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的由来和传说
桑树的由来和传说如下:
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海经》一书中,“海外东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这句话中,“十日”,是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化身为10个太阳;“大木”指的是神木,也就是杨树、扶桑树;“日”就是太阳,传说中,太阳上住着金乌,有的说太阳被飞翔的金乌托着移动,金乌是太阳的代名词。
在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物质生产就是养蚕和种植,而养蚕最主要的因素是桑叶,种桑最主要的因素又是太阳;因此桑树在先祖心目中具有的地位和太阳一样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故我们先祖把桑树崇拜和太阳崇拜结合在一起,产生“扶桑”这一神话产物。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扶桑就是古老的植物崇拜,先祖就这样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植物崇拜——扶桑神树。
桑树在古人的心中是神圣的,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世就把“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或人生短暂。
北魏时期颁布的均田令规定,男子可授桑田20亩,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家内原有的桑田,所有权不变,但要用来充抵应受倍田份额。可见,桑文化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更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
中国是发明丝绸的国度,西欧诸语言对“丝绸”的称呼(如英语silk,古法语seie,德语Seide,中古拉丁语seta)基本可确信是源自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草原民族辗转借入的汉字 “丝”,中国人也因此被古罗马人称为“丝国人”(Seres)。
如果说桑蚕是丝绸的基石,那么桑树便可被称为产石的矿山,优良的桑叶是蚕茧高产的前提。在古代人们心中,桑树是生活所必需的,因此产生了深远的桑树崇拜文化。
2024-11-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