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专业理念包括哪几个层面?
所谓的教师职业理念,就是教师的三观——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德智体美劳)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最终培养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拳拳击发,猪跑开来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开放性,未来性。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三发展,创新➕实践
面向全体(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原则:发展属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结果:学习属性);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质:时代属性)。
应试vs素质
二、学生观:两独一发展
1.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2. 以人为本——两独一发展: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这是对人主体作用和地位的一种肯定。
3.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切忌拔苗助长),阶段性(各阶段任务不同:小学基础知识概念,中学知识框架,大学人生观),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比如语言发展期,身体发育期),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选择必考
三、教师观: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方法
1、教师角色观:
传统教师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以及朋友。
新课改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放型教师(和社区相结合,紧密相连)。
2、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群体和个体性的统一性。
3、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德智(知)能人思自我。
扩展资料: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社会要求和社会期待把教师从“道德偶像”和“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以一个平等的、有成长经验的人的角色来对待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
教师专业理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教育目的:教师的专业理念需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哪些技能、能力和知识。教师应该明确有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目标,并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教育价值观:教师应该明确教育的价值观,即哪些价值观应该在课堂上传递。例如,传达以尊重、公平和道德原则为基础的价值观。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行动。
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知道将哪些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应用于什么类型的课程,以实现学生学习目标。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法。
学生参与:教师的专业理念应包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学习效能。
个体化教育:教师应该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应用适当的个体化教育技术以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学生复合各种不同方面对他们的影响。
实践经验:教师应该从实践经验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理念。教师需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透过以上的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理念不断提升和推陈出新,并可以帮助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