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
通俗的来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主要涉及到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讲汉俗等多个方面。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迁都洛阳。
汉化改革的时代背景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在进入中原地区之前,鲜卑族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与中原地区先进的文明形成了显著的反差。也正是因为受到中原发达文化的影响,北魏也在逐步从家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受限于社会形态的影响,鲜卑统治集团长期以来是以掠夺为生,对统治区域的汉族人民实行最野蛮与残酷的统治,汉族人们民不聊生。在北魏建国初期,起义事件此起彼伏。因而到魏孝文帝当政期间,改革社会体制,解决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北魏首要的任务。
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有哪些?
魏孝文帝在迁都之后,为了清除鲜卑族与汉族间在语言上的隔阂,解决两个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达到长期统治汉族人民的目的。制定了禁胡服,禁鲜卑语的政策,“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延,讳者免所居官。”同时还规定“改用长尺,大斗,其法依汉志为之”。
公元496年,决定进一步改鲜卑复姓为汉姓,如拓跋氏秋为元氏(魏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同时改迁徙之人的籍贯。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生移洛阳人,死葬北邙山。
同时为了拉拢汉族地主阶层,魏孝文帝拓跋宏还实行胡汉通婚。根据记载,“以洛阳卢敏、清何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在统治阶层内部推行赢取汉族女子为正妻的政策,尤其是为其几个弟聘中原汉族地主之女为妻。
汉化政策的目的及影响
推行汉化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调和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内部矛盾,从而维护鲜卑族统治阶级的统治。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汉化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民族融合,对北方的经济政策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