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叫扶苏为“公子扶苏”?
中国古代的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在位时,诸侯最高也只能是“公”,公之子乃至所有诸侯之子就冠以公子的称呼,比如公子小白、公子纠等等。公子扶苏也是一样的道理。
扶苏,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扩展资料: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 命令御史逮捕并审问所有的儒生。儒生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还向全国宣扬,让大家都知道此事,以惩 戒后世,同时谪罚更多的人流放到边地戍守。
扶苏反对父亲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举措,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 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由于扶苏的屡次劝谏,因而触怒秦始皇,秦始皇便有意疏远 扶苏,于是派扶苏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 ,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