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厂卫制度的演进:从国之利器到误国害民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11-0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万
展开全部
“国史浩瀚,公子拾遗”

本期概览

厂卫,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群体,自从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成祖设立东厂以来就一直陪伴着明朝,直至大明灭亡。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厂卫制度无疑是令人生恶的“特务机关”,但是明朝皇帝设立它的初衷却不是如此,甚至一度成为国家最得力的助手。

那么,厂卫制度究竟是如何从国之利器堕落到误国害民地步的呢?

锦衣卫影视剧形象

东厂影视剧形象

厂卫的建立:天才般的构想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 *** 封建政权——明朝。出身贫农的他,从骨子里就恨透了官僚,即便自己已经成为了帝国的主宰,这种恨意也无法消除,在对功臣勋贵赶尽杀绝以后,不安和独权的心理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

最终他提出了一个天才般的构想——在三法司之外,构筑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监察网络,这就是锦衣卫

明太祖朱元璋像

锦衣卫的建立

至正二十四年,也就是朱元璋还在反抗元朝统治的斗争中的时候,他就仿照元朝拱卫制度设立了拱卫司作为他的贴身护卫,统归督抚管辖,这也锦衣卫的雏形;,洪武二年,反抗元朝取得胜利后,拱卫司就改为了亲军都督府,顾名思义,此时的亲军就真正意义上归属皇帝个人所有了;两年后,又改制仪鸾司。

到洪武十五年,真正意义上的锦衣卫诞生了,经过数次改革,朱元璋终于给自己的构想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拱卫司——都尉司——亲军都督府——仪鸾司——锦衣卫

《出警图》锦衣卫

东厂的建立

一提到锦衣卫,必定会想到东厂,但其实,东厂的建立远不如锦衣卫来得早。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设立东辑事厂,简称东厂,而首领则由亲信的宦官担任。其实很多人会问,朱元璋曾明令禁止宦官和后宫干政,而朱棣已经重新启用了锦衣卫,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地设立一个由宦官管理的东厂呢?

我猜原因有二:

1.朱棣是篡位夺取政权的,而朱元璋留下的文武大臣大多都倾向于朱允炆,对于这些大臣,朱棣是绝对不敢相信的,而朱允炆的失踪,让朱棣更加焦急不安,所以朱元璋留下的人脉资源他都不会轻易去相信的。

2.朱棣在造反的过程中,宦官的功劳确实功不可没,例如道衍和尚,是他靖难过程中最为得力的助手,不仅忠心可鉴,而且能力非凡,朱棣对于宦官的好感颇深,也绝对信任他们。

而这两个原因,也正是东厂设立的目的。

东辑事厂

在整个明朝时期,“厂”并非仅仅是指东厂,还包括 成化年间的西厂 以及 正德年间的内行厂

西厂的建立 源自于一起偶然事件:

当时有一名奸臣名叫李子龙,在朝中有许多亲信,在这些亲信的帮助下,李子龙屡次潜入大内,登上万岁上游览,虽然并无言明来意,但是宫中却盛传李子龙想要弑君,而二十多岁的宪宗皇帝得知此事随即传命锦衣卫诛杀李子龙,“李子龙”事件发生后,宪宗皇帝一直觉得有人想谋权篡位,便以“刺探民情”为由,设立西厂,由权臣汪直负责。

内行厂的建立 则相对来说简单得多,正德年间的权奸刘瑾权势滔天,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在京师之内又增设内行厂,权力颇大,不仅是锦衣卫,连东厂和西厂都可随意监视,但皇帝怎么可能容许如此庞大的权力存在呢?刘瑾倒台后,西厂和内行厂都相继解散,明朝的特务机构又回到了锦衣卫和东厂并行的局面了。

总之,“厂”这个组织大部分时间均指代东厂,只是中间出现了西厂和内行厂这两个小插曲,总体来说并无不同,可以理解为某一个阶段的权力加深而已。

司法和监察最佳助手——国之利器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厂卫制度是明朝的负面政策,但是,在明朝初期,厂卫制度却是明朝司法和监察的最佳帮手。

明朝是在战乱中建立的,初期的明朝百废待兴,经济上的停滞自然不必多言,在政治上各种势力暗流涌动,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初期其实并不太平,洪武时期的北元势力、“洪武四大案”等等,那都是会动摇国本的事情,可以说朱元璋这三十年皇帝不好当。

好不容易朱元璋一切都打点好,把江山移交给长孙朱允炆的时候,又出现了“靖难之役”,可以说,明朝的初期是在动荡中不断发展的。

面对尚未安定的朝政,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刑法和监察,毕竟枪杆子底下出政权,厂卫制度就成了当仁不让的首选了,要想知道厂卫是如何厂卫国之利器的,那还得先从厂卫的只能开始说起:

锦衣卫的职能

一、侍卫、仪仗职能

这应该很好理解,毕竟锦衣卫就是依靠侍卫仪仗起家的,本来就是皇帝的亲军,护卫皇帝以及皇亲国戚都是分内的事情;另外,在皇帝巡幸或者外交活动的过程中,还得负责排场等仪仗工作,毕竟人家也是一国之君,没点排场,有失国体。

嘉靖十五年,安南国发生叛乱,中止了对明朝的臣服,礼部和兵部共同上奏:“乞先差锦衣卫官有胆略才识、通达事机者一二人,令广西镇巡官选委官卫有司官员深晓夷情、熟知道路者三五人同往彼国勘问背叛情由奏报”

大国对于小国的外交,那一定是讲究排场的,这种事情怎么能少了锦衣卫呢?对吧

二、缉捕职能

缉捕,顾名思义就是“缉查”和“捕盗”,先来说说缉查,别以为什么人都有资格被缉查的,锦衣卫的缉查职能是专门针对官员的,朱元璋开国以后,对于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死党始终放不下戒心,几乎到了日不能思,夜不能寐的地步,于是他决定赋予锦衣卫暗中观察的权力:

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晚上因为一些琐事而生闷气,独自在书房郁郁寡欢,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随口就问他昨天为什么生气,宋讷一脸诧异,朱元璋便命人将锦衣卫暗中画的画像给他看,宋讷只能实话相对,朱元璋才微微一笑。

可见,锦衣卫真的是无孔不入,不过话又说回来,没点画画的水平估计还做不成锦衣卫~~

捕盗,如果你认为是抓捕盗贼,那也太小看锦衣卫了,区区毛贼何以劳烦锦衣卫呢?这个“盗”,并非是指盗贼,而是指起义者和刑事罪犯,正所谓“盗贼奸倃,街涂沟疶,密缉而时审之”,主要负责京城防卫和治安工作。

三、监督司法

明代的司法体系是“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本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体系,但是锦衣卫的出现就让这个体系变得不再正常,司法体系本来应该是代表客观立场的,但是锦衣卫是什么?是皇帝个人意志的载体,是一个主观的存在,当主观意志开始监视客观存在,那么所谓的天平就会严重倾斜。

最著名的就是臭名昭著的“诏狱”了,作为一个比监狱恐怖无数倍的地方,诏狱一直是明代犯人的噩梦,许多犯人宁愿自尽也不愿意去诏狱,因为他们深知一旦进入诏狱,那么不仅必死无疑,而且还会受尽非人的折磨,甚至连太祖皇帝朱元璋都觉得残忍,曾下令弃用:

“诏内外狱勿得上锦衣狱,大小咸经司法”

东厂的职能

东厂相较于锦衣卫而言,其职能在本质上并没有过多的差别,只是更加专注于侦缉方面的工作,自永乐十八年,明成祖设立东厂开始,明朝的特务政治逐渐开始完善,一张密集的监察大网包围了整个国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诸多领域,一切的一切都尽在皇帝的监视之下:

《明史·刑法志》:“刑法有创自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又“东厂之设,始于成祖。锦衣卫之狱,太祖尝用之,后已禁止,其复用亦自永乐时。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

厂卫制度的完善成为了明朝初年最大的杀器,洪武、永乐两朝政治清明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这项制度,在锦衣卫和东厂的相继监管下,为人臣者,不敢逾越丝毫,政治上的安定给国家复苏奠定了基础,虽然是一个特务机构,但是却在无形之中,保护了国家的稳定,让明朝的前期发展能够顺利进行。

厂卫制度其实功不可没!

“厂”、“卫”的权力纷争和与皇权的背离

在具体阐述这个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关于宋朝的“三冗”

什么是“三冗”呢?三冗,就是冗兵、冗官、冗费,“冗”就是多余的意思,那么“三冗”就是指的多余的士兵,多余的官吏,多余的支出,正是这“三冗”使得原本富庶无比的大宋,到了末期却变得积贫积弱,最终无法逃过亡国的命运。

那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前面提到,东厂和锦衣卫其实是一个权力性质极其相似的组织机构,同样是负责侦缉,同样是为皇帝效命,同样是属于特务机构,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出现权力并行的情况,而对于一个封建帝国来说,权力并行的后果无非就是两种:

1.像宋朝一样,两边兼顾,最终使得国家机制臃肿不堪。

2.就是权力纷争和压制,拥有强大资源的一方会逐渐控制另一方。

东厂和锦衣卫就属于第二种,现如今的影视剧,但凡涉及到锦衣卫题材的,那一定会顺带到东厂的“戏份”,更有趣的是,锦衣卫的形象是绝对正面的,而东厂则因为是宦官领导,所以其形象一定是负面的,其实,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样的论断也就仅仅只为了影视效果,绝对不是真实的。

其实,自打成祖设立东厂开始,东厂就一直凌驾于锦衣卫之上,一直到崇祯皇帝肃清魏阉,二百多年的时间,锦衣卫多数时候是处于被掌控的地位,甚至在权臣魏忠贤执政时期,锦衣卫直接沦为了东厂的下行机构,锦衣卫指挥使的任命全权由东厂负责,这一时期,也是锦衣卫存在感最低的时期。

但是,两者权力的纷争充其量也不过就是内部矛盾,锦衣卫和东厂就如同是皇帝的“妃子”,谁得宠谁就能压制对方,皇帝是不会去主动调节“后宫”矛盾的,反正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需要,谁占上风都一样,可是,当厂卫制度和官僚主义开始有了交集的时候,那皇权的警觉就会大大提高。

厂卫制度+官僚主义=误国害民

明朝的皇帝是不喜欢官僚的!

这一点从朱元璋开始就注定了,朱元璋是贫农出身,打心底里就十分厌恶做官的人,在他的帝国蓝图里,官僚和皇权永远是对立的,并且皇权是必须牢牢掌控着官僚的——我为什么要设立厂卫?还不就是为了更好地监视百官嘛!

当厂卫制度和皇权的蜜月期过了以后,厂卫、皇权、官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微妙了起来,皇权压制厂卫和官僚,官僚需要厂卫来试探皇权,厂卫需要在皇权和官僚的夹缝中生存,这样的局面对于厂卫来说,只有左右逢源才是上上策了,毕竟伴君如伴虎,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多一个同盟其实没什么不好的,至少死之前还能拉个垫背的。所以和官僚主义的勾结成为了厂卫制度的必然选择:

“官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忽视现实,专讲形式,在 *** 下级机关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又不需要详细规定的事情,却要提交上级机关以延长时日。”

官僚主义所拖延的时间,就给了厂卫制度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常说,迟则生变,可能本来只是个很简单的案件,经过厂卫和官僚的双重发酵,很有可能就变成了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再加上皇权本来就对官僚们心存芥蒂,官僚为了自身发展,也会极力拉拢厂卫,进而形成合力。

厂卫和官僚的合力就是百姓水生火热的开始:

“大珰大监,纵横驿骚,吸髓饮血,以供进奉。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本来应该是政治的维稳工具,天下的监察典型,最后却变成了误国害民的罪魁祸首,这不得不说是厂卫与官僚形成的合力所带来的危害:

“大作奸弊,称奉密旨搜金宝。募人告密,诬大商巨室藏违禁物,所破产什倾家。杀人莫敢问。”陈奉在荆州,恣行威虐,每托巡历,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其党至人民家,奸 *** 女,或掠入税监署中。马堂在临清,诸亡命从者数百人,白昼手银铛夺人产,抗者辄以违禁罪之。中人之家,破者大半。梁永在陕西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旁行劫掠,所至邑令皆逃。税额外增耗数倍。二十年中所遣内官到处苛削百姓,引起民变,毒遍天下。这种情形,皇帝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却故意放纵,来收受他的代表所剥削的十分之一的残沥。“

这股合力所带来的风暴,已经逐渐摆脱了皇权控制,当然,这种摆脱并不是明面上的,甚至与其说是一种摆脱,不如说是一种参与,一种皇权的默许。

《明史》说:“神宗宠爱诸税监,自大学士赵志皋、沈一贯而下,廷臣谏者不下百余疏,悉寝不报,而诸税监有所纠劾,朝上夕下,辄加重谴,以故诸税监益骄。”

大厦将倾,厂卫末路

总结来说,厂卫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政治制度,它既是皇权极度膨胀的产物,又是皇权变相分权的一种举措,在皇权和官僚的夹缝中生存的厂卫,早就走向了正义的背离面,在人民的心目中也早已烙下了阴暗的形象,百姓对于明朝的失望也在逐步加深:

《启祯记闻录》三:“七月二十五日,枫桥有好事者敛银于粮食行中,以为赛会之资,风闻从来未有之盛……衿绅士庶男女老幼,倾城罢市,肩舆舟楫之价,皆倍于常。通国若狂。”次年三月十九日北京 *** 颠覆,在得到国变消息后的吴江,竟举行从来未有之盛会。同书记:“四月初二日吴江赛会,目睹者云富丽异常,为郡中从来所未有。是时北都不祥之说已竞传,民间犹为此举,可见人无忧国之心!”这不是偶然的!

*** 封建政权最后的辉煌——灭亡,却是在 *** 的一片叫好声中的,我想,在这种讽刺之下,土崩瓦解的厂卫制度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明朝(326)锦衣卫(5)皇权(4)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