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假货风波!“店大欺客,商大欺法”
我们电商行业有一句让从业者很戳做搜心的话: 当你以用户为中心,你就会提高销售量,打响品牌;当你产品质量做得不好,忽悠消费者,肯定会被消费者说,必然会投诉,影响你店铺的形象和产品销售。 真的是这样吗?消费者真如此苛刻吗?好像并非如此。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被传为零售佳话。曾经,上海顾客投诉盒马螃蟹绳太重,引起盒马总裁老板的注意,查明原因后,公开出来道歉。之后在宴游短短的一年里,有了剪袋沥水、氧气包、宰杀损失、缺重返现等盒马式服务。剪袋沥水,指帮买海鲜的消费者剪袋角沥水后再称重,避免暗中花冤枉钱。宰杀损失是啥?就是预先告知消费者鲜活鱼类“宰杀损失”数据,让消费者买得明白。 这些凝聚着细节、细心、细抠、细算的零售成纯祥历语,不仅成为流行网语,更成为行业标准。
我作为电商起步的创业者,深有体会,现在电商越来越不好做了,不但有残酷的竞争压力,还有遭顾客投诉。但是要想走得长远,走得更久,主要还是从细节出发,以用户为中心,让他们在购买的每一笔中都能得到真真实实的满足和喜悦。就比如我们一年可以出售超30万只、已经卖了10年的一个明星产品“兔子杯”。该品牌在设计这只杯子时,仅模具费一项就花费了300万元,但这只杯子依旧存在缺陷,因为“兔子杯”的杯盖在倒置的情况下会出现漏水。本着“为孩子提供最佳产品”的执着,我决定挑战“极致”,请来行业内顶尖的结构工程师,模拟孩子饮水的各种习惯及场景,从水杯漏水、杯盖透明度、吸管的材质、清洗的便利性等诸多细节入手改良,几乎将优化改造做到了极限,最终做出了自产的“完美水杯"。这一次,不仅为孩子做到了极致,为自己履行了承诺,更赢得了业内同行的信任和认可。
但是,我同样也知道,一次假货对商家和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对商家而言多了一个退款,一个差评,就有可能把商家打了个稀里哗啦,一夜之间人人喊打,更丢失了诚信;对消费者来说,一次购买的不愉快,意识自己被坑了,就会失去信任感,再也不会购买此商家产品。
比如这次 京东假货风波事件 。
天津某女士,在京东上花四万多购买了一款线上标为150寸的大电视,后来发现最多也不过100寸,而继续查看的时候,发现尽然是三无产品。再去找,发现京东上的这个电视也下架了,也找不到具体卖方。
这是京东平台上不止一次出现类似这样的事情,同样在天津,田先生花了48000元在京东平台购买了一台标明为150英寸的“长虹”大彩电。安装师傅当时就发现电视仅为100英寸,并且和张女士购买的电视一样,是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
按理说, 京东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把关体系,早已成为电商中的佼佼者,我们也经常都会去京东买东西,因为信任京东正品,但是这次为什么商家还是能够上架虚假产品,一个如此大件的三无产品可以堂而皇之销售? 这个京东好好自查,并且商家也要给出相应的说法。
一方面,京东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采用各种 科技 手段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或与自身压力有关。这几年,电商巨头竞争日趋白热化, 无论是下沉市场还是折扣市场,电商竞争激烈,以“自营物流主打品牌”的京东会面临着对手越来越多,像拼多多、唯品会、天猫等等。
另一方面,京东自己觉得已经获得了足够大的市场地位,这种事情就算罚款对它来说也是九牛一毛,毕竟赚得已经够钵满盆体了。
总之,这次京东的假货风波会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 各大电商巨头垄断背后,受伤害的还是消费者。 毕竟还有很多人遭遇京东购物的不愉快经历,很多人为了减少麻烦,按下不说而已。希望这次假货风波,也给京东提个醒, 引起重视,认真整改,至少确保在经营过程中不坑蒙拐骗,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