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让你看了三遍以上的美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权力的 游戏 》
《权力的 游戏 》第一部播出的时候是在2011年,权谋争夺,跌宕起伏。
格局庞大, 剧情丰富。维斯特洛大陆上的七大国家、九大家族,每一处都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故事先是从临冬城引入,然后大开大合蔓延到整个维斯特洛大陆,家族与家族的争斗与联盟,人类与异鬼的争夺与对抗,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但能够保证你看到的任何东西都不会让你失望。有人说有一种“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感觉,是的,江湖还是江湖,到哪里都是江湖。
人物鲜活 个性突出
《权力的 游戏 》里没有配角,每一个角色都独一无二不可或缺,每一个形象设定都为了剧情的走向而设计的完美无缺,自带大龙buff的龙妈是,什么也不懂的雪诺是,第一集就摔断了腿的布兰也是,甚至看上去十分炮灰的Hodor也是,你仔细去分析每一个角色,掰开了揉碎了的看,每一个角色都鲜活有生命,都不是随手插进去的。
有人看剧被“I DRINK AND I KNOW THINGS”的小恶魔圈粉,有人被“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瑟曦惊艳,有人甚至中意五大三粗、全是muscle的卓戈。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个人物都是the one。
血腥残暴 尺度惊人
一个没怎么看过美剧的妹子看了几集权游之后,觉得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什么都有啊,而且就那么大张旗鼓的演出来了?是的,HBO的尺度从来不会让你失望。要说限制级影片,中国香港也有,但和把限制级内容拍成艺术品一般的作品,看起来不是一种感受。
《权力的 游戏 》里政治哲学第一课,就是所有的德性、荣誉、虔诚、誓约,都是维持“现实秩序”权力运作的“把戏”之一部分。会玩“权力 游戏 ”的人,需要让别人(而非自己) 深信这套体系。回到瓦里斯的谜语: 国王、教士、富商可能都不相信支撑自身权力背后的叙事,但是必须要让那个剑手对自己深信,才能指挥他杀死其他两人。所以,从第一季开始,《权力的 游戏 》就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马基雅维利式“去道德化”的政治世界中: 在“权力 游戏 ”里,如果没有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智慧和手段,那就只有横死一条路,不管你实力(力量)有多强。
这也造成了该剧目前最受观众诟病的一点,即它违背虚构作品(小说/电影/电视剧)的主配角差序原则: 虚构作品必须要形成突出的主角,以使得读者/观众有投射关注与认同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作品-受众之间的有效心理关联,关联越强,作品越受欢迎。影视制作的入门原则就是要让观众能很快确认剧中男一号、男二号以及女一号、女二号; 与此对应,所有影视奖项也都是分列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然而,《权力的 游戏 》完全颠覆了观众们一贯的观剧体验: 从其第一季开始,他们被迫习惯核心主角突然下一幕就会横死,主演随时准备“领便当”的状况,原作者与编剧们完全不珍视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对主角们所培养起来的 情感 。
有人已经总结了“观看权力 游戏 之心理循环”: (1) “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剧!”;(2) “我找到了新的最喜欢的角色!”;(3) “哦,不! !为什么? 上帝阿! ! 为什么?”;(4) “我再也不看这部愚蠢的剧了!”(然后再重新回到1)。《华盛顿邮报》在第六季开播前夜公布了一项统计: 该剧只前五季就共有704个角色“领了便当”(包括人和动物) ,刷新美剧“残忍”新高。
然而,当那些对剧情表示不信服的观众返回头去检视剧中所有的线索时,却会看到这些意外结果却又完全在逻辑之内: 信任他人的承诺/誓言,信任符号性规则(如“不得加害屋檐下的宾客”这条维斯特洛大陆上神圣的“宾客权利”) 的约束力,使得曾经极具实力的史塔克家族父子两代人瞬间遭到彻底覆灭。荣誉、善良、忠诚、信义这些德性,在政治世界里作用甚微,这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者之间的“ 游戏 ”。
奈德是一个令其对手如“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都称赞的“高尚之人”,然而他断然拒绝御前财政大臣“小指头”培提尔·贝里席之建议(拥护实为瑟曦王后与其弟詹姆乱伦之子乔佛里即位,并以摄政王身份攫取至高权力) ,但同时又继续对“小指头”保持信任,终致自己一秒间从首相沦为“叛贼”。奈德有荣誉但“无谋”之极的举动,还包括决意揭破乱伦秘密却又事先约见并告知瑟曦自己整个计划(好让她有时间带着三个孩子离开都城) ,等等。奈德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仔细梳理剧中线索,其实完全不算意外。观众极度强烈的意外感,纯粹来自男一号绝不会突然横死这条影视制作入门级原则。
与奈德之死相似,其子罗柏率众称王后在战场上未尝一败,但却因相信“宾客权利”及其封臣们的效忠之誓,亦在弗雷家族与波顿家族联手设局下一夕间尽皆受戮,碧血横飞。在史塔克家族倾覆的血野上,兰尼斯特家族、提利尔家族、马泰尔家族、艾林家族、波顿家族以及“小指头”、瓦里斯等等各路高手们继续各施神通,继续彼此算计,明争暗斗。
在德裔美籍政治哲学家利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1899—1973)看来,马基雅维利去道德化的政治现实主义,实乃真正标识了现代性的肇端。至此之后,形而上学(雅典) 与宗教(耶路撒冷) 不再具有真理地位,而纯粹成为“浮影游墙”的叙事,沦为权力 游戏 玩家们手里的“把戏”。这导致( 1) 政治生活与道德脱钩; ( 2) 政治问题(从治理到政治正当性) 变成了技术问题。
用这个洞见来反观《权力的 游戏 》,剧中“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就代表了能出现在马基雅维利舞台上(并能不横死) 的最理想的政治人:熟谙各种政治手段和权术,不信神也没有特别强的荣誉感(并且以公开出入妓院而为其父深恨) ,但具有职责意识(和一定同情心) ,并有高超的技术能力来履行其所居之位所承担的职责。其父泰温·兰尼斯特极其厌恶这个侏儒儿子,但仍派他去都城作为自己缺席时的代相,就是深信其技术能力,并且在乔佛里一世进一步肆意妄为时有能力也有担当去严加阻止。而后来瓦里斯把他救下来后推荐给狭海对面的“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也同样是因为目睹了其代相时期的作为与能力,深信他是能够辅佐丹妮莉丝重返铁王座并保持维斯特洛大陆长久和平的不二人选。
越狱,英雄,暮光之城
《权力的 游戏 》第一部播出的时候是在2011年,权谋争夺,跌宕起伏。
格局庞大, 剧情丰富。维斯特洛大陆上的七大国家、九大家族,每一处都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故事先是从临冬城引入,然后大开大合蔓延到整个维斯特洛大陆,家族与家族的争斗与联盟,人类与异鬼的争夺与对抗,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但能够保证你看到的任何东西都不会让你失望。有人说有一种“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感觉,是的,江湖还是江湖,到哪里都是江湖。
人物鲜活 个性突出
《权力的 游戏 》里没有配角,每一个角色都独一无二不可或缺,每一个形象设定都为了剧情的走向而设计的完美无缺,自带大龙buff的龙妈是,什么也不懂的雪诺是,第一集就摔断了腿的布兰也是,甚至看上去十分炮灰的Hodor也是,你仔细去分析每一个角色,掰开了揉碎了的看,每一个角色都鲜活有生命,都不是随手插进去的。
有人看剧被“I DRINK AND I KNOW THINGS”的小恶魔圈粉,有人被“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瑟曦惊艳,有人甚至中意五大三粗、全是muscle的卓戈。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个人物都是the one。
血腥残暴 尺度惊人
一个没怎么看过美剧的妹子看了几集权游之后,觉得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什么都有啊,而且就那么大张旗鼓的演出来了?是的,HBO的尺度从来不会让你失望。要说限制级影片,中国香港也有,但和把限制级内容拍成艺术品一般的作品,看起来不是一种感受。
《权力的 游戏 》里政治哲学第一课,就是所有的德性、荣誉、虔诚、誓约,都是维持“现实秩序”权力运作的“把戏”之一部分。会玩“权力 游戏 ”的人,需要让别人(而非自己) 深信这套体系。回到瓦里斯的谜语: 国王、教士、富商可能都不相信支撑自身权力背后的叙事,但是必须要让那个剑手对自己深信,才能指挥他杀死其他两人。所以,从第一季开始,《权力的 游戏 》就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马基雅维利式“去道德化”的政治世界中: 在“权力 游戏 ”里,如果没有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智慧和手段,那就只有横死一条路,不管你实力(力量)有多强。
这也造成了该剧目前最受观众诟病的一点,即它违背虚构作品(小说/电影/电视剧)的主配角差序原则: 虚构作品必须要形成突出的主角,以使得读者/观众有投射关注与认同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作品-受众之间的有效心理关联,关联越强,作品越受欢迎。影视制作的入门原则就是要让观众能很快确认剧中男一号、男二号以及女一号、女二号; 与此对应,所有影视奖项也都是分列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然而,《权力的 游戏 》完全颠覆了观众们一贯的观剧体验: 从其第一季开始,他们被迫习惯核心主角突然下一幕就会横死,主演随时准备“领便当”的状况,原作者与编剧们完全不珍视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对主角们所培养起来的 情感 。
有人已经总结了“观看权力 游戏 之心理循环”: (1) “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剧!”;(2) “我找到了新的最喜欢的角色!”;(3) “哦,不! !为什么? 上帝阿! ! 为什么?”;(4) “我再也不看这部愚蠢的剧了!”(然后再重新回到1)。《华盛顿邮报》在第六季开播前夜公布了一项统计: 该剧只前五季就共有704个角色“领了便当”(包括人和动物) ,刷新美剧“残忍”新高。
然而,当那些对剧情表示不信服的观众返回头去检视剧中所有的线索时,却会看到这些意外结果却又完全在逻辑之内: 信任他人的承诺/誓言,信任符号性规则(如“不得加害屋檐下的宾客”这条维斯特洛大陆上神圣的“宾客权利”) 的约束力,使得曾经极具实力的史塔克家族父子两代人瞬间遭到彻底覆灭。荣誉、善良、忠诚、信义这些德性,在政治世界里作用甚微,这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者之间的“ 游戏 ”。
奈德是一个令其对手如“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都称赞的“高尚之人”,然而他断然拒绝御前财政大臣“小指头”培提尔·贝里席之建议(拥护实为瑟曦王后与其弟詹姆乱伦之子乔佛里即位,并以摄政王身份攫取至高权力) ,但同时又继续对“小指头”保持信任,终致自己一秒间从首相沦为“叛贼”。奈德有荣誉但“无谋”之极的举动,还包括决意揭破乱伦秘密却又事先约见并告知瑟曦自己整个计划(好让她有时间带着三个孩子离开都城) ,等等。奈德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仔细梳理剧中线索,其实完全不算意外。观众极度强烈的意外感,纯粹来自男一号绝不会突然横死这条影视制作入门级原则。
与奈德之死相似,其子罗柏率众称王后在战场上未尝一败,但却因相信“宾客权利”及其封臣们的效忠之誓,亦在弗雷家族与波顿家族联手设局下一夕间尽皆受戮,碧血横飞。在史塔克家族倾覆的血野上,兰尼斯特家族、提利尔家族、马泰尔家族、艾林家族、波顿家族以及“小指头”、瓦里斯等等各路高手们继续各施神通,继续彼此算计,明争暗斗。
在德裔美籍政治哲学家利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1899—1973)看来,马基雅维利去道德化的政治现实主义,实乃真正标识了现代性的肇端。至此之后,形而上学(雅典) 与宗教(耶路撒冷) 不再具有真理地位,而纯粹成为“浮影游墙”的叙事,沦为权力 游戏 玩家们手里的“把戏”。这导致( 1) 政治生活与道德脱钩; ( 2) 政治问题(从治理到政治正当性) 变成了技术问题。
用这个洞见来反观《权力的 游戏 》,剧中“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就代表了能出现在马基雅维利舞台上(并能不横死) 的最理想的政治人:熟谙各种政治手段和权术,不信神也没有特别强的荣誉感(并且以公开出入妓院而为其父深恨) ,但具有职责意识(和一定同情心) ,并有高超的技术能力来履行其所居之位所承担的职责。其父泰温·兰尼斯特极其厌恶这个侏儒儿子,但仍派他去都城作为自己缺席时的代相,就是深信其技术能力,并且在乔佛里一世进一步肆意妄为时有能力也有担当去严加阻止。而后来瓦里斯把他救下来后推荐给狭海对面的“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也同样是因为目睹了其代相时期的作为与能力,深信他是能够辅佐丹妮莉丝重返铁王座并保持维斯特洛大陆长久和平的不二人选。
越狱,英雄,暮光之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