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的农民起义,是因为哪些原因而爆发的?
唐朝末年,皇帝无知无能,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苛捐杂税,导致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分封,群臣党争,整个社会漏洞百出,百姓苦不堪言。玄宗十三年(859年),丘福带领浙东地区的农民起义。咸通九年(868年),庞勋在贵州(今广西桂林市)率领驻军起义,被称为庞勋起义。虽然这两次动乱很快被唐朝镇压,但它们是更大规模起义的预兆。宋祁在其《新唐书》中总结了这一教训。"唐亡于黄巢,而祸起于桂林!"
唐初没有江南,但有关中、河东、巴蜀,所以可以征服全国(虽然危险重重)。至少有人在工作,而不是在打点滴。在唐朝末年,只有不完整的关中和东都的残余。河北被侵蚀后,靠江南的输血维持。粮运断绝后,就是唐朝和五代的残余,相当于拔掉了重症病人的呼吸机。重要的是,昭宗皇帝真的会放过任何一个有丰富军功的皇子或亲王作为将军吗?昭宗皇帝自己是否害怕仅次于太祖皇帝?皇帝功高震主后,谁还忍心抵制太宗皇帝的旧事,如果昭宗皇帝抗争,甚至昭宗皇帝的内臣威胁到昭宗皇帝,他也不敢说。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中国人只善于抄袭,不善于发现创新。其实,这是封建农耕制度的问题,不是换皇帝玩政治的问题。如果没有新的社会制度来取代农耕文化,农耕文明的精髓就会逐渐走到尽头。你会发现,换皇帝、换朝代都无法走出死胡同。正如马列主义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你怎么换总统都避免不了垄断资本对生产力的浪费和扼杀一样。社会变了,人类就不能再进一步了。
武则天当政时,在军事上吃了不少败仗。安西诸镇被迫放弃;后突厥崛起(突厥复辟);瀛洲起义(契丹崛起)。对外战争往往是灾难性的。后来又不得不改立李旦为太子,以狄仁杰为统帅。武则天统治时期,由于在瀛洲之战中屡战屡败,在幽州设置了省帅(起初称为都督府,后来逐渐改为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