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 我来答
子静子的人3925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76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6万
展开全部

有一位4岁女孩子的妈妈表示自己的孩子最近不爱去幼儿园了。“孩子初上幼儿园时表现挺好,老师说她只是中午入睡有点儿难。可没过几天,晚上睡觉前她开始哭闹不要去幼儿园,早上起来也会继续闹。等真到了幼儿园,这种情况又会好一点儿。这两天老师说她时不时有情绪。老师问她,她就重复一句‘爸爸会早点儿来接我的’。此外,女儿上幼儿园后变得叛逆了,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假哭。她还喜欢咬手指,我告诉她咬手指不好,她虽然能明白,但是有时候却故意为之,舔一下手指头就快速放下,再看我们一眼。作为家长,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很显然,案例中的 小女孩出现了分离焦虑问题。那什么是分离焦虑呢?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分离焦虑出现的原因 。孩子为何会出现分离焦虑呢?这 是因为孩子一出生就与家长在一起,长久相处建立了 情感 联结,在这个关系里他感到熟悉和安全。但是当他离开了家庭到了幼儿园,体验到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除了物理环境的陌生,更有心理环境的陌生 。离开安全、熟悉的环境,谁都会感觉到害怕,因此孩子出现焦虑和苦恼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加上要适应新的集体也会产生新的压力,导致孩子在入园后会出现较强的 情感 表现,进而产生分离焦虑。适当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但如果完全没有焦虑或者焦虑表现得太强烈,可能就有问题了。 分离焦虑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种,完全没有焦虑表现,快速地适应新环境,离开家长也不哭闹。 往往有这样表现的孩子的家长总是很骄傲:“我孩子从来不哭,边笑着边挥手就进去了。”但其实这样表现并不好。 第二种,分离焦虑大概会持续一周左右时间,早上表示不想上幼儿园,哭着闹着被送进去以后,在园里又能安心地跟着老师。第三种,分离焦虑表现的时间很长,超过两周甚至一个月,每天都哭着闹着不肯去幼儿园,在幼儿园中也不能安心地跟着老师。 其实,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对应的是不同的依恋类型。一个孩子是否具备充足的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依恋关系中与家长的互动水平是否良好。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鲍尔比提出“一个人的依恋关系与其心理 健康 有着直接关系。”玛丽-爱因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实验发现了儿童的几种依恋类型。

一, 回避型;这一类型的孩子在家长出现或离开时并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在生活中家长会觉得他特别好带,是个听话懂事的乖宝宝。殊不知,孩子其实内心很痛苦、很紧张,但为了不惹家长生气而压抑自己,不表现出来。 这种类型的孩子非常懂得察言观色,知道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行为。但是压抑的 情感 总要有个去处,因此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一般会表现出过敏、感冒、发低烧、拉肚子、咬指甲、尿床等问题。对于这一类型的孩子, 家长需要帮助他表达焦虑情绪,敏锐觉察孩子的变化,重新建立彼此安全的 情感 联结。不要以为孩子乖巧就不用管,其实此时他更需要家长努力走进并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在此过程中彼此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能释放出他的天性。切记不要过多地管束和表扬孩子的乖巧,这样会更加固化孩子的不安,进而让回避和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二, 安全型;这一类型的孩子和家长表达成了一致的 情感 体验,孩子对家长比较信赖,他相信家长会在一定时间后接他回家,所以能更快地适应这个节奏,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内在的秩序感是稳定的。 比如案例中女孩子说“爸爸会早点来接我的”,说明孩子相信家长会在规定时间来接她。这时候家长若能够按时接送,就会对彼此建立稳定 情感 联结非常有帮助。所以安全型不是说不会焦虑,只是在焦虑的时候孩子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对于安全型,家长不需要做太多,只要维持好稳定的 情感 联结。保持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就可以让他维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状态。


三, 反抗型;这一类型的孩子情绪表达比较强烈,甚至会伴有攻击行为。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为了得到它,哭闹耍赖无所不用其极。 当家长离开时,孩子会大喊大叫;当家长回来时,孩子想和家长接触,但如果家长伸手抱他,他又会推开、拒绝,对家长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这是因为这类型的孩子在养育过程中,也总是被这么纠结地对待。家长情绪不稳定,和孩子之间的 情感 联结不稳定,让孩子无所适从。因此,孩子进去新环境时就比较难适应,需要更长的时间找到自己的节奏。有些孩子可能会缠着老师不放手,时刻盯着老师,通过跟在老师身后来获得安全感。对于这类型的孩子,家长在面对时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因为 他们的内在需求十分不稳定,情绪波动非常大,所以家长要重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氛围的和谐和家长情绪的稳定,重视孩子的身体语言,不能因为孩子的冲撞和不理智行为而发怒,真正做到温和而坚定。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的依恋类型比较一致,在孩子的出现分离焦虑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和类型来采取一定措施,让孩子能够尽快度过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

那应该怎么帮孩子缓解分离焦虑呢?

一, 帮助孩子表达焦虑。 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 由于年龄较小,无法完全用语言来清晰地表达,这时就会用一些身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焦虑,比如咬指甲或吮手指。 此时家长不要苛责孩子的行为。家长需要明白,孩子咬手指是焦虑的表现,“去幼儿园”这件事让孩子感到担忧。让他别咬手指,或者给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内在焦虑,并帮助他表达:“我真的很担心去幼儿园。”有的家长认为这么说会强化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行为,这其实是过度担心。这样说反而能 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从而减少咬指甲等其他行为的出现。

二, 通过 游戏 缓解焦虑。 面对孩子的焦虑,很多家长会感觉手足无措,认为口头上的安慰孩子未必能听得进去。其实在生活中,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玩 游戏 。学会玩,学会和孩子一起玩,是家长必修的功课之一。 陪伴孩子玩起来,玩耍的时间每天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在 游戏 中,家长应跟随孩子,倾听孩子分享或抱怨幼儿园中的事情,不要试图在孩子表达过程中打断或管教他,让他在 游戏 的轻松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的情绪。

三, 正确对待孩子的假哭。 如果 孩子假哭,说明他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可能在过去的生活中语言表达被压抑了,因此才用假哭的方式来引起家长注意。假哭的方式是孩子在试探家长——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家长理解自己的感受。 面对 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让他能够充分、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感受不会被忽略,不会被压抑,更不会被打击。 相信孩子,家长只要当好孩子坚定的后盾,他就能慢慢地适应环境,自己尝试去面对困难。


四, 家长保持平和的心态。 其实 适当的分离焦虑对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 但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哭泣或不愿意去幼儿园时,便会有些焦头烂额之感——冲孩子发脾气,晚上睡不着,白天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长的这些焦虑情绪会反过来影响孩子,强化孩子的焦虑情绪,导致其哭闹现象更为严重。因此, 家长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对待孩子的分离焦虑,给他支持和力量,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应该正确对待,放平心态,积极地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让孩子拥有更加阳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