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是能够识别并附着双链DNA分子中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磷酸二酯键的一类酶,并由此产生的两种切割末端,粘性末端和平齐末端。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有多种,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酶切反应的失败,除了常见的底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还有以下三种需额外注意。
1、保护碱基
酶蛋白在进行切割时,需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被称为保护碱基。
2、质粒高级结构
部分限制性内切酶无法切割高级结构的质粒,这时候就需适当加大酶的使用量,或用可适应高级结构的限制酶线性化质粒后再行切割。
3、甲基化保护
甲基化是细菌用来保护自己的基因序列不被内源性内切酶切割的一种机制。常见甲基化:Dam+、Dcm+、EcoKI+、EcoBI+与CpG(真核细胞)等。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宿主细胞的甲基化信息。
扩展资料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酶降解外源DNA ,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甲基化是常见的修饰作用,可使腺嘌呤A和胞嘧啶C甲基化而受到保护。通过甲基化作用达到识别自身遗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目的。所以,能产生防御病毒侵染的限制酶的细菌,其自身的基因组中可能有该酶识别的序列,只是该识别序列或酶切位点被甲基化。
但并不是说一旦甲基化,所有限制酶都不能切割。大多数限制酶对DNA甲基化敏感,因此当限制酶目标序列与甲基化位点重叠时,对酶切的影响有3种可能,即不影响、部分影响、完全阻止。
对甲基化DNA的切割能力是限制酶内在和不可预测的特性,因此,为有效的切割DNA,必须同时考虑DNA甲基化和限制酶对该类型甲基化的敏感性。另外,大部分商业限制酶如今专门用于切割甲基化DN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024-02-0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