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知识都是历史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07-2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维也纳小组与实证主义表达

有一些思想家从来不会成为主流,如果偶而成为主流那也不过是转瞬即逝,慢慢沉埋,被人淡忘;但他们也绝不会彻底埋没,肯定会有那么一天,被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发生:山无棱,江水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他们的价值才重新被发现。

波普尔(Karl Popper)就属于这一行列。他是20世纪初年的大思想家,与领当时思想风气之先的维也纳小组学派亦师亦友,而观点针锋相对。

要讲波普尔,得先简单介绍一下维也纳小组。说起来他们与我颇有渊源,我在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求学的时候,导师陈启伟先生师承洪谦先生,而洪谦先生是维也纳小组创始人石里克的弟子。

20世纪20年代,维也纳是欧洲的思想中心,而维也纳小组是中心中的中心,与罗素、维特根斯坦等相互唱合激发,创立了分析哲学和当代的科学哲学。随着纳粹兴起,维也纳小组中人后来散落四方,也将火种撒到英美,使分析哲学成为20世纪的主流思想。

维也纳小组继承了近代以来的经验主义传统,但给其以逻辑实证主义的现代表达,其核心是 “实证原则”:知识来自于经验观察,不仅可以而且必须被事实所证明或证伪。不可用经验验证的陈述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他们称之为形而上学。

宗教、伦理学、美学等即属此类。逻辑学、数学属于例外,他们没有经验内容,也无须经验证实,因为逻辑学、数学命题都是同义反复,结论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

“能说清的一定要说清,不能说清的则要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这句话,道尽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内涵:知识必须证明或证伪,不能证明或证伪的则还是别说了。

从逻辑实证主义角度看,科学就是这么一套方法及其产生的结果:基于经验提出理论,根据理论作出预测。如果预测获得验证,那么,理论就获得了支持。这是套证实机制: 观察,归纳,证实 。

从对经验的观察中归纳出理论,依据理论的预测获得检验,得到证实。所谓以今知古,以近知远,以已知知所不知。

这不是书斋里的哲学空谈。人们总是在经验中学习,逻辑实证主义试图严格化、形式化这个过程。它秉持着经验主义的强健和自信,相信经验能使你逐渐逼近真相,只要你用这套严格的方法,并把那些形而上学扫到一旁。

休谟的难题与波普尔的解答

波普尔出场了。他说,你们太自信了。要按你们这个逻辑,就连科学也是不可能的了。不仅要拒斥形而上学,也得拒斥科学。你无法用经验来验证科学理论。

为什么呢?因为科学理论是全称判断。举个例子:你如何用经验证明得了这句话“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要给它以经验证明,全世界的天鹅你就得一只只数过来。这当然是数不尽的。在你见到的这只天鹅是白的,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之间,有一条经验跨不过去的鸿沟。

发现这条鸿沟的第一个人倒不是波普尔,它来自于著名的休谟归纳难题。

以近知远,以所知知所不知,从对一只只天鹅的观察跳跃到对所有天鹅发言,你靠的是归纳推理:因为已知的每只天鹅都是白的,于是你认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但是,伟大的十八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大卫·休谟说:

虽然你必须靠归纳推理,但归纳推理自己却是靠不住的。它的前提是相信未来跟过去相似,但这一点却没有谁能保证。你之所以总是使用归纳推理,那是因为本能,也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

休谟归纳难题公认无解。波普尔说,它给全部人类知识带来根本性的挑战。

问题来了,既然永远无法越过归纳鸿沟,无法用经验证明全称判断,也就是说,科学理论不可能被经验证明,那么,是不是该把它与形而上学一起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显然不行。怎样挽救科学?

波普尔的办法是反转问题:归纳(induction)是不可靠的,演绎(deduction)是可靠的,既然把科学建立在归纳之上不可靠,那就把它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演绎之上。

用单个来证明全体是归纳,反过来说,用单个来否证全体则是演绎。只要发现一只黑天鹅,那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就被证伪了。形而上学则不同,它不可能被证伪。如果我说所有天鹅都应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东西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

“只有可能被证伪的才是科学。”这句振聋发聩的话,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把科学从形而上学的行列中挽救出来,这事对哲学家们重要,对你就没那么重要了。 波普尔对你我真正的价值,是完全翻转了对经验和基于经验的知识的态度。

在他看来,知识是这样演进的:面对问题,提出猜想(conjecture),比如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根据猜想作出预测,比如下一个天鹅是白的;用事实检验预测,如果下一个天鹅是黑的,那么猜想就被反驳了;不过,如果下一个天鹅还是白的,那么我们并不能说猜想得到了证实,它只是得到了佐证(corroboration) ,只要它没有被反驳,我们就大可以用下去。

如是迭代,直到终于有一天它被反驳,走完它作为对人们有用的知识的生命周期。整个过程不需要用靠不住的归纳法,只需要演绎就足够。

至于猜想如何产生,波普尔并不关心这个问题。新的科学观念和猜想的产生没有严格的逻辑方法,往往来自创造性直觉,也就是说,无法规划,无法重现,随机产生。

波普尔认为知识的演进就是 问题-猜想-反驳 的反复迭代,它与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的另一种反复迭代: 观察-归纳-证实 ,针锋相对。后者是主流。因为一般认为,人们从经验中学习,产生假设,作出预测,获得证实,反复迭代,使知识渐进地逼向真相。

在名著《科学发现的逻辑》(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中,波普尔则认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逼近真相。我们对世界的了解,通过否认自己以为知道的过程展开。 知识的进展并不是知道得更多,而是对于不知道知道得更多。也因此,知识进展并不必然是累积的渐进的,而是跳跃的,常常是断裂的。

科学理论必然要被证伪,而科学史就是一连串的失败史。“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有些曾经有用过”。

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坎德尔(Eric Kandel)讲过一个故事,有位同行的研究路线最终被发现是条死胡同,毕生努力尽成泡影,极为沮丧。波普尔告诉他,不,你的研究很有价值,它被证伪就是你对人类知识进步的贡献。对方百感交集,获得解脱。

经验靠不住,你该怎么办

不过,人们总的来说把波普尔的提示置诸脑后。今天的科学界并不按波普尔的方法来鉴定一个东西是不是科学,观察-归纳-证实仍是科学家们自认的科学方法。如果在科学家群体中投票说什么东西是科学试金石的话,拔得头筹多半会是随机受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这类具体机制。

作为一个群体,科学家们相信,经验证据既能证伪一个理论,也能渐进地增加理论的可信度,甚至近似地证明它,而近似在绝大多数时候就够用了。未来也许不会重复过去,但我们只好假设它会重复,否则怎么办呢?

在《统计学与真理》一书中,大数学家、统计学家拉奥(C.R. Rao)说:

所有知识最终都是历史学。

所有科学抽象后都是数学。

所有判断的理由都是统计学。

这是科学家又谦卑又骄傲的宣言。

几十年间,波普尔的理论逐渐沉埋,在大众观念场上只留下一句耳熟能详的那句话,“不可能被证伪的就不是科学。”而思想内涵渐渐遗忘。波普尔本人则从顶尖思想家的位置上一路下滑,淹没在故纸堆中。他曾在伦敦政经学院执教23年,但拿到教授职位过程艰辛。据说他用过的办公室今天变成了厕所,我还请在那里的朋友去实地考察过。

如果不是大投机家索罗斯奉他为精神导师,《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认他作偶像的话,除了治思想史的专家外,今天谁想得起他?

索罗斯和塔勒布,这些人以承接波普尔思想谱系为荣,他们当然知道 从经验中学习是我们惟一的办法,舍此别无他途,但是如果以为经验必能将我们带来离真相最近的地方,就会陷入经验的自大,掉入过度拟合于过往经历的陷阱,而越是对过往经历过度拟合,对未来就越没有预测力。

我们早已摆脱了决定论的世界观,懂得世界本质上是不确定的,却又随时可能掉入另一种过度自信,以为自己对不确定性的掌握很确定。

常识认为知识来自盲人摸象,摸得越多我们了解得就越多。波普尔的价值是告诉我们,知识是在黑屋子里追逐黑猫,我们只能知道它不在哪里。

理解波普尔,对无常命运多一份敬畏,在依靠经验时多一点清醒,且用且疑,且疑且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