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秋冬的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秋日和冬日部分各12首,秋冬的古诗如下:
(秋日)四时田园杂兴 十二绝(12首)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干便学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
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今岁重阳有菊花。
细捣枨虀买鲙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
(冬日)四时田园杂兴 十二绝(12首)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饤,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这两句诗出自《晚春田园杂兴》的第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晚年退居农村之后,根据四时节气春夏秋冬创作的大型组诗,主要是记录乡村景色和农民生活,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虽然称为“四时”,实际上多了“晚春”一部,每部十二首。春天和晚春共写了二十四首,这自然是春景更让诗人流连,散发诗性的缘故。
范成大是南宋名臣,然后才是诗人。我们提起南宋诗人,自然就想起陆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独挑南宋诗歌大梁的人。因为词牌的兴起,国家命运的中崩,让文人们切身体会到国家不幸的同时还对复国、北伐充满着希望,原本只把词牌当作调情消遣的大量文人加入到豪放词的创作中来,逐渐蚕食掉原本就孤高清冷的宋诗地位。
这种现象一直到南宋中后期,北伐恢复中原的希望逐渐渺茫甚至破灭,上层偏安一隅,文人创作逐渐回归,词牌进入清空一派,写诗的人又多了起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范成大和杨万里,与尤袤、陆游一起被称作南宋四大诗人。经历过陆游的苦苦支撑,杨、范二人算是为宋诗做了个漂亮的收尾。
杨万里的诚斋体,范成大的作品,都是脱胎于北宋黄庭坚、陈师道的“江西诗派”。诗从北宋初西昆体、太学体、香山体一路分流演变下来,到“江西诗派”几乎一统诗坛。虽然黄庭坚等人的诗歌意旨没有错,但创者有心,从者不如,到后来崇尚“无一字无出处”、“点铁成金”的要义也逐渐因为后学者的才能不济变成窠臼。
杨万里和范成大,是学以致用、自出机杼的高手。杨万里的作品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在打油诗、江湖体之上游刃有余,既接地气,又不低俗,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范成大的早期作品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明显深受江西诗派的影响。
不过他在学习成长中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最终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派风格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南宋四大诗人,都是仕途中人,是对国家和朝廷都是相当有责任感的人,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诗歌不会走飘逸路线,而李商隐之脉,借文字技巧表达朦胧内涵的诗风,因为晦涩艰深在北宋诗文归正运动中就已经被批判,所以宋诗基本上走的都是字词平易,道理精深的路子。
在风格上像盛唐、中唐,但是唐诗讲情,宋诗讲理。
走到南宋末年,范、杨这些诗人发现讲理没什么用,干脆少讲了,借诗来抒发自己的小情感,因为情感真挚,同时又融合了机心、幽默,反而走出另外一条路来。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这两句单独来看,确实像有些朋友理解的那样,写的是忙乱热闹的茶商收茶场面。
但是我们读诗,一定要看上下文,作为组诗中的一首,甚至要看上下诗。
否则的话容易领悟出别的意境来,虽然无伤大雅,但是总还是要有个度。
毕竟读诗,最大限度地理解诗人算是一种相互的尊重。
四时田园杂兴晚春其三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我们说范成大的这组诗是七言绝句,并不是“七绝”是有原因的。虽然大部分遵守平仄格律,但是也偶有出律,这首便是如此。
看过我以前文章的朋友就会很疑惑,不是说格律诗中晚唐就已经完全成熟了吗,这种从“江西诗派”中成长出来的诗人,为什么会写出律的作品?
这正是“江西诗派”特色之一。黄庭坚等人学杜甫,不止学他的字字有出处,对杜甫的“拗律体”也是情有独钟,虽然后来证明这并不是一种能够大面积普及的格式,但是他们在寻路过程中进行了各种尝试。同时经过了唐和北宋,平仄格律限制影响诗思发挥的问题已经逐渐出现,即使宋调完全上承唐音,也开始在用韵方面大规模简化,直接导致韵部减半的《平水韵》产生。
格律诗用韵的各种例外,如“孤雁出入群”、“葫芦韵”、“进退韵”、“辘轳韵”都是宋朝出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地对规则的放宽。
南宋出现这种出律的诗歌不是偶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试探,甚至是一种对格律诗规则的故意破坏——所谓“不破不立”,当然是在真情实感和清朗顺口的基础上。
这些规则突破虽然没能打破格律,但也取得了一定认可,为格律诗的创作松了一些绑。
顺便说一句,格律诗是近体诗,也是宋朝文人在整理唐诗的时候提出来的。唐时称格律诗为“今体诗”,到了宋代肯定不再合适,“近体诗”的名号才定下来直到今天。
这首诗的第三句是很明显的失替。“鸡飞过篱犬吠窦”,其他三句都是律体,同时遵守格律规则,唯独这句在平水韵下平仄为“平平仄平仄仄仄”,从格律的角度来看确实很突兀。
但是也有近似的例子。如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仄平仄仄仄仄仄”,这种格式的出律是有拗救的,下句“双鬓向人无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中的第五字反平仄做出拗救。这是得到普遍承认的对句拗救,在格律诗专栏中有专门讲解。
范成大的第四句,“知有行商来买茶”,“平仄平平平仄平”,三五字的平仄也是相反,是不是通过类似于陆游句的方法来做出拗救,我们不能确定。但是这种格式的出律,至少是不普遍,没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
所以,只能把它看作古体诗。
私以为范成大、陆游、杨万里他们实际上是在对格律做出突破,但是这种突破并不成功,相似情况多一点的我们认为是拗救,相似情况少的就只能认为是出律了。
其实这没什么关系,只是个划分标准而已,诗好不好不看标准,要看内容。
这个时期的诗字面上来理解并不难。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起句写景,不仅是动态的,还暗藏了玄机。为什么蝴蝶能双双入菜花?因为没人,安静。第二句作出解释,带入情感,逐渐表露心态。晚春快入夏了,白天变得好长,又没有客人来访,所以才能欣赏到这么自然的美景(蝴蝶入菜花)。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忽然鸡飞过篱笆,狗在门洞边上叫了起来。窦,孔,洞。为什么呢?肯定是有生人来了,打破了这片宁静。有什么人才会上门呢?定是那些收春茶的茶商。行商,走脚贩子。
这首诗就是这么一个场景的描写,后两句写可见的热闹,其实范成大写的是农村生活少人光顾的宁静,是一种安逸、散淡的状态。
坐看蝴蝶纷飞,忽然间被鸡飞狗跳打乱,充满生活气息,但重点是在大部分时间“日长无客”的状态。
诗人这种喜欢安静农村生活,但是也不反感淳朴的小热闹心态就凸显出来。
为什么这里说他写的是“安静”呢?这是“鸟鸣山更幽”的反衬。
咱们也不能瞎说,再看看他组诗中的其他作品。我们不看远了,只看他的上一首和下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晚春其二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四时田园杂兴晚春其四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这里面连个人都没有,更没有那种鸡飞狗跳的热闹场面。
写闹,其实是为了写静,这是一种文学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