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鉴赏文章300字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鉴赏文章300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著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其意境,揣摩语言,写一篇鉴赏文字
哎,自食其力吧。
毛爷爷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文章
临江仙·孤雁
清代:纳兰性德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译文
秋霜遍地,离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个人与它同病相怜。想要将一怀愁绪用简讯寄出去,却发现愁绪太多变换不定,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泪。
不要对着明月遥想当年的往事,那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忽然云中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身影缥缈在初秋的寒风之中。
注释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谢新恩》、《画屏春》等。格律俱为平韵格,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⑵离鸿:失群的大雁。宋周邦彦《浪淘沙慢》:“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⑶拟凭二句:意谓拟以书信排遣愁怀,但愁绪太多,写了又写,屡写屡改。凭:根据,凭借,以。尺素: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⑷嘹唳(liáo lì):声音响亮而凄清。这里指孤雁叫声。宋梅尧臣《范饶州夫人挽词》之一:“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
⑸只影(zhī yǐng):谓孤独无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怀之作,明写离群孤雁,实写与其同病相怜的自己。
大雁不善于单独生活,离群往往是迫不得已,所以那些落单的大雁容易让人心生怜悯之情。纳兰此时就像一只“霜冷离鸿惊失伴”的孤雁,当他在满地秋霜中抬头看见那只拼命南飞、声声哀啼的大雁时,忍不住喃喃自语:“你可知这地上有个人与你同病相怜啊!”他想要把满怀愁绪用书信寄出,但“愁多书屡易”,他发现愁绪太多且变幻不定,屡屡修改增删,这封信便迟迟写不下来,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汨,即“双泪落灯前”。越是纷乱,就越想拆解清楚。所以陷入情绪困扰中的人容易追思往事,纳兰提醒自己“莫对月明思往事”,那只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可是这样的提醒往往是苍白的。一个人最难明白、也最难管住的莫过于自己的心。
“无端嘹唳一声传。”云中忽然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影子在初秋的寒风之中缥缈远去。末尾“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和上阕里“同病相怜”二句已将天上孤雁与地上旅人合二为一,所以,这孤单的“只影”既是雁,也是人,一语双关,给人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
全词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雁之孤影与人之孤独,交织浑融的意境;抒发了孤寂幽独的情怀。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gushiwen.
作文:选择一首古诗写一段鉴赏的文字
摄神理而遗貌 调感怆于融会——从张炎《解连环·孤雁》词看其“清空”本色 作者:王运思 张炎,宋季元初词人。论词尚“清空”,他说:“词要清空...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写一篇梗概,作文五年级400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只高高的长颈鹿悠闲地走到树林里,对面来了一只矮矮的小山羊。
忽然,它们争吵了起来,也不知为什么事情?仔细一听原来是他们在争吵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长颈鹿昂着头一边吃著树上鲜嫩的树叶边对小山羊说:“长得高好,长得高可以吃到鲜嫩树叶。”小山羊气急败坏的说:“长得矮好,长得矮方便吃到嫩嫩的青草,还可以方便喝到河里的清水。”长颈鹿又傲慢地对小山羊说:“长得高不用怕被别人欺负,还可以看的更远。”小山羊没有再争辩,只是低着头吃著青草,对长颈鹿说:“你也尝尝吧!和树叶的味道不一样。”长颈鹿体会到了友情。便和小山羊一起开心的吃起了青草。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开启想象写一篇400字的记叙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天,刘长卿赶赴一个偏远的地方办事.走着走着,突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北风呼啸著,雪花在空中盘旋,顿时,地上、树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刘长卿缩著头,弓著背,顶着风雪,独自行走在空旷的雪地上,咯吱咯吱地响,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长长脚印.他加快的脚步,想多赶一段路,可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夜幕已经降临.刘长卿无奈地抬头向远方望去,苍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遥远.他又冷又饿,再也无法在大雪中行走了,只好找地方投宿.不远处一所茅屋出现在眼前,厚厚的积雪,似乎将把茅屋压垮,一阵风吹来,雪花在茅屋上空乱舞,那破旧的柴门发出吱吱的响声.他欣喜若狂,走近茅屋,轻轻地敲了敲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前来开门.老人把刘长卿迎进了屋.刘长卿见屋内一贫如洗,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他找了个地方坐下来,老人捧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开水,让他先暖暖身子,然后端来几块红薯,给刘长卿充饥.刘长卿吃过饭,道过谢后,就在一块破门板上躺下休息. 屋外仍是北风呼啸,偶尔听见树枝断裂的声音,远处狼嚎的叫声,这让刘长卿有些害怕,不敢入睡.夜深了,门外传来狗吠声,由远到近,原来老人的儿子打猎归来了.刘长卿听见他们父子俩低声交谈的声音:“今天这鬼天气,我在山中从早上一直转到现在,也没有发现猎物.”猎人丧气地对老人说道.
刘长卿听了,无比同情地叹了一口气.他心中感慨万分,起身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名诗.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其意境,揣摩语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夜光照在床前的地上,好像地上有一层白霜。诗人举头望向月亮,思念起了亲人,于是底下头来思念故乡。本诗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家人的思念。
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人生路漫漫,世变多百罗,不堪回首的永远是曾经,莫要回头。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尽管你心伤悲,却没有人有义务倾听你的伤悲。
时间会让我们成为这样的人:懂得如何照顾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坚持自己的判断并不后悔,不常倾诉,不被廉价的情感和言语煽动,自己的苦难自己有能力消解,在事情处理妥帖后能尽情的享受生活,很少表现出攻击性,因内心强大而生出一种体恤的温柔。
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牧童300字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在晚风的吹拂下,一株株嫩绿的小草伴着时断时续、悠扬飘扬的笛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挑起了优美的舞蹈。
圆圆的落日。天地相接处,远远地走来了一个牧童。黄昏后,他放牧归来,刚刚吃饱了饭。只见他左手抚摸著肚子,很响地打了一个饱嗝。然后,他连蓑衣也没有脱,就仰身躺在草地上。他头枕着胳膊,一条腿高高地搭在另一条腿上,一副安闲自在的样子。
他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舒展身子?还是喜欢月夜的美妙的景色,想好好欣赏一下?他出神地遥望那一轮明月,心里会想些什么?还是什么都不想,就伴着习习晚风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白天有牧笛、黄牛为友,夜晚有清风、明月相伴。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他是何等的自由自在!这真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啊!这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课外阅读抒写乡情的诗歌,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写一篇赏析短文
1 乡愁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鉴赏: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类似的托物寄情的技巧在余光中其他的诗作里也时有所见 2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