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了!全私人机组乘坐SpaceX龙飞船由空间站返回,每人花3.6亿

 我来答
机器1718
2022-08-03 · TA获得超过68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05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美国首次全私人的国际空间站往返任务Ax-1成功完成,载着4名私人宇航员的奋进号载人龙飞船,已经顺利地在佛罗里达附近海上溅落。这次成功也让该任务的经营者——商业航天公司Axiom Space成了焦点。而在飞船上的4个人中,有一位NASA退休宇航员是隶属于Axiom Space的员工,其他3个都是大富翁。说白了,除了几项锦上添花的实验任务之外,这3位就是去空间站 旅游 的。

不过本次太空之旅并不全是那么一帆风顺,龙飞船于4月8日发射升空,一天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原计划4月19日脱离空间站,4月20日降落,但由于着陆区的恶劣天气,返回时间一推再推,“旅行团”也被迫在太空滞留了数日之久,终于在4月24日与国际空间站脱离,在空间站总共呆了15天。而从分离到降落到海面则用了16个小时。

在返程日期屡屡推迟的几天里,游客们虽然并不寂寞,但没准心里也在打鼓。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航天员。在3名富豪游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是美国房地产大亨Larry Connor,已经71岁了,另外两个富豪分别来自加拿大和以色列,年龄也都不小,一个53岁一个64岁。

虽然3个人中有两个拥有飞机驾驶经验,以色列那位还曾经是战斗机飞行员,但是大家应该都能看出:他们能上太空的主要原因还是有钱!

那么去一次空间站需要花多少钱呢?此前曾有过报道:每人的往返船票是5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3.5~3.6亿元。肯花这么多钱来玩太空游,不得不说这几位不光是有身家,还得有一股心气儿。花这些钱上一次太空值不值呢?据说费用中包含这么几项:

SpaceX的发射承运费、太空飞行任务培训费、保险费,以及NASA收取到访国际空间站的相关费用,例如飞行任务管理费480万美元/次,用于任务规划与执行、天地通信费用等,官方宇航员时间占用费520万美元/人,用于官方宇航员陪同太空游客所需时间成本,最后还有国际空间站生活费用,每人每天8.8万~16.4万美元。

不知道Axiom公司于游客们签的合同是不是一口价,因为返回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好几天,费用成本肯定是要上涨的。不过相信几位富翁应该不会在意多花几个钱,只要能成功上天,安全返回就算大功告成了。其实这几个人并不是太空游的第一批游客,此前曾经有11名游客到访过国际空间站。

第一位是美国人丹尼斯·蒂托,曾在2001年乘坐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当时花了2000万美元。而拥有美国、匈牙利双重国籍的查尔斯·西蒙尼,曾在2007年、2009年两次进驻ISS,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

除了这些到访国际空间站的游客外,SpaceX还曾进行过一次“启迪4”任务,也是一次全平民太空飞行,但那4位游客虽然到达了环绕地球的轨道,却没有进入国际空间站。此外蓝色起源公司也曾进行过搭载平民的亚轨道飞行。

Axiom Space公司还计划在国际空间站上建造舱段,有一个大大的观景台,专门用于观光游览。该舱段未来还可以脱离国际空间站单独运行。如果能成功的话,私人游客到空间站一游也许会更加普及。

而与国外频频出现的“私人宇航员”形成对比的是,我国截止目前上过天的航天员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的,包括前不久返回的神舟13号乘组在内,各方面素质都是优中选优。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有些人便以此为依据, 觉得既然年纪这么大的私人都可以轻松上天,那么我国如此严格的航天员选拔和训练,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持这种想法的人在网络上不在少数,但此观点却是相当片面的。任务的性质不同,对航天员的要求也不同。在天宫空间站建设之前和正在建设的时期,我国的载人航天任务多为 探索 、开拓和验证性质,任务复杂艰巨,航天员需要具有直接操纵驾驶航天器的能力,而且往往还要出舱活动,因此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很高,训练时间也比较长。

以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为例,在他乘坐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后,曾经历了26秒令人非常痛苦的奇特振动,杨利伟曾在《太空一日》中回忆说:“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后来科研人员找到了振动的元凶:长征二号F火箭氧化剂中的燃料管和火箭结构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是产生了POGO振动。虽然这一问题在后续的任务中得以解决,但如果将当时的杨利伟换成一个仅经历过短时间培训的平民航天员,能不能坚持下来就是个未知数了。

当然,杨利伟是第一个开拓者,风险比较大。如今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成熟得多,但航天员的任务依旧复杂而繁重:

刚刚返回的神舟13号乘组,在轨时间长达183天,完成了首次径向交会对接,2次出舱太空行走,首次利用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首次在轨进行手控遥操作试验(天舟二号),还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

而与神舟13号相比,神舟14号任务的艰巨程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神舟14号在轨期间,将实现问天号和梦天号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一举完成我国空间站主体部分的建设。有人将神舟14号乘组的任务形容为:9种组合体、5次对接、3次分离和2次转位。

为什么有9种组合体呢?因为在此期间不仅问天号、梦天号要上天,还将发射天舟四号、五号,再加上已经与空间站对接的天舟三号,以及将实现航天员“在轨换班”的神舟十五号,这么多航天器与空间站合体,有时还要变换对接口,各种构型将如走马灯般转换。

具体来说,天舟三号前向对接,天舟四号后向对接,神舟十三号径向对接,这是第一种构型,而天舟三号分离后又形成了第二种。接下来就将是空间站建设的重头戏:问天号和梦天号的对接和转位。

由于这两个实验舱都达到了20吨级,相当巨大,因此需要先与核心舱进行轴向(前向)对接,然后再转位到两侧,进行转位对接,最终形成天和号、问天号、梦天号三舱鼎立的局面。这一过程中空间站将经历4种构型。

而之后天舟四号的分离、天舟五号对接,以及最后神舟15号前向对接,又会形成3种构型,加起来不多不少,正好是9种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和2次转位对接。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对接变换中,航天员还需要完成主气闸舱的转换,即启用问天号实验舱上的“人员专用气闸舱”,而原来核心舱的气闸舱将变为“备份气闸舱”。另一项大工程则是7自由度小机械臂与原有大机械臂的“级联组合”测试,二者将组合成为长达15米的超长机械臂,并实现舱体爬行功能。

除以上任务外,神舟14号乘组还将完成两个实验舱内多台科研机柜的解锁与安装工作,以及多次出舱作业。

说了这么多,估计大家听都听晕了吧?这么多的工作不能出一点儿差错,可想而知我们的航天员是如何辛苦。相比之下,Ax-1任务那几个在太空看看风景,体验生活的“私人宇航员”,简直是太轻松了。如果让他们去完成神舟14号乘组这样的复杂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当我国空间站建成之后,开始稳定运营并开展各项实验的时候,就不只是需要航天驾驶员、航天工程师这样的角色,还需要一些技术专家进驻。对这些专家的身体素质要求不会像航天驾驶员那么高,训练时间也没那么长。

至于我们啥时候能上空间站 旅游 的问题,也并非没有希望。已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的杨利伟不久前就曾表示:

可见,将来大家有可能也能到我国空间站来个太空游,观赏一下太空和地球的壮丽景色,而且这个梦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