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资条不给员工违法吗
用人单位应根据本规定,通过与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协商制定内部的工资支付制度,并告知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同时抄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2023-04-13 · 百度认证:杭州嘉创弘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是违法行为!工资条作为企业发给员工本月工资的明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让员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各项具体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工资条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旦发生纠纷,工资条可以作为员工在这个公司的收入证明以及其他明细证明,比如涉及到经济补偿、加班费计算等问题时,工资条上的记录就成为了关键的证据。同时,工资条也能够监督企业及时发放工资,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劳动法》明确规定,员工对于企业规定的工资分配方案,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这意味着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福利和工资构成。企业有义务向员工提供工资条,以满足员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因此,企业不提供工资条是一种侵权行为。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进一步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在这个过程中,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同时,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这一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在工资支付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了劳动者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工资情况。
如果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条或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可见,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条虽然不会直接涉嫌违法,但是却对劳动者构成了侵权。如果劳动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工资条内容,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单位提供。
总之,工资条对于员工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应依法履行提供工资条的义务,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而员工也应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合理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