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阳光播洒在每一朵花上
展开全部
很喜欢高尔基的这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是的,爱孩子是教师的职责,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师德的重要体现,爱是教育工作的开始。
但您发现了吗?我们老师的爱,不知何时,竟成了优生的专利,学困生的特权,有时却忽略了占大多数的中等生们。这些中等生也是孩子,也是我们的学生,也需要关心与爱护啊!
有句话说,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整座森林。可是为了占两头的优等生和学困生,尤其是学困生,我们教师在无意中却忽视了这森林的大多数——这些所谓的中等生啊!
中午放学护送路队时,碰到了学生晓晓的妈妈。晓晓是个文静乖巧的女孩,从不惹是生非,说话总是细声细气。学习虽然成绩一般,但不很出色的她倒也是个惹人怜爱的孩子。
家长向我询问孩子的情况,我就把晓晓在学校的情况向家长作了介绍,也委婉的提出了建议,希望她在学习生活能自信一些,主动一些,课堂上要敢于发言。
晓晓妈妈接着我的话,说起了晓晓在家中的表现。说到晓晓在家中的学习与表现时,晓晓妈妈竟然有那么多的无奈和抱怨。她说自己全身心的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把职称晋升、工作调整都放弃了,只为了家庭和孩子,但结果却是女儿学习成绩平平,在家里还任性、不听话、顶嘴,发脾气……说着说着,她最后竟泣不成声。
晓晓的家长对女儿可谓是望女成凤,期望值很高,他们夫妻二人的确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让女儿弹钢琴、跳芭蕾、学英语、学奥数……但孩子并没有父母期望的那么优秀,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却高,而且稍一放松,成绩就会下滑。晓晓妈妈还说,女儿还告诉她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很孤单。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晓晓的父母为孩子的付出而唏嘘,也为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无力造成的爱的压力感到遗憾……静下心来,想了很多,作为班主任,我竟然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表象,对她的了解竟然这样片面,甚至是忽略。思忖再三,于是打电话约晓晓妈妈有时间来学校单独聊一聊。我对晓晓妈妈说,希望她把我不要只当孩子的老师,也能当做朋友,希望我们能开诚布公的好好谈谈孩子的问题。
我对她说,孩子现在的问题,有我作为老师的责任,我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也指出了有孩子自身的不够努力、不够勤奋的原因,最后委婉的说出,这里似乎也有父母的因素。
父母爱孩子,这份爱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动力和源泉;爱孩子,我们应该先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能把我们成人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我们让孩子学那么多,我们征求过孩子的意愿吗?我们是否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没有去帮助她思考和寻找成绩不佳的原因呢?我们知道了孩子觉得孤单的时候,是仅仅替孩子难过,还是帮助和教给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呢?
孩子慢慢长大了,步入高年级了,他们更需要我们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我们要真正的尊重他们,和他们平等的对话,要有智慧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单方面地付出和对孩子苛刻的要求。
要让孩子变,咱们家长得先变啊!我把担任班主任这些年来发现的一些有价值的值得借鉴的家庭教育的正反事例,以及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和感受分享给她。请她改变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把家长的爱用更有智慧的方式表达。晓晓妈妈理解了我的意图,她非常感谢。“能让孩子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让孩子觉得幸福温暖的爱才是智慧的爱”。
接下来我默默的观察晓晓,发现她确实没有几个朋友。对待同学很被动,从不主动找同学玩儿,下课大多数时间总是一个人趴在座位上,上课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在寻找着帮助她的机会。
我们班这段时间的“课前两分钟”,是介绍自己的座右铭。
轮到晓晓了。在妈妈的支持下,虽然她的声音还是细细弱弱的,可是准备的很认真,汇报的时候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汇报之后,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请同学们进行评价,孩子们对她的评价也很高。
嗯,机会来了,我走上讲台,站在晓晓的身旁,搂着她的肩动情地说:“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孩子,却没有几个朋友,她在我们班这个优秀热情的集体中却感到很孤单。这是老师没有做好!晓晓,今天老师想做你的好朋友,你愿意吗?还有谁愿意和他交朋友?”
善良的孩子们都高高的举起了手。“请上来,把你们的友情表示给晓晓吧!”“你们可以握握手,可以拍拍肩,还可以拥抱,可以对她说出你的友情……”教室里立刻排成了两队长长的队伍,孩子们一个个上来向她传递着友情,里面还有几个男孩子(毕竟到了高年级,下面举手的男生多,上来的却不然)。
他们有的和晓晓握手,有的还和她拥抱,有的还悄悄的对着晓晓的耳朵说着什么……再看那不会笑的晓晓,此刻她的脸上洋溢着我从没看到过的可爱的灿烂的笑容。上课时,我一次次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晓晓,终于她主动的举手了,那细嫩的声音刚说完,教室里就发出了热情的掌声。下课了很多孩子又围到了他的身旁,拉着她出去玩,我欣慰的笑了。
晚上,我收到了晓晓爸爸的短信,“尊敬的崔老师,感谢您为孩子安排的活动。您对孩子的关爱,对我们家长的帮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是我们一家的好老师!谢谢您,敬爱的老师!”
创造56号教室奇迹的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将学生分成了三种:孩子一、孩子二、孩子三。孩子一是天才、聪明、爱上学、爱老师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学生。孩子三是不喜欢上学,考试不及格,整天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就是我们说的后进生。
很多的老师像我们一样都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孩子一和孩子三身上,而忽视了对孩子二的教育与管理。
而雷夫老师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孩子二身上,发现孩子二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的予以鼓励与指导,让他们不断向孩子一进行转化。当孩子三想要找麻烦的时候,就找不到可以一起捣乱的玩伴。从而,让孩子二来影响班级。对于孩子三这个群体不管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很难奏效,或者说很难长时间的奏效。这样不仅使老师身心疲惫,无暇去关注其他学生,而且孩子二可能也会因老师的疏于管理而逐渐向孩子三转化。
晓晓的故事和雷夫的教育智慧,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雷夫老师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帮助孩子二的进步而不是孩子三。
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作为班主任,作为教师,一定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可造之材。
一个孩子,对于班级、对于学校来说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他的家庭,他个人来说,却是百分百,是唯一的。
在平凡细碎的教育过程中,修炼一颗包含智慧之爱的师者仁心,练就一双善于发现孩子闪光之处的如炬慧眼。关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对孩子的某一个不经意的,却包含爱心的细节,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次关心,有时恰恰就会像一缕阳光,可以穿越孩子成长中的阴霾,在他们的心灵折射出最美丽的光芒。而孩子,尤其是这些被忽视的中等生们,或许就会因为老师的一个温和的笑容,一个友好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而焕发光彩,找到自我,充满自信。
【齐帆齐第8期写作营】第12篇,2770字,累计22433字数。
但您发现了吗?我们老师的爱,不知何时,竟成了优生的专利,学困生的特权,有时却忽略了占大多数的中等生们。这些中等生也是孩子,也是我们的学生,也需要关心与爱护啊!
有句话说,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整座森林。可是为了占两头的优等生和学困生,尤其是学困生,我们教师在无意中却忽视了这森林的大多数——这些所谓的中等生啊!
中午放学护送路队时,碰到了学生晓晓的妈妈。晓晓是个文静乖巧的女孩,从不惹是生非,说话总是细声细气。学习虽然成绩一般,但不很出色的她倒也是个惹人怜爱的孩子。
家长向我询问孩子的情况,我就把晓晓在学校的情况向家长作了介绍,也委婉的提出了建议,希望她在学习生活能自信一些,主动一些,课堂上要敢于发言。
晓晓妈妈接着我的话,说起了晓晓在家中的表现。说到晓晓在家中的学习与表现时,晓晓妈妈竟然有那么多的无奈和抱怨。她说自己全身心的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把职称晋升、工作调整都放弃了,只为了家庭和孩子,但结果却是女儿学习成绩平平,在家里还任性、不听话、顶嘴,发脾气……说着说着,她最后竟泣不成声。
晓晓的家长对女儿可谓是望女成凤,期望值很高,他们夫妻二人的确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让女儿弹钢琴、跳芭蕾、学英语、学奥数……但孩子并没有父母期望的那么优秀,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却高,而且稍一放松,成绩就会下滑。晓晓妈妈还说,女儿还告诉她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很孤单。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晓晓的父母为孩子的付出而唏嘘,也为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无力造成的爱的压力感到遗憾……静下心来,想了很多,作为班主任,我竟然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表象,对她的了解竟然这样片面,甚至是忽略。思忖再三,于是打电话约晓晓妈妈有时间来学校单独聊一聊。我对晓晓妈妈说,希望她把我不要只当孩子的老师,也能当做朋友,希望我们能开诚布公的好好谈谈孩子的问题。
我对她说,孩子现在的问题,有我作为老师的责任,我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也指出了有孩子自身的不够努力、不够勤奋的原因,最后委婉的说出,这里似乎也有父母的因素。
父母爱孩子,这份爱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动力和源泉;爱孩子,我们应该先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能把我们成人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我们让孩子学那么多,我们征求过孩子的意愿吗?我们是否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没有去帮助她思考和寻找成绩不佳的原因呢?我们知道了孩子觉得孤单的时候,是仅仅替孩子难过,还是帮助和教给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呢?
孩子慢慢长大了,步入高年级了,他们更需要我们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我们要真正的尊重他们,和他们平等的对话,要有智慧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单方面地付出和对孩子苛刻的要求。
要让孩子变,咱们家长得先变啊!我把担任班主任这些年来发现的一些有价值的值得借鉴的家庭教育的正反事例,以及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和感受分享给她。请她改变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把家长的爱用更有智慧的方式表达。晓晓妈妈理解了我的意图,她非常感谢。“能让孩子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让孩子觉得幸福温暖的爱才是智慧的爱”。
接下来我默默的观察晓晓,发现她确实没有几个朋友。对待同学很被动,从不主动找同学玩儿,下课大多数时间总是一个人趴在座位上,上课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在寻找着帮助她的机会。
我们班这段时间的“课前两分钟”,是介绍自己的座右铭。
轮到晓晓了。在妈妈的支持下,虽然她的声音还是细细弱弱的,可是准备的很认真,汇报的时候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汇报之后,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请同学们进行评价,孩子们对她的评价也很高。
嗯,机会来了,我走上讲台,站在晓晓的身旁,搂着她的肩动情地说:“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孩子,却没有几个朋友,她在我们班这个优秀热情的集体中却感到很孤单。这是老师没有做好!晓晓,今天老师想做你的好朋友,你愿意吗?还有谁愿意和他交朋友?”
善良的孩子们都高高的举起了手。“请上来,把你们的友情表示给晓晓吧!”“你们可以握握手,可以拍拍肩,还可以拥抱,可以对她说出你的友情……”教室里立刻排成了两队长长的队伍,孩子们一个个上来向她传递着友情,里面还有几个男孩子(毕竟到了高年级,下面举手的男生多,上来的却不然)。
他们有的和晓晓握手,有的还和她拥抱,有的还悄悄的对着晓晓的耳朵说着什么……再看那不会笑的晓晓,此刻她的脸上洋溢着我从没看到过的可爱的灿烂的笑容。上课时,我一次次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晓晓,终于她主动的举手了,那细嫩的声音刚说完,教室里就发出了热情的掌声。下课了很多孩子又围到了他的身旁,拉着她出去玩,我欣慰的笑了。
晚上,我收到了晓晓爸爸的短信,“尊敬的崔老师,感谢您为孩子安排的活动。您对孩子的关爱,对我们家长的帮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是我们一家的好老师!谢谢您,敬爱的老师!”
创造56号教室奇迹的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将学生分成了三种:孩子一、孩子二、孩子三。孩子一是天才、聪明、爱上学、爱老师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学生。孩子三是不喜欢上学,考试不及格,整天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就是我们说的后进生。
很多的老师像我们一样都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孩子一和孩子三身上,而忽视了对孩子二的教育与管理。
而雷夫老师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孩子二身上,发现孩子二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的予以鼓励与指导,让他们不断向孩子一进行转化。当孩子三想要找麻烦的时候,就找不到可以一起捣乱的玩伴。从而,让孩子二来影响班级。对于孩子三这个群体不管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很难奏效,或者说很难长时间的奏效。这样不仅使老师身心疲惫,无暇去关注其他学生,而且孩子二可能也会因老师的疏于管理而逐渐向孩子三转化。
晓晓的故事和雷夫的教育智慧,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雷夫老师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帮助孩子二的进步而不是孩子三。
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作为班主任,作为教师,一定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可造之材。
一个孩子,对于班级、对于学校来说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他的家庭,他个人来说,却是百分百,是唯一的。
在平凡细碎的教育过程中,修炼一颗包含智慧之爱的师者仁心,练就一双善于发现孩子闪光之处的如炬慧眼。关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对孩子的某一个不经意的,却包含爱心的细节,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次关心,有时恰恰就会像一缕阳光,可以穿越孩子成长中的阴霾,在他们的心灵折射出最美丽的光芒。而孩子,尤其是这些被忽视的中等生们,或许就会因为老师的一个温和的笑容,一个友好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而焕发光彩,找到自我,充满自信。
【齐帆齐第8期写作营】第12篇,2770字,累计22433字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