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我愿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江南的小镇上,天空灰蒙蒙的,黛瓦屋檐上,悬挂着欲断不断的雨滴,一个穿旗袍的少女,撑着一把油纸伞,徘徊在悠长而又寂寞的巷子里,诗人一路追寻姑娘的影踪,内心深处似小鹿乱撞,他本以为,可以牵她的手,望她的眼,将渺茫的未来紧握掌心,但离别,居然成为今生的憾事。
留不住,丁香姑娘。
月光如洗,树影斑驳,他们一见倾心,她收起了针刺,诗人敞开了心胸,良辰美景,他们喜结连理,可是,斗转星移,她把他刺得体无完肤,他把她伤得叶黄根残,这样的婚姻,如何长久?海天之隔,她再觅新缘,他黯然神伤。
留不住,蔷薇姑娘。
百转千回,诗人不顾世俗的眼光,再度娶妻,他38岁,她17岁,老夫少妻,性格和价值观的差距,早就埋下伏笔,后来,年轻貌美的姑娘爱上了与她同龄的男孩,他们私奔了,诗人的希望之光彻底毁灭了。
留不住,玫瑰姑娘。
这一生,他爱上了三个如花一样的女子,可不幸的是,临终前竟无一人送别。民国才子,雨巷诗人,一生多情而坎坷,他就是戴望舒。
22岁的诗人戴望舒,1927年遇见了自己的丁香姑娘。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为了避难,戴望舒寄居在朋友施蛰存家里,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走进了他的心里。17岁的少女,天真烂漫,恍若一抔白洁的雪花,一尘不染,为了追求女神,戴望舒写下了无数情诗,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雨巷》。
施降年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爱笑,像一朵刚刚盛开的丁香花,戴望舒在不经意间华丽丽地沦陷在她的世界中。
戴望舒自小脸上就被天花留下坑洼的瘢痕,他敏感、自卑,但内心炽热,他把一腔的爱意都写入诗中。第一本诗集出版了,扉页上赫然写着“A Jeanne (给降年)”,戴望舒勇敢的向施绛年告白:
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
愿我在垂死时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
那是一个人用生命谱成的绝美乐章,施绛年仿佛穿梭在百花竞放的丛林里,目睹着只属于自己的美丽。她欣赏戴望舒的的才情,但又与忧郁内向的诗人保持着距离。
这样的若即若离,并没有让戴望舒退缩,而是更加猛烈和坚决。当施绛年想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拒绝戴望舒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失望之极的戴望舒竟想到了跳楼自杀。
18岁的施绛年吓懵了,她不再强硬,只是机械地喊着“我答应你。”平静之后,施绛年对戴望舒说:“嫁你可以,但你须先取得留学学位。我不想嫁给一个没有上进心,一辈子总是淹没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1931年,施绛年和戴望舒举行了订婚仪式,戴望舒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施绛年的表情写满了沉重,这强扭的瓜终是不甜的。
1932年,戴望舒去了法国留学,他知道,他的梦想并不是那一纸学历,可是,面对着施降年的坚决,他居然不敢有丝毫反对,因为反抗一次,他们的距离就远一分。
法国的每一天都是在思念中度过的,他给施绛年写了无数信,却很少收到回信。施绛年原本以为距离可以冲淡戴望舒对她的感情,可以让戴望舒移情别恋,事实告诉她,戴望舒爱她爱到了骨子里。
当得知施绛年和一个冰箱推销员恋爱后,戴望舒遭受了人生的暴击。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奋斗没了意义,来国外读书就是为了施绛年,施绛年竟然背叛了他。戴望舒变得自暴自弃,常常逃学,不上课不交作业不参加考试,最终被学校开除。
1935年,戴望舒回到上海后,当着众人的面给了施绛年一个耳光,这个耳光结束了两人八年的爱恨纠缠。对施绛年来说,这个耳光让她得到了解脱。
时光煮雨,吹散过往。
小说家穆时英不忍看着戴望舒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他拍拍戴望舒的肩膀说:“施蛰存的妹妹算什么,我妹妹比她漂亮十倍,我给你介绍。”
温和的暖阳下,二人见面了,虽说不是一见钟情,但彼此非常有好感。穆丽娟,一个知书达礼的新时代女性,她从哥哥的口中听闻了戴望舒的故事,她喜欢那个满腹才华,在文坛上颇有建树的诗人,她也喜欢戴望舒的专情,知道戴望舒曾喜欢施降年八年之久,她不止一次幻想着,倘若戴望舒肯为她写一首,如《雨巷》全心全意倾诉爱意的情诗,她即便死了也甘心。
天真可爱的少女见到成熟稳重的诗人,收起自己的锋芒,甘愿做月神周围闪耀的星辰。
些许是为了更快逃离失恋的深渊,或是为了强迫自己忘掉施绛年,戴望舒很快就接受了穆丽娟。
1936年,两人穿着西式礼服,在上海新亚饭店共结连理。一年后,穆丽娟为戴望舒生下一个女儿。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上海炮火纷飞,戴望舒一家到了香港。他们住在一个叫“林泉居”的小洋楼里,那段日子是温暖的,他们有一片临海的院子,戴望舒经常在家中办宴会,邀请一些文艺界的朋友前来喝酒聊天。
夫妻之间琐碎的事情,不经意间在时光中开出了花。然而,殷实富足的生活,才华横溢的丈夫,年轻貌美的妻子,娇小可爱的女儿,当真就意味着婚姻的幸福美满吗?平静背后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 我们之间几乎从来没有红过脸,一直和平相处,离婚理由,是性格不合,还有年龄差距,他比我大12岁,戴望舒喜欢窝在书房看书,写作,很少和我说话。”
多年后,穆丽娟告诉记者,定居香港后,她早已体会不到恋爱时的快乐,每天单调重复的生活让她厌烦,那个饱含深情的雨巷诗人,终究渐渐地与她背道而驰了。
1940年,穆时英叛国被杀,戴望舒是爱国诗人,他不准穆丽娟为哥哥奔丧,穆丽娟怒了,一气之下返回了上海,两人的关系就此降到冰点。
压倒他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戴望舒的不近人情。料理完哥哥的丧事,穆丽娟回到香港,感受到妻子对自己的失望后,戴望舒怕妻子离开自己,当穆丽娟的家人发来她母亲病危的电报后,戴望舒刻意隐瞒了这个消息,穆丽娟因此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1943年两人正式离婚。
一个是需要被人疼爱怜惜的富家小姐,一个是张狂而敏感的文学诗人,一个始终把感情放在第一位,一个却是嗜书如命的书生,穆丽娟不过是需要一个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但却从未得到。
后来,无论戴望舒怎样想要挽回,穆丽娟还是嫁给了汉奸文人周黎庵为妻,人散人去,没有永恒的人,自然无法履行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诺言。
相逢即是缘,相知便是分。
戴望舒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小21岁的女孩,而16岁的杨静,亦是在好奇、崇拜的思绪下,打开了少女的芳心。
面对重重困难,种种猜忌,38岁的戴望舒,还是和17岁的杨静在香港登记结婚了,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结合,在身边人的眼中,就是天大的错误,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选择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
婚后的日子尚且安稳,他们有了女儿,面对美丽娇艳的妻子,戴望舒并非一个不识趣味的男人,1944年,戴望舒给杨静写了一首《赠内》:
不如寂寂地过一世,受着你光彩的熏沐,
一旦为后人说起时,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
幸福,但不长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人近中年的戴望舒喜欢过一种沉稳安定的生活,他不希冀同生共死,只盼着不离不弃,平平淡淡就已知足。年轻活泼的杨静,却喜欢浸泡在喧嚣的闹市中,小女孩的跳动性,敏感的诗人常常觉得把握不住,两个人的分歧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抗战结束时,戴望舒带妻子女儿回到上海,然后他找了一份在暨南大学当教授的工作,但工资不高,一家人租在老房子里,生活非常拮据。艰辛的生活,没有摧垮坚强的诗人,却打倒了过惯安逸生活的杨静。
1948年5月,戴望舒参加了教授罢课运动,被别人诬陷汉奸,他为了躲避危险,携妻女再度乘船回到香港。
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苦,戴望舒的身体也不似从前硬朗,杨静终究受不了外界的诱惑,出轨了,她爱上了隔壁年轻人,离家出走,并与戴望舒提出了离婚。
乐观倔强的诗人,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也从来不曾这般无能为力,他常在人前一再摇头说:“死了,这次一定死了”。爱情之心寂灭如灰,戴望舒的心随着雨巷消失的丁香,一同走远了。
这个时候的戴望舒,哮喘病已十分严重,上趟楼都要休息好几次。后来动了一次手术,病情也不见好转。
1950年2月28日,戴望舒为了早日康复,加大了麻黄素剂量,注射不久后昏迷过去,送到医院时,已停止了呼吸。
他去世时,才45岁。
有人评价戴望舒:
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在一个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费去一生的时光。
丁香花年年依旧,而那个守在雨巷的男人再也没有出现。
戴望舒这一生浪漫多情,才华横溢,他偏执,清幽如兰,他爱过恨过,辉煌过,也跌倒过,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那动听的字字句句,是他一生情感的交融,也是他爱的呼唤,情的归处。
留不住,丁香姑娘。
月光如洗,树影斑驳,他们一见倾心,她收起了针刺,诗人敞开了心胸,良辰美景,他们喜结连理,可是,斗转星移,她把他刺得体无完肤,他把她伤得叶黄根残,这样的婚姻,如何长久?海天之隔,她再觅新缘,他黯然神伤。
留不住,蔷薇姑娘。
百转千回,诗人不顾世俗的眼光,再度娶妻,他38岁,她17岁,老夫少妻,性格和价值观的差距,早就埋下伏笔,后来,年轻貌美的姑娘爱上了与她同龄的男孩,他们私奔了,诗人的希望之光彻底毁灭了。
留不住,玫瑰姑娘。
这一生,他爱上了三个如花一样的女子,可不幸的是,临终前竟无一人送别。民国才子,雨巷诗人,一生多情而坎坷,他就是戴望舒。
22岁的诗人戴望舒,1927年遇见了自己的丁香姑娘。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为了避难,戴望舒寄居在朋友施蛰存家里,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走进了他的心里。17岁的少女,天真烂漫,恍若一抔白洁的雪花,一尘不染,为了追求女神,戴望舒写下了无数情诗,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雨巷》。
施降年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爱笑,像一朵刚刚盛开的丁香花,戴望舒在不经意间华丽丽地沦陷在她的世界中。
戴望舒自小脸上就被天花留下坑洼的瘢痕,他敏感、自卑,但内心炽热,他把一腔的爱意都写入诗中。第一本诗集出版了,扉页上赫然写着“A Jeanne (给降年)”,戴望舒勇敢的向施绛年告白:
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
愿我在垂死时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
那是一个人用生命谱成的绝美乐章,施绛年仿佛穿梭在百花竞放的丛林里,目睹着只属于自己的美丽。她欣赏戴望舒的的才情,但又与忧郁内向的诗人保持着距离。
这样的若即若离,并没有让戴望舒退缩,而是更加猛烈和坚决。当施绛年想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拒绝戴望舒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失望之极的戴望舒竟想到了跳楼自杀。
18岁的施绛年吓懵了,她不再强硬,只是机械地喊着“我答应你。”平静之后,施绛年对戴望舒说:“嫁你可以,但你须先取得留学学位。我不想嫁给一个没有上进心,一辈子总是淹没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1931年,施绛年和戴望舒举行了订婚仪式,戴望舒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施绛年的表情写满了沉重,这强扭的瓜终是不甜的。
1932年,戴望舒去了法国留学,他知道,他的梦想并不是那一纸学历,可是,面对着施降年的坚决,他居然不敢有丝毫反对,因为反抗一次,他们的距离就远一分。
法国的每一天都是在思念中度过的,他给施绛年写了无数信,却很少收到回信。施绛年原本以为距离可以冲淡戴望舒对她的感情,可以让戴望舒移情别恋,事实告诉她,戴望舒爱她爱到了骨子里。
当得知施绛年和一个冰箱推销员恋爱后,戴望舒遭受了人生的暴击。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奋斗没了意义,来国外读书就是为了施绛年,施绛年竟然背叛了他。戴望舒变得自暴自弃,常常逃学,不上课不交作业不参加考试,最终被学校开除。
1935年,戴望舒回到上海后,当着众人的面给了施绛年一个耳光,这个耳光结束了两人八年的爱恨纠缠。对施绛年来说,这个耳光让她得到了解脱。
时光煮雨,吹散过往。
小说家穆时英不忍看着戴望舒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他拍拍戴望舒的肩膀说:“施蛰存的妹妹算什么,我妹妹比她漂亮十倍,我给你介绍。”
温和的暖阳下,二人见面了,虽说不是一见钟情,但彼此非常有好感。穆丽娟,一个知书达礼的新时代女性,她从哥哥的口中听闻了戴望舒的故事,她喜欢那个满腹才华,在文坛上颇有建树的诗人,她也喜欢戴望舒的专情,知道戴望舒曾喜欢施降年八年之久,她不止一次幻想着,倘若戴望舒肯为她写一首,如《雨巷》全心全意倾诉爱意的情诗,她即便死了也甘心。
天真可爱的少女见到成熟稳重的诗人,收起自己的锋芒,甘愿做月神周围闪耀的星辰。
些许是为了更快逃离失恋的深渊,或是为了强迫自己忘掉施绛年,戴望舒很快就接受了穆丽娟。
1936年,两人穿着西式礼服,在上海新亚饭店共结连理。一年后,穆丽娟为戴望舒生下一个女儿。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上海炮火纷飞,戴望舒一家到了香港。他们住在一个叫“林泉居”的小洋楼里,那段日子是温暖的,他们有一片临海的院子,戴望舒经常在家中办宴会,邀请一些文艺界的朋友前来喝酒聊天。
夫妻之间琐碎的事情,不经意间在时光中开出了花。然而,殷实富足的生活,才华横溢的丈夫,年轻貌美的妻子,娇小可爱的女儿,当真就意味着婚姻的幸福美满吗?平静背后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 我们之间几乎从来没有红过脸,一直和平相处,离婚理由,是性格不合,还有年龄差距,他比我大12岁,戴望舒喜欢窝在书房看书,写作,很少和我说话。”
多年后,穆丽娟告诉记者,定居香港后,她早已体会不到恋爱时的快乐,每天单调重复的生活让她厌烦,那个饱含深情的雨巷诗人,终究渐渐地与她背道而驰了。
1940年,穆时英叛国被杀,戴望舒是爱国诗人,他不准穆丽娟为哥哥奔丧,穆丽娟怒了,一气之下返回了上海,两人的关系就此降到冰点。
压倒他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戴望舒的不近人情。料理完哥哥的丧事,穆丽娟回到香港,感受到妻子对自己的失望后,戴望舒怕妻子离开自己,当穆丽娟的家人发来她母亲病危的电报后,戴望舒刻意隐瞒了这个消息,穆丽娟因此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1943年两人正式离婚。
一个是需要被人疼爱怜惜的富家小姐,一个是张狂而敏感的文学诗人,一个始终把感情放在第一位,一个却是嗜书如命的书生,穆丽娟不过是需要一个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但却从未得到。
后来,无论戴望舒怎样想要挽回,穆丽娟还是嫁给了汉奸文人周黎庵为妻,人散人去,没有永恒的人,自然无法履行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诺言。
相逢即是缘,相知便是分。
戴望舒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小21岁的女孩,而16岁的杨静,亦是在好奇、崇拜的思绪下,打开了少女的芳心。
面对重重困难,种种猜忌,38岁的戴望舒,还是和17岁的杨静在香港登记结婚了,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结合,在身边人的眼中,就是天大的错误,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选择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
婚后的日子尚且安稳,他们有了女儿,面对美丽娇艳的妻子,戴望舒并非一个不识趣味的男人,1944年,戴望舒给杨静写了一首《赠内》:
不如寂寂地过一世,受着你光彩的熏沐,
一旦为后人说起时,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
幸福,但不长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人近中年的戴望舒喜欢过一种沉稳安定的生活,他不希冀同生共死,只盼着不离不弃,平平淡淡就已知足。年轻活泼的杨静,却喜欢浸泡在喧嚣的闹市中,小女孩的跳动性,敏感的诗人常常觉得把握不住,两个人的分歧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抗战结束时,戴望舒带妻子女儿回到上海,然后他找了一份在暨南大学当教授的工作,但工资不高,一家人租在老房子里,生活非常拮据。艰辛的生活,没有摧垮坚强的诗人,却打倒了过惯安逸生活的杨静。
1948年5月,戴望舒参加了教授罢课运动,被别人诬陷汉奸,他为了躲避危险,携妻女再度乘船回到香港。
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苦,戴望舒的身体也不似从前硬朗,杨静终究受不了外界的诱惑,出轨了,她爱上了隔壁年轻人,离家出走,并与戴望舒提出了离婚。
乐观倔强的诗人,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也从来不曾这般无能为力,他常在人前一再摇头说:“死了,这次一定死了”。爱情之心寂灭如灰,戴望舒的心随着雨巷消失的丁香,一同走远了。
这个时候的戴望舒,哮喘病已十分严重,上趟楼都要休息好几次。后来动了一次手术,病情也不见好转。
1950年2月28日,戴望舒为了早日康复,加大了麻黄素剂量,注射不久后昏迷过去,送到医院时,已停止了呼吸。
他去世时,才45岁。
有人评价戴望舒:
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在一个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费去一生的时光。
丁香花年年依旧,而那个守在雨巷的男人再也没有出现。
戴望舒这一生浪漫多情,才华横溢,他偏执,清幽如兰,他爱过恨过,辉煌过,也跌倒过,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那动听的字字句句,是他一生情感的交融,也是他爱的呼唤,情的归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