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 我来答
轻抖啰M
2022-07-12 · TA获得超过61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7万
展开全部
你爱过一本书吗?——题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仔细阅读《西游记》之后,我发现他带给了我许多启发,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我能从孙悟空这个人的身上看到不同方面的特质,这些特质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变得更加坚持、更加阳光、更加努力地成长。

这一形象存在于我的心里,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渗透在我的行动里,是我前行的目标和榜样。

成功的花朵的盛开,是奋斗的汗水灌溉的结果。——章记

众所周知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法力高强。七十二变、筋斗云……这些法术他用得出神入化,凭借自己的一身好本领,他斩妖除魔,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护送唐僧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他在取经途中经历了重重磨难与考验,各路妖魔鬼怪、美女画皮都在觊觎他的师父,无不想要吃到唐僧肉,长生不老。而身为大师兄的孙悟空降服了他们,披荆斩棘,为师傅保驾护航。

这与他的好本领是有必然联系的。而这身法术,除了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烧出来的之外,其余本领几乎都是在斜月三星洞由须菩提祖师亲身传授加上他自己领悟出来的。这便需要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孙悟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到斜月三星洞这地,隔两重大海,一座南瞻部洲,距离十分遥远。以至于须菩提祖师在刚得知孙悟空来自哪里时,都深感不可思议以为孙悟空在撒谎!

孙悟空漂洋过海,登界数方,有十数个年头,才到达此地。在这路上,他会经历什么?他会饿、会渴,为了补充营养,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他必定要四处寻觅可以果腹的食物。在花果山,他从不需要这样辛苦,那里水源充足,瓜果飘香,他不愁吃不愁喝。又当上了美猴王,难道不是乐得清闲?他会孤独、会寂寞,万里征途,却只有他一人漂向远方。一步步远离自己的家乡和同伴,只身寻找斜月三星洞。在花果山,他天天与猴群结伴玩耍,热闹非凡。他们抓蝈蝈、赶蜻蜓;有时背上痒了,便三两结伙,一起给对方捉虱子。“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他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在花果山享清福的好日子,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那簇火焰而奔波游走各地,靠的便是这份坚定与不舍。

有人觉得,孙悟空在欢喜之时却恐慌自己身亡,是愚蠢的杞人忧天式的自寻烦恼;而我却认为,这是未雨绸缪的高瞻远瞩。生活越美好,便会越恐惧失去。最可怕的并非从未得到过,这样反倒会绝望,不会形成什么打击;最可怕的是得到后再失去,这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在《若我不曾见过太阳》中写道:“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与我不曾见过太阳;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凉。”这首诗或许与孙悟空正宴乐之时却忽然潸然泪下时的心境有几分相似之处。

而正是为了这份心愿,他就坚持了下来。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一走便是二十多年,再次回到花果山之时,他已不再是曾经的美猴王。他保留了原先的勇敢、无畏,却又比之前多了勇敢的理由和无畏的底气,这都是他一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功劳。

孙悟空的确是一个伟大到无可匹敌的人,但是这份坚持,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有几个人能为了一个近乎不切实际的梦想而付出近三十年——大半辈子的时光呢?廖廖无几罢了。

而孙悟空用事实证明:如果你努力了仍旧无法获得应得的回报,那只是你努力的不够而已。孙悟空在路上奔波了十数年才找到斜月三星洞;在斜月三星洞到了七年才获得须菩提祖师传授秘笈的机会;在又修性了三年之后才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而那单单几天、几周完成不了就放弃的计划真的是因为无法完成吗?不,不一定是的。或许有时候,计划完美的很,只是付出的太少、放弃的太早而已。说不定多一点坚持,多一点像孙悟空一样的恒心毅力,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成功!

只有付出和拼搏才是成功的真谛,若成功不了,便是付出得不够。——章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章记

在孙悟空遇到唐僧以前,一件震撼众人的事便是大闹天宫。

孙悟空被封了弼马温,一身的野心和本领没有丝毫的用武之地。把自己封为“齐天大圣”的他,又怎可能仅仅满足于一个小小的弼马温,天天养马混混日子?当然不会!果不其然,无法忍受平凡的他惹出了一系列的大乱子……偷吃仙桃,搅乱蟠桃大会;之后反了天宫,无数天神奉命来捉拿他,却个个都被杀得片甲不留;再与二郎神进行一番较量,最终被狗给咬伤被抓住;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把他关进炼丹炉进行惩罚,他却神奇般地熬过了四十九天,不但没有被烧成灰烬,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孙悟空蔑视天庭的规矩,洒脱不羁,从来不在乎别人看法的形象,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少的感触。

有些人,总是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太过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生活得一点也不自在。而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的自尊心从小到大都比较强,脸皮也薄,最受不得的就是别人对我的指责与怀疑。我努力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让自己丢脸,典型的“为了学习而学习”。这致使我:第一,内心很脆弱,承受不住什么大风大浪;第二,学习也不能用尽全力,自觉性较差。在明知自己的这个缺点之后,我也想过去改正,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在意那些质疑的声音。可即使表面在云淡风轻,内心中也无法做到风平浪静地接受,终究还是会对自己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之前有几次我因为做的不好而被批评的时候,心中的委屈感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但与此同时,侵占整个大脑的,却是一种落败感。

从小我算是在称赞声中长大的,没有人说过我是个坏孩子,而此时我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使那所有的一切,烟消云散。我会开始想我是不是很差劲,那些优秀,是不是只是我伪装自己的盔甲呢?我不知道,但因为这个性格,我真的很恐慌。

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我总希望自己能够被表扬,我总希望没有人批评自己,我总希望……这种心理无疑是不适合心态调整的,因为没有人能够被所有人喜欢。

正在我因为自己的这个性格而郁郁寡欢时,我认识了孙悟空,一个十分潇洒的石猴……

看到他丝毫不为众人指责而伤神,反倒逆流而上……该怎样形容那种感觉?如同一束光,照进了脑海……一个念头,在脑中如烟花般酥酥麻麻地炸开……我……好想成为那样的人……想成为一个不拘泥于小节的人……不想再因为一些无聊的话而黯然神伤,不想再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小细节而闷闷不乐……我要像孙悟空一样,走自己的路!即使有人指责又怎样?即使有人谩骂又怎样?只要我选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我就不用被那些不和谐的声音给拖累!

孙悟空的这一形象特点,给我内心带来的的冲击十分惊人,我也很庆幸到处坚持下去去读《西游记》。

我或许永远都会记得,有这样一个角色,他洒脱、不受世俗羁绊。他,走入了我的内心。

仗剑而行,潇洒随性;逐鹿中原,逍遥人间。——章结

从嚣张跋扈的大闹天宫,到现在的破镜重圆,记忆中的那石猴,好像正在慢慢改变……——章记

不知不觉,随着阅读的深入,孙悟空的这一形象也越来越深入我心。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遇到了无数妖怪,为了保护师傅,他与这些妖精进行了许多次较量。他打败了黑熊怪、白骨精、乌鸡国的全真怪、铁扇公主、虎鹿羊三大仙、牛魔王……等等拥有高强法力的妖怪,但也遇到了金银角大王、狮驼岭三大王中的大鹏鸟、红孩儿、九头元圣等许多难以降服的对手。

孙悟空经历了重重磨难和考验,他自己也变得十分成熟稳重,比刚开始多了许多的老成与稳健。他在成长着,逐渐成长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强大的人,成长成为一个更坚强、更勇敢的人,成长成为一个更有团队精神、更重感情的人。在途中,他经历了很多,但却从未退缩,百折不挠,逆流而上!

他被误解。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段应该是十分耳熟能详的情节了吧。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却全都被孙悟空给识破了。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看到了真相,但唐僧却只是肉眼凡胎,不辨人妖,只能看到是孙悟空打死了母女两人。

他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两个“好人”,违反了戒律。白骨精连续两次被识破,心有不甘,又变成了老丈人上山寻找妻子,却再次被悟空认出,计划落空。白骨精利用了唐僧心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娟,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在盛怒之下写下了贬书,将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孙悟空十分悲痛,任何人被误解、被冤枉后的心情的,自然是不好受的。孙悟空在花果山的同时,失去悟空保护的唐僧被白骨精轻而易举地擒获,唯有猪八戒逃出魔爪。他直奔花果山寻找自己的大师兄,而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拯救唐僧。

后来孙悟空打死了金蟾大仙,化成了白骨精母亲的模样,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三次变幻,这时,唐僧幡然醒悟。孙悟空后现出本相,消灭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二人随之冰释前嫌,重新踏上西行征途。

这个故事其实是给我很大感触的。孙悟空在被唐僧误会、甚至赶走的情况下仍能既往不咎,去救唐僧,这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其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以孙悟空那种潇洒的性格,我刚开始其实是担心他会不管唐僧或是犹犹豫豫、踟蹰不进,但他在得知此事后的表现也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孙悟空就是这样,总是能够给别人不断地带来很多惊喜和意外。

我能看出,他正改变着,他正为唐僧而改变着,这漫长的西行征途正慢慢打磨着他身上锋芒毕露的锐气和肆意任性的性格。他开始为别人着想,而不是大闹天宫时只以自己为中心的嚣张劲儿了。

或许是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了,他已不再是孤军奋战,他有了同伴、有了队友,有了和他并肩作战的人,有一伙无论如何也会站在他身后支持他的朋友。即使他们之前,就如碗和勺子,始终避免不了摩擦,但也总是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我在孙悟空的身上忽然明白了,成长的过程或许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与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闪闪的,微微的,幸福的颤抖……

转眼间破茧成蝶,你已如翩翩少年。——章结

在书中找到自己,在书中看到自己,在书中改变自己,在书中感受自己。

去书中享受人生吧,一本书不单纯只是文字的载体,更是精神的载体,思想的载体。

书中有古有今,书中有东有西。书中有我,也有你。——后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