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辨证治疗
- 2.1 心气虚血瘀证
- 2.2 痰浊痹阻证
- 2.3 心阳虚衰证
- 2.4 气滞血瘀证
- 2.5 寒凝血瘀证
- 2.6 心阴亏损证
- 3 其他疗法
- 4 讨论
- 5 展望
- 6 参考资料
1 拼音
guàn xīn bìng xīn jiǎo tòng
[1]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冠状动脉壁损伤、脂质沉着、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而致。中医学认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胸阳不振,气虚血瘀,络脉痹阻,痰气互结,而其中以气虚血瘀、络脉痹阻之证最为常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气虚则血瘀。治疗当以益气固本为丰.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辅。
2 辨证治疗
辨证分型一般分为2~4型,最多可分为8种类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镇发布的冠心病心绞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心血瘀阻型、寒凝心脉型、痰浊内阻型、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6型。由于众多学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从病机到分型上都不尽相同,故其在临床上的具体治法和用药也不相同,临床多分为心气虚血瘀证、痰浊痹阻证、心阳虚衰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心阴亏损证等证型。
2.1 心气虚血瘀证
治宜益气活血、通脉止痛。林晓忠等用补阳还五汤治疗35例,并与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的25例做对照,结果补阳还五汤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加重l例,总有效率为88.57%;复方丹参片带铅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为60.O%。经x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分别为显效14例、5例;有效14例、8例;无效5例、9例;加重l例、3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2.0%。经x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减慢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抗纤溶活性、抗血小板凝集、降血脂等作用。
2.2 痰浊痹阻证
治宜宣痹通阳,涤痰化浊。张京春等用党参、五味子、黄芪、黄精、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全瓜蒌、薤白、半夏、酒大黄等药物治疗74例,结果其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化瘀组。有研究证明,宣痹通阳法以化痰祛湿、温通心阳为主,不但能够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且能够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抗心肌缺血、增加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2.3 心阳虚衰证
治宜益气生脉,回阳救逆。封枫等以自拟益参汤治疗,该方由益孙行粗母草、生晒参、黄芪、白术、甘草、桂枝、肉桂等药物组成,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5%。该药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的缺血心肌耗氧量降低,而做功效率提高,从而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黄芪具有益卫固表、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够清除氧自由基,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等。
2.4 气滞血瘀证
治宜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付伟等用采用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法,配合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总有效率为92%,心电图改善58%。李宝华用血府逐瘀汤治疗3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治疗用药前后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改善,全血黏度降低,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且能够预防心肌梗死。
2.5 寒凝血瘀证
治宜温经散寒,缓急止痛。吴启窗等在治疗上主张多用细辛、丁香、吴茱萸、高良姜、沉香、桂枝、苏合香、冰片、蜀椒、附子、荜茇等温通散寒、解痉止痛之品。可降低硝酸甘油用量、降低血浆TXB2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
2.6 心阴亏损证
治宜滋阴养血,养心安神。王邵存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该方由紫丹参、炒酸枣仁、天门冬、桃仁、广郁金、枸杞子、生地黄、当归、茯苓、绛香、桔梗、远志等药物组成,治疗35例,总有效率为85.7%。现代药理证明,丹参具有改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3 其他疗法
新剂型的治疗(如胶囊剂、冲剂、中药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法tloJ、针刺法、穴位埋线疗法。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原发病和合并症较多,临证时不能忽视这些影响因素,故应强调综合治疗。合并糖尿病者可酌加清热养阴药,原发病为高血压病者应注意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合并肺心病者应注意宣肺化饮利水等治疗,严密观察病情,辨证论治,不可有所拘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往往处于高凝状态,多因血液粘稠度增高而致血瘀。因此,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能较好地缓解症状,且能改善部分客观指标,不良反应亦少,可以作为与西医药互补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