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为”、“以”、“于”的用法》古汉语基础
一、介词“为”的用法
1、介词“为”念wèi时,用法主要有四种:
(1)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给”、“对”、“替”。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引进施加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由于”或“因为”。如: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3)引进施加动作行为的动机,相当于“为着”或“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舍己为人 (成语)
为国捐躯 (成语)
(4)与“于”通用,相当于“在”或“当”。如:
为其来,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2、介词“为”念wéi时,用于被动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二、介词“以”的用法
“以"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充当动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与动词有关的各种关系:
1、引进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相当于“用”、“把”或“凭”。如: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2、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资格或情况,相当于“凭借”、“依靠”。如:
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何以战?《曹刿论战》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促织》
3、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犹不能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4、引进动作行为采用的标准,相当于“按照”或“以……而论。”如: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5、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地点,相当于“在”。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三、介词“于”的用法(介词“乎”用法同“于”)
古文中介词“于(乎)”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也较灵活: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
2、由上述用法引申而来,表示“在……中”、“在……方面”等。如:
荆国固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在”、“到”。如: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4、引进动作行为或叙述的对象,相当于“向”或“对”。如: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师表》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何有于我哉?《论语》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
5、引进表示比较的对象,放在形容词之前,相当于“比”。如: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6、用于被动句,引进主动者,相当于“被”。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师说》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