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理解挫折教育吗?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 我来答
家宝17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9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26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63.3万
展开全部

#挫折教育会毁掉孩子吗#

从我自己的角度讲讲为什么挫折教育不可取吧,因为挫折教育会让人有一种魔怔一样的下意识的解决思路,就是“走出来”。

但在成长后真的遇到重大挫折,尤其是感情/亲情/友情这种无法把控的人际关系上的挫折,最要不得的就是“走出来”的思路。

我13年一次大崩盘,18年一次大崩盘,前一次缓了好几年硬熬过来,第二次就立刻开始自救并且成功了。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13年太想“走出来”了。当遇到巨大的挫折,你首先会发现人生出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分水岭,那之前是一码事,那之后是另一码事。整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变了。

比方说老友邻都知道我有个毛病,就是出门障碍,一出门我就觉得“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但是13年之前我能来回几个小时去一场活动,甚至能一个人逛街。

这时候你就会把以前的生活锚定成一个正常状态,而当下的生活是非正常的,需要改变,需要回去的。

那这个就很糟糕了,因为有时候你永远也回不去了,回不去本身让你焦虑,你假设的未来美好生活也让你焦虑,因为你的假设还是基于过往的,这让你连带着对未来都完全丧失信心了。

然后就是症状加剧,逃避和自杀观念。

我一直很喜欢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带病生存。这个带病生存不是说其他医生那样不带预设前提的为生存而生存,这叫生产力假设,多一个“健全人”,多一份GDP。

带病生存的意思是,让你生存不下去的不是病,是别的东西:你觉得自己在腐烂,但是腐烂也没啥,继续烂或者不烂了都好。有时候整个人生变窄了,脑袋罩个塑料罩子,这时候最难的是戴着罩子还得和不戴罩子一样活,但是不用这样,戴罩子就按照戴罩子的方式活好了,森田正马讲带病生存,不是说逼着你必须生存,而是说让你生存不下去的不是罩子,是戴了罩子还得假装没戴,那才想死。

比方说我13年后遗症不能出门,躺尸在家,那我就读书,做自媒体,闭关减肥,后来成立了自己的代写工作室,目前为止减掉了74斤。

我能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新的自救方法,新的精神支柱,我不需要出门,我需要的是改变自己对如何身处这个世界的态度。

人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会觉得每个人都好开心啊。就很讨厌他们。那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是疏离,觉得不是一个世界。一方面是委屈和嫉妒,你们咋那么开心啊?然后就想避开,会烦躁。那一个个的人仿佛成了讨厌背景中的物一样,甚至于觉得他们面目可憎。

但其实呢。少一个难过的人是一个。只要拒绝他们不着边际的,社交式的安慰还有强行希望你好转的期盼就行。

你厌恶开心逼,与其说是反感对方不了解你,不如说是担心对方强迫你身处你已经不习惯的环境,有所谓的在场焦虑,然后就产生自反性了:你对环境的观察影响了你的观察本身,因为焦虑一下子没法客观看待和建构这个 社会 了。但是这个 社会 并非是不能建构,并非是不属于你的,只是建构方式不能被焦虑影响,就是说,不要假设自己迟早有一天变成他们,也不要祈盼他们变成你。

只要认识自己,认识他们就可以了。

比如我以前自己逛个街放松。后面我出门就不放松。那我就不出门,而不是假设以后一定要出门。

所以永远不用强迫相信自己能有“美好未来”,因为对你来说美好的定义都被永久性的改变了。你只要相信你能重新找到和世界相处的模式就好,到时候你能接受的东西会自然一点点出来的。

而你此时此刻所假设的一切未来,都不属于你。

它必然会让你疲惫,恐慌,提不起兴趣,而如果你把这种状态理解为自己真的失去了未来,那才是挫折对你最大的残害。

最近,听有的人说挫折教育是伪命题,满足了很多病态家长的控制欲。我只能说您误解了挫折教育,您那是“伪挫折”教育。那么挫折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挫折教育的缺失又会造成什么样严重的后果呢?

2020年12月30日,安徽潜山市13岁女孩苗苗(化名),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却因被质疑作弊而选择轻生。

4月16日,西安12岁女孩茜茜因被怀疑偷了老师1200块钱,从20层楼跳楼身亡。

4月21日,24岁研究生黄学玲坠楼身亡,只因论文出错。

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本该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却因为这点无足轻重的小事就放弃了生命,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是的,无足轻重的小事!在 生命面前,所有的事都是小事, 更何况那些确实就是小事而已。

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以至敬畏生,是挫折教育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2017年12月16日,江苏省常州市15岁男孩常小峰强奸了8岁女孩小倩,事后还将小倩从25楼推下。

1月15日,江西南昌14岁少年,因为玩 游戏 手机被夺,将亲爷爷当场杀害。

14、5岁的孩子,心灵却如此麻木残忍,对生命的催残豪不留情,到底是为什么?我想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心灵构架,心灵极度不 健康 ,甚至是扭曲的。要是能够及时地加以引导疏通,这样的悲剧也许就能避免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生活教育就是要告诉孩子们,生活并不总是阳光灿烂,也会有风雨交加。尤其是要告诉孩子们,当我们遇到困难,遭遇挫折的时候,不应该只知道逃避妥协,而是要勇敢地面对。

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家在河南省西化县,家庭贫困,母亲重病,父亲还有间歇性神经症。后来父亲捡回去一个小女孩,母亲也离开了家,生活的重担落在了13岁的洪战辉身上。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这个13岁的少年依然在03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还不忘把那个捡来的妹妹带在身边。

贵州省望谟县的刘秀祥,4岁父亲病逝,之后的两三年里,姐姐走失,哥哥离家出走,母亲精神失常。他带着母亲艰难生活,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即使这样他依然带着母亲考上了大学。

鲁迅先生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挫折教育就是要让我们做真的勇士。

2019年12月,在寒冷的凌晨3点钟,上海10岁男孩诚诚,被爸爸送到火车站要饭,原因是诚诚作业没做完。

19年夏天,一位妈妈在炎热的季节里带着12岁的女儿,从淮安徒步180公里到南京,从早到晚不停歇,坚持了7天。

像这种父母眼里了挫折教育其实就是“伪挫折教育”,是虐待。 挫折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事,有困难,有挫折甚至有失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给以孩子们鼓励和帮助,让孩子们能够成功客服困难,走出困境。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正解。

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心里承受能,从而增加生命的柔韧性。

关于这个问题 ,坦白说,我觉得我没有太深的感受,答不好。

从小到大,我好像就没有受过什么挫折,我父母也比较民主,对我也是放养状态。正好自己的运气也不错,一路走来都是顺顺利利的。


既然接下了这个题目,就凭我自己的理解,来说一点浅薄的见解吧。

有句老话叫:玉不琢不成器。也有人没:强棒底下出孝子。咱们中国古人,看来都是有暴力倾向的啊。因此,很多作为父亲的,把这个视作真理,对于孩子动辄打骂,还自诩:子不教父之过。其实,教育不等于暴力打骂。


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让他在接受困难挑战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从而避免下一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我以前认识一个前辈,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跟我说过一件事,他的儿子,从小到大都有点小粗心。有一次,小孩一早出门考试,笔盒漏在家里了,他明明看到了,也不吭声,然后那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急得满头大汗,自然就没考好。但是,自此以后,这个小孩每次出门,都会认真检查自己的东西带齐了没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一个小年轻,被自己的老大当众批评,受不了,大哭一场。这个小年轻是家里的独子,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刚来公司,父母就给买了豪车,神气得不行。在公司里,直来直往的,看谁不顺眼,就跟谁怼,结果他老大也没宠他,当众批评他这种行为。从此以后,小年轻确实收敛了不少。

其实,作为父母者,若是过于溺爱不忍心指责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将来出到 社会 ,受到的批评指责将是倍数的,要走的路也必然更为曲折。

我想,这应该就是人需要有一些挫折教育的理由吧。

刻意制造的“挫折教育”,可能“毁掉”你的孩子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然而,现在的很多父母的“挫折教育”,更像是“打击教育”。

让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习惯性拿你和别人进行比较;

塑造成家庭牺牲者的形象;

密切注视你的行踪

无故迁怒于你,让你当众出丑。

而这些行为根本就是打击孩子,并非教育!

只会让孩子越发的沉默,沉默的背后更多是出于对父母的“绝望”。


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

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

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

每一个父母的本意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来对抗挫折的能力。

只不过他们没有想清楚,真正的挫折教育是什么!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挫折教育从来不是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当孩子首次面对挫折时,家长可以和他们一起面对,给予他们乐观感,

要让他们知道,这一次即使遇到挫折导致失败了也没关系,人生就是这样。

此外, 培养孩子抗挫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 让他们了解我们当前和曾经遇到的挫折。

如比赛时的失败、工作时的不堪,好朋友的翻脸, 以及这些事情对我们的打击。

要让他们知道,也许有些方面做得不对,但又是如何反败为胜,战胜挫折。

还可以采取别的做法,让他们听到的反思,看见你微笑着继续前行。

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同时也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耐受力,

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18岁前,最好体验哪些人生挫折?

1、朋友一起出去玩时,未邀约你同行;

2、体验宠物或亲自栽的小树的死亡;
3、花了时间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

4、受到莫名其妙的指责;

5、被另一个孩子打了;

6、某门考试考得非常差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