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年味淡了,你觉得怎么过年才算有年味呢?
8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大家都会吐槽年味越来越淡,特别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氛围。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是过大年。
忙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腊月歌,把一副热气腾腾的忙年景象呈现出来了。而那时的各家各户,的确是这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忙年的事务中。
小时候生活物资缺乏,大家都期盼着过年能吃肉、吃白面饺子。心中有了期盼,等待的过程就令人愉悦。大人煮肉,小孩子站在旁边馋的口水直流。蒸馒头蒸年糕,出锅的时候,大人会掰一块塞给馋娃娃们。拿到了的娃娃们,吃着跳着跑出去了,哪管天刮不刮北风下不下雪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物资丰富了,很多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超市里基本上都有卖的。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现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过年的饭桌上摆放的还是以前的种种,却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盼和心动。
老传统娱乐活动
小时候每到过了小年,年前年后街道就会找那么几天组织很多活动。划旱船、大头娃娃扭秧歌、踩高跷、腰鼓队等等。凡是工作不忙的,大家都会踊跃报名参加。那个时候能够加入到表演队伍中是件很荣幸的事情。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接到通知后,都会涌到街上看表演,锣鼓声,唢呐声,整个街道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小孩子最是兴奋,手里拿着糖葫芦或者攥着甘蔗,吃着跳着,小脸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热气,流着鼻涕,瞪着亮晶晶眼睛看着表演队伍。
现在很少见这种活动了。车辆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春节过后偶尔会有工会组织的一些表演,但是不会在街道上了,会在公园等地方集中表演。现代音乐取代了喇叭锣鼓唢呐。没了热闹的气氛。
贴春联
除夕这天贴春联多数选在中午。以前都是住平房,春联在这一天会贴在大门上。选什么样的春联很重要,也代表了各家的期盼。其它的门都会贴“福”字。家里的面缸厨房里的米缸什么的都会贴“有”字。寓意很淳朴。中午过后,整条胡同里都红彤彤的。会把路过的人的脸蛋映得红红的。
现在基本上都是楼房了,很少有贴春联的了,大家会在防盗门上贴一个“福”代表。
除夕夜不仅仅是吃团圆饭
特怀念以前的除夕夜。年夜饭很是隆重,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女主人是主角,整桌子的饭菜都是妈妈们准备的。那时吃饭很讲究,老人们坐在最重要的位置,每一道新菜都会先放在爷爷奶奶面前,只有爷爷奶奶动筷子了,其他人才可以吃。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工作、学习,处在适婚年龄的免不了被敲打几句,这个事情时至今日还是老样子。
守岁是必须。除夕守岁不知道把小孩子们熬得有多“憔悴”,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但是12点的时候,不管你哈喇子流的多长,大人依旧会把你拽起来。吃饺子,放鞭炮......
拜年
初一拜年是小孩子最最开心的事情了。新衣服穿上,天没亮就出门了,左邻右舍的挨家去拜年,每到一家,一边含着“过年好”眼睛一边瞅着人家的糖盒。等着口袋满了,再换一只口袋。小朋友之间还相互对比看谁的糖多。那时的糖是真的甜啊。
现在拜年也是见面问候“过年好”。小孩子也不再稀罕糖果了。吃块糖,大人就会跟在后面说“别吃了,吃多了牙不好”。
都在说年味淡了淡了,岂不知都是我们慢慢把传统的东西放弃了的。不过,新时代新气象新风尚,时代在变迁,一代一代人也在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了。
忙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腊月歌,把一副热气腾腾的忙年景象呈现出来了。而那时的各家各户,的确是这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忙年的事务中。
小时候生活物资缺乏,大家都期盼着过年能吃肉、吃白面饺子。心中有了期盼,等待的过程就令人愉悦。大人煮肉,小孩子站在旁边馋的口水直流。蒸馒头蒸年糕,出锅的时候,大人会掰一块塞给馋娃娃们。拿到了的娃娃们,吃着跳着跑出去了,哪管天刮不刮北风下不下雪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物资丰富了,很多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超市里基本上都有卖的。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现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过年的饭桌上摆放的还是以前的种种,却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盼和心动。
老传统娱乐活动
小时候每到过了小年,年前年后街道就会找那么几天组织很多活动。划旱船、大头娃娃扭秧歌、踩高跷、腰鼓队等等。凡是工作不忙的,大家都会踊跃报名参加。那个时候能够加入到表演队伍中是件很荣幸的事情。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接到通知后,都会涌到街上看表演,锣鼓声,唢呐声,整个街道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小孩子最是兴奋,手里拿着糖葫芦或者攥着甘蔗,吃着跳着,小脸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热气,流着鼻涕,瞪着亮晶晶眼睛看着表演队伍。
现在很少见这种活动了。车辆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春节过后偶尔会有工会组织的一些表演,但是不会在街道上了,会在公园等地方集中表演。现代音乐取代了喇叭锣鼓唢呐。没了热闹的气氛。
贴春联
除夕这天贴春联多数选在中午。以前都是住平房,春联在这一天会贴在大门上。选什么样的春联很重要,也代表了各家的期盼。其它的门都会贴“福”字。家里的面缸厨房里的米缸什么的都会贴“有”字。寓意很淳朴。中午过后,整条胡同里都红彤彤的。会把路过的人的脸蛋映得红红的。
现在基本上都是楼房了,很少有贴春联的了,大家会在防盗门上贴一个“福”代表。
除夕夜不仅仅是吃团圆饭
特怀念以前的除夕夜。年夜饭很是隆重,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女主人是主角,整桌子的饭菜都是妈妈们准备的。那时吃饭很讲究,老人们坐在最重要的位置,每一道新菜都会先放在爷爷奶奶面前,只有爷爷奶奶动筷子了,其他人才可以吃。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工作、学习,处在适婚年龄的免不了被敲打几句,这个事情时至今日还是老样子。
守岁是必须。除夕守岁不知道把小孩子们熬得有多“憔悴”,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但是12点的时候,不管你哈喇子流的多长,大人依旧会把你拽起来。吃饺子,放鞭炮......
拜年
初一拜年是小孩子最最开心的事情了。新衣服穿上,天没亮就出门了,左邻右舍的挨家去拜年,每到一家,一边含着“过年好”眼睛一边瞅着人家的糖盒。等着口袋满了,再换一只口袋。小朋友之间还相互对比看谁的糖多。那时的糖是真的甜啊。
现在拜年也是见面问候“过年好”。小孩子也不再稀罕糖果了。吃块糖,大人就会跟在后面说“别吃了,吃多了牙不好”。
都在说年味淡了淡了,岂不知都是我们慢慢把传统的东西放弃了的。不过,新时代新气象新风尚,时代在变迁,一代一代人也在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仪式感不需要繁文缛节、大费周章,也许只是那一点小心思、小用心,如同咖啡里的一点糖,就能给孩子—个更有色彩的新年。
年味越来越淡
年味越来越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大家都会吐槽年味越来越淡,特别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氛围。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是过大年。
忙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腊月歌,把一副热气腾腾的忙年景象呈现出来了。而那时的各家各户,的确是这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忙年的事务中。
小时候生活物资缺乏,大家都期盼着过年能吃肉、吃白面饺子。心中有了期盼,等待的过程就令人愉悦。大人煮肉,小孩子站在旁边馋的口水直流。蒸馒头蒸年糕,出锅的时候,大人会掰一块塞给馋娃娃们。拿到了的娃娃们,吃着跳着跑出去了,哪管天刮不刮北风下不下雪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物资丰富了,很多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超市里基本上都有卖的。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现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过年的饭桌上摆放的还是以前的种种,却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盼和心动。
老传统娱乐活动
小时候每到过了小年,年前年后街道就会找那么几天组织很多活动。划旱船、大头娃娃扭秧歌、踩高跷、腰鼓队等等。凡是工作不忙的,大家都会踊跃报名参加。那个时候能够加入到表演队伍中是件很荣幸的事情。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接到通知后,都会涌到街上看表演,锣鼓声,唢呐声,整个街道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小孩子最是兴奋,手里拿着糖葫芦或者攥着甘蔗,吃着跳着,小脸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热气,流着鼻涕,瞪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表演队伍。
现在很少见这种活动了。车辆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春节过后偶尔会有工会组织的一些表演,但是不会在街道上了,会在公园等地方集中表演。现代音乐取代了喇叭锣鼓唢呐。没了热闹的气氛。
忙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腊月歌,把一副热气腾腾的忙年景象呈现出来了。而那时的各家各户,的确是这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忙年的事务中。
小时候生活物资缺乏,大家都期盼着过年能吃肉、吃白面饺子。心中有了期盼,等待的过程就令人愉悦。大人煮肉,小孩子站在旁边馋的口水直流。蒸馒头蒸年糕,出锅的时候,大人会掰一块塞给馋娃娃们。拿到了的娃娃们,吃着跳着跑出去了,哪管天刮不刮北风下不下雪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物资丰富了,很多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超市里基本上都有卖的。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现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过年的饭桌上摆放的还是以前的种种,却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盼和心动。
老传统娱乐活动
小时候每到过了小年,年前年后街道就会找那么几天组织很多活动。划旱船、大头娃娃扭秧歌、踩高跷、腰鼓队等等。凡是工作不忙的,大家都会踊跃报名参加。那个时候能够加入到表演队伍中是件很荣幸的事情。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接到通知后,都会涌到街上看表演,锣鼓声,唢呐声,整个街道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小孩子最是兴奋,手里拿着糖葫芦或者攥着甘蔗,吃着跳着,小脸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热气,流着鼻涕,瞪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表演队伍。
现在很少见这种活动了。车辆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春节过后偶尔会有工会组织的一些表演,但是不会在街道上了,会在公园等地方集中表演。现代音乐取代了喇叭锣鼓唢呐。没了热闹的气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