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人文精神特征
中国武术的人文精神特征: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仁爱待人,礼让三先、怡情铸志,保家卫国、澄澈清静,延年益寿。
古人把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体自身,都看成是由对立力量之消长而导致的大化运行,而人又于此流变过程中,努力去把握和守护某种不变的阴阳状态。因此中华武术追求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挑战与对抗,而是更强调两者的融合与顺遂。
在精神上是追求身体与精神能够在同一过程中得到颐养,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武术独特的价值准则和人文景观。中国武术崇尚的“礼”,首先是习武者个体精神规程化的理想形式。因为习武者的肉体经过多年的特殊训练后,已经具备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攻杀和防身技巧。
礼让三分的原因: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范畴和文明进化的主旋律。现代社会经常使用的文明、秩序、道德等概念都有礼的辐射,至今,礼仍是我国人民的主导意识和规范意识。
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一整套以礼为核心的学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他把一切都纳入礼的轨道,当然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也不例外。
由于儒学是古代确立宗法制度、规定人论道德礼法秩序的治世学说,因此被统治者当作维系其统治地位的思想工具,具有群体秩序的强制性,从而被当作官方的正统思想对社会加以灌输,规范着人们的行为,逐步成为了社会崇尚礼仪、循规守礼的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