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9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第一部分: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圣宣讲无心教法,此是心法源头,直通禅法;道德经以道妙德善为宗,第一章宣讲道妙,此章宣讲德善
僧肇说:圣人乘真心以游世,德善以真心为本,无真心何有德善?真心即无心之心
《四十二章经》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无修无证者又无心道人,修之无心,顿超三界
严遵说:建无身之身,怀无心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无心之心可通万心
世人不能解脱就是这颗心,也称凡心、凡情,而证悟者的心是无分别心,能够玄照世人的真心
庄师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无伤,证悟者的心像一面镜子,外物来了不会像凡心一样奔出去迎接,外物离开也不会像世人的凡心一样依依不舍
这颗心才是无心,它能够照出外物的真相,不会失真,任凭外物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只照见真相,内心纹丝不动,而世人的凡心受外物扰动,或喜或悲,或嗔或怒,受伤不轻
“圣人无常心”修的正是这颗心,不被扰动的心才是真心,只有不被扰动才能直照真相,百姓心才能了了分明
因此真正有道的圣人,是用无常心治天下的,就是没有主观的成见,没有我见,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现代所讲的民主自由真正的道德精神,就是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对善的人,我会善待;对不善的人,我同样也会善待;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达到至善的境界
对有道德,相信道德的人,我会信任他;对没有道德,不相信道德的人,我同样会信任他;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达到至信的境界,不论是至善的境界还是至信的境界,这都只是征得无心的具体表现
第三部分: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歙歙是指包含,一个得道的人,始终是包容一切的;浑是指浑厚,就是阴阳浑厚,善恶是非平等,在圣人的心中,善人可敬,坏人可怜,可敬与可怜,只是两个方向的不同表达,而爱人的仁慈之心是一样的,这样对于善恶是非才能浑厚,才能包容一切
真正的圣人他的道德修养就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他能代表天地之心;这个天地生成万物,生了补药,同时也生了毒药;生了好看的花,也生了很难看的草,但是不论好坏,这些都在他的涵容化育之中,所以人的道德修养,是要效法天地之心,才能够达到浑然、浑厚
拿人道来讲,圣人之道是以父母心为心,等于他就是一切众生的父母,他看天下一切人,如自己的子女一般,这也就是第二十章所讲的“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内容的延伸
第一部分: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圣宣讲无心教法,此是心法源头,直通禅法;道德经以道妙德善为宗,第一章宣讲道妙,此章宣讲德善
僧肇说:圣人乘真心以游世,德善以真心为本,无真心何有德善?真心即无心之心
《四十二章经》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无修无证者又无心道人,修之无心,顿超三界
严遵说:建无身之身,怀无心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无心之心可通万心
世人不能解脱就是这颗心,也称凡心、凡情,而证悟者的心是无分别心,能够玄照世人的真心
庄师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无伤,证悟者的心像一面镜子,外物来了不会像凡心一样奔出去迎接,外物离开也不会像世人的凡心一样依依不舍
这颗心才是无心,它能够照出外物的真相,不会失真,任凭外物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只照见真相,内心纹丝不动,而世人的凡心受外物扰动,或喜或悲,或嗔或怒,受伤不轻
“圣人无常心”修的正是这颗心,不被扰动的心才是真心,只有不被扰动才能直照真相,百姓心才能了了分明
因此真正有道的圣人,是用无常心治天下的,就是没有主观的成见,没有我见,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现代所讲的民主自由真正的道德精神,就是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对善的人,我会善待;对不善的人,我同样也会善待;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达到至善的境界
对有道德,相信道德的人,我会信任他;对没有道德,不相信道德的人,我同样会信任他;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达到至信的境界,不论是至善的境界还是至信的境界,这都只是征得无心的具体表现
第三部分: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歙歙是指包含,一个得道的人,始终是包容一切的;浑是指浑厚,就是阴阳浑厚,善恶是非平等,在圣人的心中,善人可敬,坏人可怜,可敬与可怜,只是两个方向的不同表达,而爱人的仁慈之心是一样的,这样对于善恶是非才能浑厚,才能包容一切
真正的圣人他的道德修养就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他能代表天地之心;这个天地生成万物,生了补药,同时也生了毒药;生了好看的花,也生了很难看的草,但是不论好坏,这些都在他的涵容化育之中,所以人的道德修养,是要效法天地之心,才能够达到浑然、浑厚
拿人道来讲,圣人之道是以父母心为心,等于他就是一切众生的父母,他看天下一切人,如自己的子女一般,这也就是第二十章所讲的“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内容的延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