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否是不正确的心理,会害了孩子?
首先我们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是不是正确的心理,一般情况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这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期望太高,就不算是太好的心理。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能在班上、学校里的排名靠前,这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家长因为自己无法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而寄希望于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这样的家长就是对孩子期望太高了,他们希望孩子希望孩子次次考满分,稍微考得不是很理想就责骂或者惩罚孩子,这种情况就是不正常的。
接下来说期望太高会不会害了孩子?
第一方面,不会,有些孩子在父母高期望的情况下对自己也高期望,父母的高期望会让他更加努力。
第二方面,会,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对自己有高的期望,在父母高期望的作用下,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无处宣泄之后会产生逆反心理,更有甚者做出过激行为,这样无疑是害了孩子,即使孩子没有在明面上做出相应行为,他的心里也会扭曲,没有办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高期望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是父母真正想要的吗?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不正确的心理,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的。
1.家长接照自己心里的预设,包办孩子的未来。 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接受外界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生活现状,设定自己孩子的未来,延续自己的梦想。由于孩子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孩子的吃穿住行由家长提供,所以使这一行为的实施变为可能。
2. 社会 竞争给家长带来的压力
现在的 社会 虽然是多元化的 社会 ,但考入名校,毕业后就业选择面更多,薪金更高。尤其当父母未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状况不佳,或者为了实现代际阶层和财富的成功转移而对孩子寄于过高的期望。
1.为孩子设定无法达到的目标。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潜力没有正确的认识,设定过高的目标,无论孩子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
人的潜质是先天俱备的,后天的努力只是激发潜质。为什么说乌龟不能和兔子在陆地上赛跑一样。
2.盲目攀比。 将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盲目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自己的孩子如何蠢笨。当孩子的学习或其他方面的表现不能达到自己心中的期望时,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体罚。
1.严重的自卑和挫败感。 当孩子永远也无法达不到家长设定的目标,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严重的自卑和挫败感,不愿和人沟通交流,对可以达到的目标也缺乏自信。
2.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信。 家长过多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干预,使孩子事事处处都要考虑家长的意见,就会缺乏独立意识和进取心,遇事没有主见,不愿尝试新事物,成为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3.冷漠,麻木。 当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经常指责,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对人对事冷漠,麻木,莫不关心,没有进取心,对生活丧失热情。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要将孩子将来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家长回家好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我认为孩子首先要做遵纪守法,敬畏规则的好公民,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其次孩子要身心 健康 。家长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避免简单粗暴。遇事多沟通交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培养孩孑养成热爱锻炼的良好习惯,为一生的幸福奠基。第三,热爱工作,自食其力。以前叫热爱劳动,现在应该叫热爱工作。根据自己的能力,干适合的工作,不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自食其力,不做"啃老族",不做无业游民。第四,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让长长的一生不至太过乏味。球类、书法、绘画、朗诵、写作等等,不期望孩子成为某方面的大家,只需让孩子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能感受到生活幸福的人。第五,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教育孩子要多鼓励,一步步战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 的 困难,培养孩子知难而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2.善于分解目标。 将长远目标分解成近期目标,使孩子跳一跳可以够的着的目标,一步步完成较高的长期目标。
结论语: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 健康 幸福的成长,积极乐观的生活。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不正确的心理,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的。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往往会适得其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过高的期望,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认为他不够好,还可以更好,他收到的是否定,而不是肯定。孩子要么自卑,继而自我否定;要么与父母对抗,表示不服,证明自己。孩子的能量精力投入在这两方面都是负面消耗。
只有当孩子被看见,被接纳,被尊重,被爱的时候,他不需要耗费能量去自我否定或证明什么,他才能真正关注自己的真实需要,他的生命才会舒展,才会集中精力在他兴趣的方向上,而这样他才有创造力,更容易有所成。
所以,为人父母者,要区分清楚对孩子的期待中,有多少是希望孩子替你完成你未尽的理想,如果是这样,那么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这样你剥夺了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权利。如果纯粹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就去发现他的优点,顺其优点去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或许他的兴趣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我们首先应该认同他的兴趣,在尊重的基础上做充分沟通,结果还是得让孩子自己思考决定。尤其是当孩子高中之后即将成年,他更需要被认可被尊重。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本来就不是不正确的,如果你觉得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了,那你就得警惕了,下面我就浅说下期望过高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
一、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给孩子过高的期望要么给孩子带来压力,要么给孩子带来阻力。压力过大,或阻力过强,都很难让孩子轻松前行。家长受自己期望的影响会不断地敦促孩子去做事情,去努力,有的孩子调节的好,会舒缓自己内心的压力,有的孩子调节的不好就会走上歧路,而且一旦到了青春期,孩子会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以及对抗心理,面对父母的过高期望,过多压制,被逼到“墙角”的孩子,会拿起反抗的武器与家长对着干。面对父母的要求,或者是阳奉阴违,消极抵抗,或者是忤逆和对抗父母,甚至用过激的言行刺激父母,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亲子冲突,恶化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二、让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自己的思想,对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过于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很可能会丧失掉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且家长对于孩子过高的期望落空时,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失望情绪,无论是表现出来的,还是没有表现出来的,都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变得自卑。
三、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很多的任务,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学习上,这样就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成为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任何一个人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肯定都会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长期以往,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四、引发孩子的成就焦虑,自信心丧失
一旦没达到内设的对比标准,对成绩的自我良好感觉就差,对自我的评价也就低,就不满意自己,无法原谅自己,从而引发成就焦虑,自信心的丧失。往往期望值太高的父母都是不容孩子失败,不满孩子的作为,通常是用批评、打骂、唠叨、施压等行为来回应孩子的失败,从而使孩子变得更加无助,悲伤,抑郁,体验着长久的消极情绪,难以自拔,产生心理障碍。
我家孩子今年高三,还有三个月高考。高中以来,孩子的爸爸就好高骛远,总是给孩子定了一个最高目标,他心目中的“西南交大”,让孩子无所适从。每年暑假回家,爸爸都会和孩子聊高考志愿事宜。
还有快一年时间接近高考了,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电话里面高诉我:
儿子:妈妈,爸爸定的目标太高了,我有好大的压力。
妈妈:那只是爸爸一厢情愿的终极目标,尽自己最大努力,适当地逼逼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固然好,努力奋斗过了以后不后悔。
孩子的确很自律也很努力,学习成绩一路下来还较为乐观。但身为孩子的母亲和孩子本人,都极为不认同爸爸这种想当然的目标。
所以我不同意父母一味地拔高孩子的能力范围,定下高期望高收益,无论在性格、生活和学习上都会让孩子反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也许适得其反。当然作为孩子,也不能过度指责父母心理扭曲,可以多与父母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取得认同感;作为家长,适当地自我批评也是有利于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成长。那为什么总会在 社会 及家庭中出现高期望值后的伤害和痛苦呢?
一、父母过于强势,高压态势下的强硬期望,不切实际的硬性指标。假如你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生来就内向,或者受遗传因素及后天家庭等影响导致孩子怕人不喜欢交朋友,看到陌生人就躲,上课也害怕举手回答问题,经常被别人欺负,说话唯唯诺诺不敢上台,也从来不敢参加任何活动等系列不待人喜欢的行为,这样的孩子他本身就有极强的自尊心和学习的自律性,自己做事的目标性也很强,只要自己要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此时的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依然强行给他一个去交朋友、考100分和985、211等大学太高的期望值,但他觉得自己的努力还达不到时,那孩子也许会完全崩溃或者发生意外。假如你的孩子是一个极外向性,见面熟,爱出风头,话多不遵守纪律、学习基础底子薄弱等行为,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是大家经常夸奖的聪明而不学习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硬是要给他定一个事事自律的乖孩子、考试必须90分以上等高期望,那无疑等于是对牛弹琴,孩子也许会无所谓,心里会嘀咕着“有病,真有病或者变态,太变态”的语言攻击,过后就把父母的期望当做是空气放掉而已。
二、孩子的叛逆和自身独立性。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思想。当孩子未上学时,孩子最大的期望是每天跟在父母身边,或者抱着背着,父母也是爱不释手,那一定是互相离不开;孩子快小学毕业了,孩子出现了叛逆,有很多孩子此时的期望就是避开父母的唠叨,或者想通过考学离父母远点;孩子高中毕业了,最大的期望是能考一所好学校,无所谓和父母的距离;孩子工作了,最大的期望是升职加薪,找一位理想中的伴侣,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孩子有他不同的成长阶段和期望,他们会随其自然,他们会依靠自己的独立性去完成自己的期望。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十个手指头也长短不一。父母应该要针对孩子的实际和发展阶段给他们定一个可能实现的期望,不要好高骛远,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那该如何下手呢?
一、家长无声无息地不断调整对孩子的期望。
有一个这样让我很有感触的微视频,也是一个清华学子的真实经历:学子小时候数学一直不好,某次考试,孩子考了28分,战战兢兢地回家等着父母大肆批评指责,可父亲看后,蹲下身子,眼睛里充满希望地摸着儿子的头。
爸爸:儿子,你很勇敢,敢于去尝试考最后一名的感受。
儿子惊讶地瞪大眼睛,他告诉自己,一定不让父亲失望。第二次,他考了58分,依然没有及格,他自己也极为失望。
爸爸:儿子,你看你就做了一点点的努力就那么大的进步,爸爸相信你一定没问题。
从此以后,儿子决心更大了,终于在高考中取得了680多分的优异成绩,进入了父母完全意料期望之外的清华大学。
这告诉家长孩子们,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期望挂在嘴上,表现在自己语言的和行动的强势上,而是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调整再调整,这样孩子既不会有压力,反而有一股作气的动力。如果家长总是不加分析不切实际的拔高对孩子的期望,既会让自己每天处于愤怒无力之中,心态也逐渐变得扭曲,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二、孩子努力地使自己心目中的期望尽量向父母靠拢。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期望,我们很多人经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发出这样感叹者的确很多,因为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如今年特殊疫情影响下,孩子们正式开课的上学期望一再被拖延,家长们正式复工的期望也在不断落空,每个行业的发展期望都不断受挫等等。但这时候每个人都对疫情有个正确的认知,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等,期望就会变得更加真实而更易实现了。
作为孩子,把父母的期望当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激发出自己各方面的潜能,父母期望你做一名翻译,那如果你有这方面的优势,就去充分发挥,反之去尝试着改变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学习,看电视就看没有中文翻译的片子,听外语和中文标准播音,张嘴跟随电视字幕说读等等,通过努力,本来觉得不可能的期望就变得极为日常了,这期望不就达成共识了吗?成功的逆袭者比比皆是,你就是下一个成功者。
无论父母期望高低,他们心理并没有扭曲,都是期望自己的孩子前途更加美好,只是没有根据实际不断地调整而已。同样无论孩子期望如何?你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去尽量靠拢父母的期望,最终去实现大家共同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不能够让孩子对自己说真心话,并且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我们站在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父母给予了我很好的期望,而我没有能力达到,我特别渴望做到让父母开心满意,可是我使劲了浑身的力气,却仍旧和父母的期望差很远。我真的好差,真的好笨,可是我不想让父母失望。
我深知父母有多爱我,深知父母对我的期望,深知父母为了让我达到目标牺牲了很多,可是我太笨了,怎么也做不好。
我不敢和父母说我遇到了困难,我怕他们失望,更怕他们指责,或者因为我的事他们会发生争吵。
我把所有的问题都憋在心里,时间久了越来越沉,越来越重,终有一天,承受不住了,会怎么样?真的不敢想象,真的很恐惧。
这是我站在一个孩子角度,想象他们的心理。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引发自卑、自闭、恐慌、紧张、不安等心理问题。
所以,希望作为父母的,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想的是什么,给予他鼓励与支持,便可以事半功倍。
首先这位家长您不用自责,没有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很正常的一个心理,全世界的父母都是这样的。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孩子是什么类型,才好再适于恰当的引导。
倘若把孩子比作成植物,植物的种类有很多,有大树、有藤蔓、有花草。大树又分那种高大挺拔的树,长得很快的树,长得很慢的树。
当我们清楚的知道他到底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棵花草、还是一颗青菜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和引导就会更有方向,就知道什么真正适合他。
倘若用培养一颗大树的方法去培养一颗青菜,或者说用培养一颗青菜的方法来培养一棵大树,那都是不得法的,都是缘木求鱼。只有明白孩子的底板是什么,给予他需要的,孩子就才不会有压力。
谢谢平台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从心理 健康 的角度说:
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心理与动机。
我们搞临床的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病态的父母造就病态的孩子。”
大凡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苛刻,而且在教育模式上大多是批评指责多,而鼓励和表扬少。
这样做的结果常常影响着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要麽是过分追求完美,要麽是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欲望和感受,活得过于理性和压抑。
时间久了,就慢慢地变得自己迷失了自己,从而成为我们心理科潜在的病人。
其实做父母的,有着“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理也无可厚非,但不必期望太高,这样不但自己活得累,还让孩子也活得累。
更重要的,每个孩子就像一颗不同的种子,它会按照它自己的样子去发芽、去成长,做父母的,只需要浇水施肥就可以了,而不必“拔苗助长”!
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过高,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一旦付诸行动,可能会害了孩子。
河北有个小学生,上网课不用心,被家长批评后跳楼自杀,躺在血泊中的时候,家长幡然悔悟,哭着说“我再也不让你学习了,再也不让你上网课了”,原来对孩子过高的要求,现在已经害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往往是把孩子当做一种工具,当做“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的工具,有时候这个工具稍不如意,就会又吵又骂又打,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孩子,害了孩子。
尤其是,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基本的了解,一律要把孩子培养成“龙”、培养成“凤”,改变性别,改变物种,那势必会令孩子不堪忍受,出现令父母痛心的一幕。
总之吧,父母对孩子不能没有期望,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但期望也不能太高过高,脱离实际,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期望”。
对!父母往往想把孩子培养成他们自己所期望的样子,而不是孩子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样实际上是泯灭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 情感 长期受到压抑,不能发挥孩子的天赋才华,表面上看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实际上他内心感到无限的委曲,就象电脑中毒一样,软件无法升级,终身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在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没有遇到好的电脑程序员帮他安装杀毒软件和升级软件,孩子的一生就只会平庸甚至被毁灭!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消失,就在沉默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