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
1. 初中的课外文言文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
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
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
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也。”
19.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
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24.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26.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
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
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27.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
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28.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
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29.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
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
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
2. 急需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除人教版的全部文言文)
你好! 这里有60篇,自己可以下载。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全文译文: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2.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ī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全文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3.、《学者有四失》①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 ①选自《礼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
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学者有四失》 译文: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
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
(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的啊。
4.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注释: 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杨布打狗》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布,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下雨了,他脱去白色的衣服,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来。
他家的狗不知道,冲上来对他狂叫。杨布很生气,准备打狗。
杨朱劝阻说:“请不要打它啦,你也会像它这样。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5.、《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
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