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违反《网络安全法》被罚80.26亿,收集的数据到底去哪了?
掌握详细的个人出行信息后,滴滴出行似乎已经有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对个人来说构成了潜在信息风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大数据杀熟”: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
从理论上理解就是,物联网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信息,把有关联的数据经过整理,关联起来,最后通过升值,大数据背后的意义就显得非比寻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而且 滴滴收集用户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分析,得出该乘客的消费水平等,这仅仅是利用数据可以做到的小小一部分,其影响力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一旦泄露,对国家的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
像大家平时注册滴滴,会使用自己的手机号等信息进行注册,你的个人信息从此开始已经被收集了,之后在使用滴滴的过程中,你去过的地方也会被一一记录,至此可以推理出你平时去哪里玩,在哪里工作等,这仅仅的一小部分是不是已经感到有些可怕了。所以大数据的存在,如果其隐私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就会被恶意利用,有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在大数据传输的各个环节过程中,不仅存在泄露、篡改等风险,更有可能会被恶意者攻击利用。
目前隐私保护技术还相对不够完善,因此网络上的个人隐私很难得到很好地保护,就像大家平时使用的社交软件,微信、QQ、微博等,都无时无刻在监控着大家的一举一动,包括你的朋友、家人以及出行、购物等各项信息都会被收集并利用。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你淘宝经常浏览过的物品,在推荐好物当中会发现大部分是同类型的商品,这就已经说明淘宝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出你近段时间的喜好,继而不断为你推荐,刺激消费。
2024-06-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