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对死的称谓

 我来答
刺客聊社会
高粉答主

2023-01-07 · 每日持续更新,直击社会一线资讯
刺客聊社会
采纳数:1751 获赞数:5920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代文化常识对死的称谓如下: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古代的尊称

1、尊称,汉语词语,意思是尊敬的称呼,属于敬辞、礼貌用语。

2、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

3、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

4、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