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是什么?

 我来答
正义阿牛
2023-04-18 · 快来私信我,为您答疑解惑。
正义阿牛
采纳数:223 获赞数:13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兵书,主要是讲述战争的策略和战术。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战略思想:

  • 兵不厌诈:指战争中的虚实之道,要善于利用敌人的错觉和欺骗敌人。

  • 知己知彼:要对自己和敌人都有清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战略。

  • 精兵简政:指在战争中要集中优势力量,让兵力更加精干,政策更加简明。

  • 道不同不相为谋:指在决策时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原则来选择合适的策略,不能违背自己的信仰。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指如果能够充分了解敌人和自己,掌握双方的情报和弱点,就可以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的计谋和策略,注重了战争的心理战和虚实之道,对后世军事战略学和商业策略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者eVadxZ8vOQ
2022-12-09 · TA获得超过407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92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224万
展开全部
基本内容大致如下:
战争观
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⒈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⒉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指导原则
⒈重战思想。《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⒉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⒊备战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绸缪。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⒋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
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进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不仅仅对战争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政治、外交、经济乃至工作生活都有一定帮助。
全胜战略
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中指出:“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运筹大师
2022-12-10 · TA获得超过469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51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925万
展开全部
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判断战争,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消灭敌人,打败敌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