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引起耳朵发炎
中耳炎 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 儿童 。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病因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尤其好发于儿童。侵入中耳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原发中耳,由咽鼓管途径感冒导致感染最多见。慢性中耳炎常由鼻咽的慢性病灶和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迁延引起。
1.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
2.乳突发育不良,病变发生后很难消散。
3.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坏死,炎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药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非常困难。
4.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
5.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
6.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7.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
中耳炎的症状
1、耳痛:继发感染时,可有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
2、耳鸣:可为间歇性,可闻及气过水声。
3、耳闷:急性者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有阻塞感。
4、听力减退: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减退,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
5、如引起鼓膜穿孔,可有血水样脓性分泌物。穿孔后耳聋、疼痛反而减轻。
中耳炎的预防
鼻涕 方法 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游泳 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中耳炎的治疗
急性者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用棉签或负压吸引清除外耳道及中耳分泌物,再滴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可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羟氨苄青霉素对任何年龄组的感染都是首选药物。鼓膜肿胀未破者,可作鼓膜切开术。慢性者主要是采用鼓膜修补手术,以消除炎症。鼓膜大穿孔,伴有严重听力减退者,可行鼓室成形术。胆脂瘤型中耳炎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