样化、广杂性、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以动物食物作为补益调养;进食足量蔬菜;兼食水果的传统膳食结构的确合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居住环境、体质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才是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案。

  人类日常饮食涉及到的食物有谷类、蔬菜类、果品类、肉蛋奶类、调料类等5类400余种,这些食物的属性有阴有阳,有寒、热、温、凉四气,有辛、甘(甘和淡)、酸(酸和涩)、苦、咸五味;每种食物能够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还不同。20年前,医学界公布的由食物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有25种,目前已知由食物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有100多种,其中必需营养素为59种。可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食物的养生作用将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夸州不2738
2012-08-31 · TA获得超过3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9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3.7万
展开全部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养生首先指的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长寿的。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谓食补,就是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养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同时食补能起到药物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在我国,利用调整饮食作为一种养生健身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周代就已经认识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在周代的宫廷里已配有专门从事皇家饮食的“食医”,即专门进行饮食调养的医生。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了《食经》,是一部系统论述食物养生功能的经典。唐代名医孙思邈对饮食养生作了重大贡献,他尤其擅长治疗老年病,著有《惫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有很大篇幅是论述饮食养生的。他认为,老年人疾病的治疗,首先要注重饮食。因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而药性烈,犹若御兵,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所以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最易收养生之效益。由于孙思邈大力提倡饮食养生,所以,唐朝时期的饮食养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的问世,饮食养生已初步形成一门专一的学科。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营养平衡,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忍饥挨饿,也不宜暴饮暴食,不可偏嗜某种食物,也不可偏废某种食物。还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吃不洁、有毒食物。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况禁忌某些食物,这样才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达到饮食养生长寿的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v仲夏
2022-07-26 · TA获得超过1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78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60.1万
展开全部
饮食上最好的养生是回家吃饭。回家吃饭首先要学会做饭,其次营养均衡,第三就是家庭和睦。这是第一。第二呢,在选择食材上严把卫生安全关。蔬菜水果必须新鲜,肉蛋奶要新鲜,在保质期内,变质有味一定不要买。第三呢,烹饪环节要低盐低油纸糖。食物多样化,保证蛋白质的供应,蔬菜每天每人500克,水果300克。第四呢,要讲究食材的搭配,学会做菜,一周内菜要做到不重样,色香味符合每个家庭成员的口味。第五,有孩子的家庭根据孩子不同生长时期,制作满足孩子生长需要的食物,并且要做到喜欢吃,但要尽量少喝含糖饮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