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之间有何相同之处?
儒家倡导仁者爱人;佛教提倡慈悲为怀。人是人类文化的尺度,任何文化思想都源自于人本身,佛、儒也不例外。认知自我,面对自我,疏导自我的过程,由此而产生了不同的思想流派。佛学重意识的探究,儒学重心性的培养,两者都希望用它者意识来审视自我,达到疏导自我的目的。
佛学希望人们始终处于它者意识中来审视自我,而不起心动念,顺势而为,淡然处之,由此则没有了诸多烦恼,它者意识是不会有任何情感倾向的,它始终审视着肉体,以及受到肉体和环境刺激而有七情六欲的灵魂,看着这个在现实世界被折腾的肉体与灵魂,它者深深的悲悯。
所以佛说,人生本苦,破生死,了欲望,灵魂由此获得超脱,归入寂静,面对生死离别,七情六欲淡然一笑,心中无苦则人生无苦。
儒学,孔子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祭神如神在,那个神明也是它者意识,佛学在本初之时重堵而不重疏,所以有了各种禁欲思想,禁可以理解为消极逃避,传入中国后受中国文化影响,加入了疏导的思想。大禹治水都知道,中华文明重疏导。
在认知自我,面对自我的时候,儒学更重视客观的看待自身的肉体与灵魂,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平衡肌体,和谐与环境的关系,在克服肉体的欲望的同时逐渐建立起一个内外和谐的灵魂,并用它者意识时时审视和纠正(吾日三省吾身),由此成为一个德行兼备的君子。
儒学悲悯那个深受尘世折磨的灵魂,但是并不漠然处之,而是倡导疏导欲望,战胜肉体,使灵魂和谐,儒家不相信神明的存在,他们认为人即自己的神明,所以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